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边学边改,立行立改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强素质;开门纳谏,听意见;聚焦“四风”,查问题;服务群众,改作风;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整合,并结合实际情况第一时间着手整改工作,目前已改进落实21个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对内聚焦“四风”问题,以扎实的工作举措推进整改。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结合搜集整理的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和即时整改活动。在形式主义方面,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实,采取党组领学、支部组学与干警自学等方式,通过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进行专题辅导;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警开展“修养官德人品、建设精神家园”专题研讨;处级以上干警提交官德人品征文;院党组深入开展学习交流会等活动,切实改进学风;制定《石景山法院领导班子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会风、文风,减少会议次数,压缩会议时间,养成开短会、讲短话的习惯;大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办案一线,发现问题,找原因、摸规律、寻方法,用实践指导工作。在官僚主义方面,注重听取意见的广度与深度,完善与街道社区和人大代表的联络机制,定期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坚持开展“院、庭长大接访”活动,当面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建议,目前已接访百余人次;制定《石景山法院2014年拟为干警办理的10件实事》,确定责任部门,认真抓好落实,目前已为干警办理完成5件实事,切实做到关爱基层干警。在享乐主义方面,院党组根据队伍建设情况,完善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及《青年后备法官培养、使用若干规定(试行)》,激励干警争创一流;党组成员及庭室领导与个别老同志谈心谈话,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后勤服务中心在食堂等醒目位置张贴标语,倡导干警勤俭节约等。在奢靡之风方面,减少文件发文,严格限制纸质文件的发放,充分利用网络传达安排工作;用通报表扬、谈心谈话等精神关怀对立功授奖和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坚持将区法院内部教育培训和季度总结工作放在院内举行;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的相关程序和标准以及公车使用问题。
二是对外积极回应司法需求,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定《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关于干警及工作人员着装的规定(试行)》,严肃工作作风;审务督察组加大对全院安保安检、立案窗口、信访窗口、庭审工作、日常管理等和审判执行案件的检查督察,坚决防止在办案过程中出现“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根据驻区企业的司法需求,选派优秀法官为北京建材总院、中铁建集团、物美集团等驻区企业讲授法律课,并通过组织案件旁听、开展专题座谈、通报典型案例和发送司法建议等工作,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针对走访中了解到的社区居民的司法需求,将原有的街道联络制度向社区延伸,更好的方便服务群众,开展了一系列便民为民活动。如:民一庭法官参加由全国妇联权益部、中国妇女杂志社、北京妇联主办的2014年“妇女维权周法律咨询活动”;立案庭的法官针对当事人年逾八十,行动不便的实际,上门提供法律服务;民二庭法官为北工大硕士研究生讲授模拟法庭;五里坨法庭远赴河北迁安矿区进行巡回审判;知产庭法官深入科级园区开展“法律大篷车”普法宣传等。
三是提升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针对加强青年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的问题,我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完善“法官留学”机制,选派青年法官担任社区法制副书记,向群众和社区干部学习,充分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部门人员结构,发挥老法官在群众工作方法上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加强与上级法院的沟通,吸收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确保个案裁判公正,类案协调平衡;严格执行关于司法公开、裁判文书上网等规章制度,为群众了解审判工作提供便利;进一步深化裁判文书说理、判后答疑释明等工作,不断提升司法为民的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