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张瑞锋:大阳沟派出所的新新社区民警

2014-05-05 10:30: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人物档案】

张瑞锋,1985年12月出生,2012年1月入警,现为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大阳沟派出所社区民警。曾被评为2012年度渝中区优秀共青团员、2013年度优秀公务员。

【亮点】

●不到半年,他就熟悉了辖区情况,业务上由群众口中的“毛头小子”迅速成为行家里手,重庆话也说得有模有样。

●QQ警务室成了社区网民的另一个家,他与社区居民的感情越来越深,很多年轻人亲切地叫他“锋哥”。

张瑞锋,一个山东籍的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来到重庆市公安局大阳沟派出所当社区民警,他在解决那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务过程中,体会到警察职业的荣誉感和神圣感,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困难只会激发我的斗志教导员把被群众泼了冷水的他带进了派出所荣誉室,第二天,他大声宣布要“发威了”

作为一名新警,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张瑞锋,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盆冷水让他措手不及。“重庆话都不会讲,啷个解决问题哟。”有一天看到邻里吵架,他立即上前劝说,流利的普通话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被群众泼了一盆冷水。

沟通都有问题更别提开展其他工作了。面对今后一个个的难题,张瑞锋一度有些心灰意冷,就在大家都为他担心的时候,教导员把他带进了大阳沟派出所荣誉室。

再见到他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他笑嘻嘻地站在大家面前,大声宣布他要“发威了”。

跟老民警和社区群众学习重庆话,熟悉业务,走访社区,张瑞锋下狠心要尽快融入派出所工作。他从熟悉社区的每一位群众开始,一点一滴学习社区工作,遇到不懂就刨根问底虚心请教,遇到困难就多思考找出方法,遇到挫折就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

不到半年,他就熟悉了辖区情况,业务上由群众口中的“毛头小子”迅速成为行家里手,重庆话也说得有模有样。如今,社区里哪家发生纠纷了,哪家夫妻又吵架了,辖区居民都不忘给他打电话,而他也能在第一时间三下五除二解决问题。

2012年底,在全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上,张瑞锋作为分局社区民警优秀代表,现场为市局领导和全市40多个区县领导讲解演示时的从容自如,让人如何也联想不到刚到派出所时垂头丧气的样子。

同事们开玩笑问张瑞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在所荣誉室里,前辈用几十年的行动告知我一个道理,那就是困难只会激发我的斗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响彻整个派出所。

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

他开创了网上警务室,大井巷社区警务QQ群、大井巷社区警务微博也相继开通

大井巷社区警务QQ群热闹非常,群里挤满了数百个QQ号,有各楼层居民,还有卖菜的、理发的、小面馆老板、快递哥……而这个群的群主就是张瑞锋。

时代在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张瑞锋积极开动脑筋,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方法新举措。微博、微信是年轻人的新宠,张瑞锋也不例外,他针对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特点,开创了网上警务室,大井巷社区警务QQ群、大井巷社区警务微博也相继开通,他将辖区居民、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起来,让社区居民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随时随地提出需求、解决困难,自网上警务室开通以来,社区居民都说,派出所就像开在家门口一样方便。

“锋哥,隔壁有个老人一直在喊‘救命’。”“我马上过来。”一天晚饭时,一条新信息从社区警务QQ群对话框跳出来,张瑞锋叫上同事,直奔现场。

民警敲开门时,住在12楼的孙婆婆依然在喊“救命”,而她面前是一桌菜,她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碗红烧肉,急得要哭。原来,孙婆婆患有高血压、高血脂,保姆给她做了一碗她最爱吃的红烧肉,但严格按照儿女的要求,要控制着吃。结果,肉太香,胃口太好,不知不觉吃超量了,保姆把碗拿开,婆婆严重不满,急得喊“救命”,让人哭笑不得。

“婆婆,都是为你的身体着想。生活好了,身体应该比以前更硬朗嘛!”民警劝了半小时,婆婆不再叫喊。

很多类似的“小插曲”,让张瑞锋和群众迅速熟悉,大家都成了很好的朋友。慢慢地,QQ警务室就成了社区网民的另一个家,他与社区居民的感情越来越深,很多年轻人还亲切地叫他“锋哥”。许多居民说,有了警务QQ群,足不出户,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能解决问题,民警的服务既新潮又贴心。

最近“锋哥”又开通了微信,通过现在更为流行的可以实时交流的方式更好地为社区工作服务。微信一开通,辖区很多居民纷纷成了他的微信好友,张瑞锋在微信上经常和社区居民互动。“锋哥”还计划把辖区物管、保安等通通加进来,建立一个社区安保微信群,有什么风吹草动,在微信群一吼就能解决问题。

“面对新事物,我们年轻人更应该站出来,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这张瑞锋常说的一句话。

爱心诚心一样都不能少把一颗爱心献给社区居民,就一定会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他工作的“制胜法宝”

“带着爱心上路,一路上就会收获满满的爱。”这是张瑞锋的信条,他也在一直坚持着。有一次,张瑞锋入户时了解到社区有几位独居的老人患有心脏病,由于年事已高,随时都可能出现紧急情况。为此,他不仅平时有意识地在兜里放一些药物,还自学了一些急救知识,有备无患。

一次,他正在走访时,突然接到辖区陈婆婆电话,说自己心脏病发作了!他立即拨打了120,而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陈婆婆家中,在急救车到来之前,他按照所学知识对老人进行了急救,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由于处理得当,陈婆婆很快在医生抢救下脱离了生命危险。住院康复期间,他只要有空就陪伴在她身旁,陈婆婆说:“你来得比我女儿都还勤,我又多了一个孩子哟。”把一颗爱心献给社区居民,就一定会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支持,这是几代大阳沟人总结出的“成功经验”,现在,也成了他工作的“制胜法宝”。

去年寒冬的一个晚上,张瑞锋正在警务室里忙碌,忽然,听到门口有人呼唤,开门一看是辖区乐婆婆。乐婆婆是社区的老住户了,但她的户口却还在外地,乐婆婆一直想把户口迁过来,为帮助乐婆婆完成心愿,张瑞锋不知为此跑了多少天。这大冷天的,乐婆婆怎么来了?原来,是她心疼孩子加班,专程煮了些汤圆送过来。接过热腾腾的汤圆,张瑞锋顿时感到一阵温暖,乐婆婆的汤圆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信念。

【大家说】

“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工作狂人,满脑子都是新点子。” ——同事

“和蔼可亲的张户籍,是网络上侃侃而谈的‘锋哥’。” ——群众

“每次给他打电话,他都说在工作、在忙,我问他吃饭没有,他都嗯一声,其实我知道他肯定没吃。” ——父亲

(记者 袁礼碧)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