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探索顶层设计引领基层综治平台规范化建设

2014-05-19 08:15: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近日,山东省综治委下发《关于加强全省基层综治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顶层设计,给各地基层综治平台建设提出统一规范和标准。据悉,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

    据了解,2013年8月,山东省综治委率先对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出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工作重心下沉,使平安建设各种力量、方法和手段在基层有机整合,有力推动了基层综治平台建设,这给《意见》的出台提供了有利契机。

    “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百姓诉求也得到充分关注和有效解决;通过一站式服务和管理,在党委、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了高度融合的沟通平台,有力推动了‘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才利民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基层综治平台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率先进行探索,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网格化管理几近全覆盖

    在淄博市淄川区将军路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每天前来办事的人大都是各个社区的网格长。

    “俺村张大娘患有严重的冠心病,腿脚不便,前些日子打电话让给我办理慢性病证。”正在医保窗口帮群众代办医保业务的贾官村支书高翠红说,作为网格管理员,她不仅要听民情、访民意,还要承担起为群众代办的业务。

    “‘网格化走访、网格化代办、网格化服务’三网工程让原本管理难度大的城乡接合部变得秩序井然,我们以100户为一个网格,整个街道被划分为167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街道、片区、村居、网格四级负责人。”将军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宋磊介绍说。

    “三网工程”正是山东以网格化管理推动基层综治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3年8月,山东省综治委出台《关于在全省城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到今年年底,全省基本实现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全省97.6%城市社区和83.5%农村社区已实现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配备“1+X”管理员,承担排查化解矛盾、社情民意收集、特殊人群帮教、法制宣传教育等职能。目前,共有专、兼职网格管理员67.92万人。

    与此同时,山东不断加强网格化信息建设,建立了县、乡镇、社区(村)、网格“四级联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还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在社区统一建立集综治维稳、民政服务、司法民调、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起到了‘信息站’、‘连心桥’、‘稳定器’的作用,使基层综治工作有了抓手,在管理和服务上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山东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丛大鸣说。

    社会治理创新百花齐放

    在青岛市市北区,这里有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勤劳小蜜蜂”的社区网格员,这些“小蜜蜂”让社区居民享受着“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服务。

    市北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宇龙说:“去年以来,我们创新实施‘蜂房式’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173个社区被划分为1481个‘蜂房’,每个‘蜂房’配备1支由若干网格员组成的‘小蜂队’”。

    记者了解到,“蜂房”式管理着力解决民意诉求,该区建立“蜂队-社区-街道-区”四级诉求联办工作机制,将问题分为四个等级,要求分级限期处理,逾期不解决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济南市,这里的社区被要求不断推进精细化网格服务,在乡镇街道一级,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工作中心以及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延时服务等制度,在村居社区,打造了3000余个“十分钟生活圈”和“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烟台市委、市政府则将社区网格化管理确立为政法综治“一号工程”,专门设立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加强物质保障,累计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

    近一年来,山东各地围绕网格化管理,进行了各色的探索和创新,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给基层综治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基层综治平台呼唤顶层设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省基层综治工作平台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30个县(市、区)、1826个乡镇(街道)和38037个村居建立各种综治工作平台,覆盖率分别为94.89%、100%和78.37%,三级平台层层推进,互为联动。

    基层综治平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成了制约此项工作进一步推进的瓶颈。山东省政法委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张志华介绍说,由于缺少标准和要求,各地基层综治平台建设标准、名称不相统一,进驻部门、职能任务不尽相同,运作程序、考评标准互不一致,影响了基层综治平台作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和总结,山东省综治委于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基层综治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坚持以平安建设为重点,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制度化建设为保障,以规范化建设为引领,大力加强基层综治工作平台建设。

    《意见》明确,在县(市、区)建立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指挥中心,与同级综治办合署办公。内设综合协调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治安综治办公室、矛盾调解办公室和群众诉求受理服务大厅。其中,中心主任、常务副主任分别由同级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兼任,副主任由同级信访局、维稳办、610办公室、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兼任。内设机构则由政法委、司法局和信访局的中层干部进驻,连续工作不得少于一年。

    此外,在乡镇(街道)同样设立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中心,对其定位是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承上启下的枢纽,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方面,类似于县级指挥中心。村(社区)综治办可根据需要设置矛盾调解室、治安联防室、群众工作室等,打造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便民利民的平台。

    《意见》特别要求,确保综治工作平台建设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四到位”,达到名称、标识、制度、程序、台账“五统一”。

    与此同时,《意见》还要求,按照先行试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到今年年底,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60%;到2015底,实现乡、村两级综治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做好顶层设计,就能及时应对基层社会治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就能让各地在同一规范之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做好顶层设计,是政法机关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才利民说。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