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重庆

我们法院的年轻人:重庆青年干警掠影

2014-05-06 09:20: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我们法院的年轻人

  ——重庆青年干警掠影

  郜志龙

  人物简介:郜志龙,清华大学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考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现任刑一庭代理审判员。

  郜志龙的QQ昵称叫“牧师”。牧师是有信仰的人,而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有职业信仰的法官。郜志龙是重庆法院越来越多的外地年轻人之一。2009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时,他没有回老家山东,没选择留京和其他已考上的法院,来到了重庆。“现在觉得自己没选错,我喜欢现在的工作,也喜欢重庆这地方。”父母一度反对他这个决定,郜志龙用了策略,不时把父母接来住一段,让他们了解这个城市,“现在他们已经接受了。”

  缘于对法律的热爱,本科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郜志龙,跨专业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到重庆一个街道办事处干了2年后,无法割舍对法律的偏爱,放弃了在政府部门工作,重新投入法检招录考试大军,2011年考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郜志龙被分到刑一庭。在同事面前,他喜欢看书,沉默寡言,不显山不露水,尽职尽责完成书记员工作。和在学校时心里的伟大法律信仰相比,工作实在琐碎。传统书记员是老人带新人,口手相传的传帮带模式。郜志龙却在琐碎中做出了乐趣,将自己的书记员工作做了归纳总结,利用业余时间编了一本叫做《刑庭书记员工作手册》的小册子,从收案到结案,将各个审判环节书记员如何开展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一一记录清楚,这本手册也成了重庆一中院刑庭书记员们的入门指南。

  如今,郜志龙已经走上了代理审判员的岗位,成为一名刑事法官。每天开庭、评议、写判决,在外人看来忙忙碌碌的状态,却正是郜志龙一直向往的生活,“可以让自己沉到法律中去研究,这种内心的宁静是别的工作给不了的。”升级做了父亲之后,郜志龙身上的压力更大了,要接父母来重庆生活,还要操心房子的事情。“这些事情都要慢慢解决,现在能从事自己一直想做的职业,觉得很满足。”

  刘鑫

  人物简介:刘鑫,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进入法院。现为荣昌县人民法院政治处工作人员。

  刘鑫拍照喜欢摆pose臭美,爱烹饪美食,爱背包旅行。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家教是踏实做事,真诚做人。从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刘鑫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加入“考碗族”,并顺利进入荣昌县人民法院工作。

  进入重庆市荣昌法院政治处工作后,刘鑫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法院琐碎的工作与理想相去甚远。“法院的工作有委屈,也有心酸;有很多付出,也有很多收获。”书上的理论没有告诉她,在法院工作需要连续一个星期加班到深夜,需要为了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和人社局的人争得面红耳赤,要为了干警顺利调动跑上跑下到处签字盖章。尽管累,但刘鑫却觉得这就是工作:“大家满意是我工作的动力。”

  刘鑫有一个很“贤惠”的爱好:烹饪。那些看似普通的瓜果蔬菜,在她的手里变化着各种花样,柠檬青椒兔、黑米蒸排骨、木瓜炖猪蹄……她还经常自创出一些新菜品和同事分享。“我喜欢做菜,和多数厨师一样,喜欢大家把我做的菜全部吃完。”

  背包行走也是她的挚爱。一个人漫步在静谧的小镇,感受着那些古老建筑积淀的深厚文化。“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是用心去享受沿途的风景。”刘鑫说,她用欣赏风景的心情迈开每一步,将阳光或是风雨都收进背后的行囊。

  刘鑫现在有了新的人生目标,那就是走上审判一线办案。“还没办个案子,司法考试终于过了,马上要去参加培训,回来后能办案子了,好期待……”

  邓棵

  人物简介:邓棵,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本科。2007年进入万州区人民法院。

  作为80后,家中独女,邓棵自觉“不娇气”。

  在旁人看来,邓棵成为法警是命中注定。爷爷抗美援朝时身负枪伤,退伍后成为一名公安,爸爸是检察院一名法警。邓棵觉得警察很酷,但没想过女承父辈业。家人的唯一期望,也是让她找份稳定工作。

