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密云:从异地移送到轻刑快审

2014-05-12 10:53: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从2009年实行的“矫审对接”,到2014年的“轻刑快审”机制,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用新模式、高效率回应群众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新需求、新期待,发挥地域优势,为维护首都北京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异地移送

  矫审对接的新模式

  还没出马年的正月,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李晓明和法官王建国就已经在路上奔波。

  2013年九月,来自云南省的17岁少年金某因涉嫌在北京销售假药被公安机关抓获。2014年1月,经检察院起诉,密云法院判处金某拘役五个月。2月15日,金某刑满释放。因为他还是未成年人,又没能与他的法定代理人取得联系,考虑到后续的安置帮教,法官们决定亲自把金某送回家。

  经过40个小时从火车到汽车的颠簸,终于到达了金某户籍所在的云南省会泽县。在与当地司法局工作人员办理了安置帮教手续后,一行人又坐车赶往金某家。“他家在半山腰上,那天下了雨,我们爬山爬得满脚都是泥。”王建国回忆道。临近夜晚,法官们终于把金某安全地送到了家,也把为金某申请的2000元司法救助金交给了金某的父亲。

  “当时看到他们家,确实困难。”王建国说,“虽然一路上挺辛苦,但是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妈妈拿出了家里仅剩的一些猪腿腊肉,看起来特别黑,是自己做的,非要送给我们。我们没要。案结事了,责任都尽到了,我们付出辛苦也值得了。”李晓明说。

  2009年初,密云法院建立了异地缓刑犯审判与社区矫正对接机制,对被判处缓刑的异地犯罪人员,在判决生效后七日内,由法官亲自送回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以避免缓刑判决成一纸空文。

  截至今年5月5日,共有138名异地缓刑犯被法官亲自送回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或安置帮教,对接足迹遍布河北、河南、甘肃、福建、山东、黑龙江等地。其中王建国就亲历过20多次,而这次云南之行是最远的一次“护送”。

  为实现顺利对接,在宣判前,密云法院会与当地的司法所、派出所、社区矫正机构联系沟通,详细了解当地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准确核实犯罪人员的户籍所在地、居住地等基本信息,联合制定异地移交方案;宣判时,要求异地犯罪人员在《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并对其进行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制教育。

  该院还为每名异地缓刑犯罪人员建立档案,将他们送到社区矫正机构后,通过电话、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定期回访。

  保障稳定

  亲自护航的大成效

  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外地刑事被告人审判、服刑和矫正逐渐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为弥补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制度间隙,杜绝异地被告人的脱管漏管,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密云法院积极探索异地被告人缓刑适用与社区矫正对接机制,通过判前沟通确认、判时矫正教育、判后亲自移送、定期回访帮教等多种措施,实现了异地被告人缓刑适用与社区矫正的“无缝对接”,避免了异地被告人被判处缓刑后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密云法院副院长张希福表示:“密云法院的矫审对接机制消除了承办法官对异地被告人判处缓刑后流动性大,难以监管帮教,容易脱管漏管的顾虑。突破户籍限制,统一量刑标准,对刑事案件被告人,不论是否为北京籍,只要具备判处缓刑的条件,就依法宣告缓刑,防止对京外人员犯罪在缓刑适用上的地域歧视,克服了短期自由刑执行中罪犯交叉感染的弊端。”

  “首先是为了平等适用缓刑,实现‘同案同判’,消除‘交叉感染’,同时也是为了保证首都北京的平安稳定。”李晓明说,“通过回访得知,我们送回去的被告人全部回归了社会,没有出现重新犯罪的情况。”

  通过亲自将异地缓刑犯送回户籍所在地,在承办法官、矫正对象和当地社区矫正机构负责人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办理交接手续,实现“见人见档、人档齐全、动态监管”。自2009年该机制行使至今,无一例脱管漏管,无一例去向不明,无一人重新犯罪,实现了重新犯罪“零记录”。

  “密云法院异地缓刑犯审判与社区矫正对接机制走在了其他法院的前面,实现了对符合条件的缓刑犯‘当判则判’。尤其是在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延伸审判职能等方面意义重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这样评价。

  轻刑快审

  繁简分流的高效率

  2013年秋收时节,在密云成家的内蒙古小伙张某给蔡某家掰玉米棒子。本来事先谈好蔡某一天付给张某130元钱,但玉米收割完毕后张某却只拿到120元。当得知唯独自己的工钱少了10元后,张某便去找蔡某理论,后发起激烈争执,将蔡某打伤。后经鉴定,蔡某身体损伤属轻伤二级。

  2014年4月30日,密云检察院对张某提起公诉。5月5日,密云法院刑庭法官姚冬敏当庭宣判:“被告人张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

  “孩子不该动手,既然触犯了法律,就得接受惩罚。”张某的父亲为此事特地从内蒙古赶来,老张没念过书,但知道国家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现在法院真不赖,三天就给了结果,可以安下心来好好做事了。”老张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他对法院工作的认同。

  此案件的高效率得益于密云法院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工作机制。2014年初,密云法院成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小组,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交通肇事、危险驾驶、故意伤害等案件,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在法律适用上无争议、被告人自愿认罪且对适用快速审理机制没有异议的,一律适用轻刑快审简易程序,有近一半案件在5日内审结。

  李晓明说,特别是方便了在外地的被告人,上午开庭,下午就能领判决。“在保障被告人的权益之下,让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当庭宣判率提高了,当然也让法官的工作更高效。”

  “案件审理流程虽简化了,可我们一样事儿也没少做。不能因为快,而忽视了质量,忽视了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作为轻刑快审工作小组的骨干法官,姚冬敏表示,现在是“简出效率,繁出精品”。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视频]福建福州试水“轻刑快审”
·轻刑快审已在广州全面铺开
·杨浦法院试水“轻刑快审”新举措
·北京通州检察“轻刑快审”办案提速
·北京通州检察院“轻刑快审”为案件提速
·北京通州检察院“轻刑快审”为案件提速

·北京通州检察院“轻刑快审”为案件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