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安全在未来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军事安全向非传统安全转移、非传统安全向军事安全转移的可能性都存在,但军事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最后手段的地位没有变。即便在和平时期,军事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有效手段
□本报记者余飞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由此不难看出,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军事安全,就是军事领域的安全。”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教授孟祥青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后手段,强调军事安全,就是要保证军事力量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军事安全”所包含的内容与其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孟长青告诉记者,在冷战时期,军事安全等同于国家安全,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军事安全的地位有所下降,这是在两个背景的影响下出现的:一方面,冷战结束初期,国家安全的内涵扩大,不再只是等同于军事安全,还囊括了网络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等在内的非军事安全,也就是非传统安全;另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竞争由军事实力竞争转向综合国力竞争。所谓综合国力竞争,就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以军事为后盾。随着全球竞争重点的转移,各国相继削减军费开支、裁军,军事安全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下降。
“进入21世纪后,军事安全的地位又有所回升。”孟祥青说,在这一时间段,尽管不存在世界大战的威胁,但恐怖主义威胁越来越显现。虽然军事手段无法根除恐怖主义,但却是打击恐怖主义最为有力的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军事安全重要性被重提。另外,美国的战略调整也刺激了军事安全地位的提升。进入21世纪后,美国将中国、俄罗斯视为威胁,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在2006年、2007年,美国是世界军费开支第一大国。美国的举动也牵动其他国家增加军费开支。还有一点在于,一些非传统安全被纳入军事安全范围,如美国将网络安全纳入军事安全领域,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并且明确当美国遭到网络攻击时,可以用导弹打击实施攻击的网络设施。
孟祥青认为,军事安全在未来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军事安全向非传统安全转移、非传统安全向军事安全转移的可能性都存在,“但军事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最后手段的地位没有变。即便在和平时期,军事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有效手段。因此,军事安全的基础作用、保障作用、有效作用和最后作用没有改变”。
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孟祥青认为,在保障军事安全方面,国防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国防与经济失衡将导致军事地位不保,因此必须强调军民融合,强调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
“保障军事安全,还需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军事实力。同时,要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标准深入推进军队改革。”孟祥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