  大学时学习英语教育师范的邓棵,2007年毕业时却意外考上万州区人民法院,成为一名法警。“当时法警招人没专业要求,爸爸觉得法院工作稳定,就让我去考,平时考试都紧张,没想到那次发挥正常。”

  基因没给邓棵带来天生的英雄虎胆。刚进法警队射击训练,含着泪瞄准,闭着眼扣扳机,枪声一响,眼泪夺眶而出。每次训练邓棵都只敢上一发子弹,“我胆小,打枪时手心全是汗。”不过随着练兵,尤其是2011年重庆法院司法警察业务技能大赛的锤炼,邓棵彻底变身成一名女汉子。每天5点多起床练拳,9点吃早饭,10点打枪,下午跑步训练体能到7点,三个多月下来,邓棵的两个脚拇指指甲都充血脱掉。射击一下打完5发子弹,“握枪手不能太紧,瞄准和射击时要屏住呼吸,不能出气。”邓棵说,唯一让自己有点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打出过满分,最高只打过49环。

  以前崇拜的酷,也变成工作的苦。想象过港台电影里,押送嫌疑人到法庭前才公布路线,不时变换路线,遇到劫囚车的,全副武装还击的惊险刺激,“真去提人了,才知道程序都一样,但心里每次也特警惕,要出了事,就是大事。”除了这些工作,邓棵还承担着单位内勤、信件送达等工作,琐碎而往复。

  邓棵现在正克服另一个“弱点”:准备司法考试。“以前学的都用不了,在法院工作经常有亲戚朋友来问我法律问题,我都不懂。还是要趁年轻,多学点东西。”

  温春来

  人物简介:温春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2005年进入法院,现任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第五人民法庭庭长。

  4月23日,是温春来难忘的一天,因为云阳县人民法院第五人民法庭正式挂牌,厮守三年的巡回审判站终于“修成正果”,从此,他从一名蹲点法官成为法庭庭长。

  温春来的法官路,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他父亲温志勇是云阳县人民法院的一名老法官,在基层干了一辈子。受父亲影响,温春来从小怀揣法官梦,大学毕业考到重庆开县人民法院,被分配到开县陈家法庭一干4年。

  在陈家法庭,温春来第一次办案就不顺利。2006年夏天,一起合伙人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申请诉前保全,借款人冉某要求对赵某的长毛兔养殖场进行保全。42摄氏度的高温,兔场里的气味熏得让人作呕,温春来和同事十多次跑到兔场做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2009年3月,因为父亲查出身患癌症,母亲体弱多病,温春来申请调回了云阳法院。但回到云阳法院,温春来在机关执行局工作不到一年,就被安排下了法庭,这一去就开弓没有回头箭,先后驻守云阳三个基层人民法庭。

  南溪巡回审判站,是温春来驻守的条件最艰苦的一个地方。距离县城42公里的审判站,是法院便民诉讼的“窗口”,也是温春来长期驻守的“家”。这里山大坡陡、沟壑纵横,温春来便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受理案件,巡回审判;这里外务工人员多,他便通过手机、电脑、QQ邮件、传真等方式,和当事人沟通联系,推动矛盾化解。2013年,温春来驻守的南溪诉讼站新收各类案件329件,审结296件,结案率达到95.4%。“和老百姓打交道,耐心、爱心、真心一个不能少,大家都是将心比心,只有我的工作做到位了,当事人的诉讼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樊雯龑

  人物简介:樊雯龑,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2007年进入法院,现为重庆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代理审判员。

  樊雯龑笑起来眼睛就不见了,身上带着“理科男”的一切特点。

  高考时填志愿由母亲做主,“进学校我傻眼了,原以为是来西政学法律,结果我妈给报的经济学。”和当年很多“无知”的高考生一样,他觉得计算机和法律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没有报上心仪的法学,但在大学却获得了家长放权,樊雯龑辅修了法学。

  辅修却成了正业。樊雯龑一有空就端个小板凳跑去法律专业的教室听课,甚至逃经济学的课去听法学。因为蹭了孙鹏老师的民法课,觉得有意思,樊雯龑反复听了三遍,本科毕业直接考法律研究生,投到孙鹏门下。

  2007年毕业后,樊雯龑考进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一待4年。在一起强制执行案中,一对刚结婚的小夫妻,因为给父亲作借款担保人而被告上法院,夫妻俩唯一可供执行财产是一套正在装修的婚房。樊雯龑找来这对夫妻了解情况,当事人说着说着竟跪下了:“当初我爸让我签字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那是担保书。爸爸欠的钱,做女儿的该替他还,但请给我们一点时间把房子处置了。”看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当事人陷入如此困境,樊雯龑自己也哭了。“法律不外乎人情。我想办法找了一个折中的方式,既让小两口保住婚房,又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在他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小两口分期还款,且免除利息,只还本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有良心、有原则的法官,一个能换位思考,让群众心里暖和的法官。”

  刚毕业的樊雯龑,被人撮合了20多次相亲,“我老婆也知道我以前相亲的事,我们虽然是校友,但是到毕业参加工作了才由别人介绍认识。”他爱人也是一名法官,婚后小两口常互伴加班,有什么法律难题也能一起探讨。遭遇请客送礼,两人都找个理由拒绝。“我和老婆说好了,这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心安理得,对得起良心。”

  刘霞

  人物简介:刘霞,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2010年考入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进入女子法庭。

  刘霞法律的起点“很高”:港剧。从业的起点“很低”:在基层法院办案,第一年便因为调解率高,被评为调解能手。她喜欢给老百姓讲故事,让他们能够从这些故事里,理解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定分止争。

  读高中时,刘霞守着《一号法庭》看得如痴如醉,“里面的女法官简直帅呆了。”也正是因为这部剧,她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大学四年,起早贪黑做功课,雄心勃勃地向着理想前进。毕业后收起所有的长裙,考进忠县人民法院。故事到这里,仍然是按小姑娘心里的剧情发展的。

  从进入法院当书记员开始,剧情就逐渐变化了。基层法院的案子很多,刘霞忙得像个陀螺,白天一轮轮庭审做笔录,晚上就扫描入卷。当事人也不信任她:“一个学生妹儿,也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吗?”有一次,她连说了三遍,让当事人拿出证件核对身份,当事人不仅不予理睬,还大发脾气,无端斥骂。一旁的审判员见势,起身将刘霞挡在身后,正准备解释,刘霞却毫不退缩,走上前来,对当事人入情入理耐心解释,最终抚平了当事人的情绪。

  取得实习助理审判员资格后,刘霞被分派到忠县女子法庭。法庭所辖区域移民、征地案件层出不穷,矛盾异常激烈。有一次,她处理的一起建筑施工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在庭前多次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诉至法庭后,刘霞先后多次往返洋渡镇,实地查看争议根源,对双方进行疏导,并邀请当地村干部和村民帮助调解。在刘霞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协议,握手言和。

  虽然现实中的庭审和中学时看的港剧不同,但刘霞仍带着那点理想主义色彩:“我会用脚步去丈量大地,因为我偏爱泥土的潮湿……”(记者 陈小康)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重庆五中院法官给裁判文书“找茬”
·重庆江津:检察长代表向选民述职
·重庆彭水:人大专题调研惩防职务犯罪
·重庆石柱:公安局长率青年民警助力春耕
·重庆:把主城打造成全市平安建设示范区
·重庆黔江摧毁跨省盗窃大货车柴油犯罪团伙

·重庆黔江摧毁跨省盗窃大货车柴油犯罪团伙
·重庆万州青年法官:青春走基层
·重庆“法律诊所”试点工作现场会在綦江召开
·重庆永川:召开人民监督员座谈会
·重庆巴南法官精心调解维护劳动者权益
·重庆成立首家法律志愿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