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推荐

法官职业的“心传”

2014-05-04 08:28: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心传”之于初任法官,不亚于案板边虚心求教的见习厨师,资深法官的心得与经验,就在一件件具体的案件处理过程中,超越职业代际差异和年龄代沟,如涓涓细流般传承到年轻法官的心田。

  近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第二集“心传”,展现了中国美食技法以心传心的传承之道:看似没有标准、缺乏规则,却将自然之道蕴含其中,中华“致中和”的民族哲学展露无遗。

  其实,“心传”之于初任法官,不亚于案板边虚心求教的见习厨师,资深法官的心得与经验,就在一件件具体的案件处理过程中,由开庭审案的一言一行、从裁判文书的一字一句、经纠纷调解的一板一眼之间,超越职业代际差异和年龄代沟,如涓涓细流般传承到年轻法官的心田。

  法官职业的“心传”,是法理意义上的自然法特征耳濡目染。自然法既是人类智慧对世间万物规则的膜拜性冠名,也是法理探索的终极意义。法官在审判案件过程中,除去依法适用法律完成利益衡平和对错判断,还从良知的角度对案件进行公正性审视。很多案件,法律上的处理无可挑剔,但始终无法很好地抚平撕裂的社会关系和倾覆的利益分割,原因可能就在于没有对案件背后的社情民意进行自然法意义上的理性裁断。恰恰这种法律之外的感知与灵性,法官无法从法学院习得,自己在摸索中也很可能找不到门路,必须要得到资深法官的“心传”才能逐渐找到这种自然法层面的公正判断标准。

  法官职业的“心传”,是实践意义上的司法经验跨代传承。任何行业都有经验传承问题,司法行业尤为关键。不断修订的法律,即便再繁复,总能透过文字和阅读把握其中真意。隐于实践表征背后的司法经验,无形无范,却隐藏在实践中预备法官的实习办案过程中,资深法官对初任法官的带教制度运行过程中,指导性案例的承办人对案件处理思维和视角的叙述中。养成一名合格的法官,全程离不开经验的“心传”。从实习办案期间的“依葫芦画瓢”,到成熟期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质量蝶变过程中,经验就是那神奇的“酵母”,一群刚出校门的“愣头青”就逐渐在司法经验的“发酵”过程中内敛深沉起来。

  法官职业的“心传”,是个案意义上司法水平的言传身教。漫长的职业生涯,最终还是由一个个具体案件积淀而成。为什么简简单单一件案子,资深法官很快就能把准争议焦点、几句话就能让当事人服气,而年轻法官却时常被搅得一头雾水,当事人也感觉“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种个案意义上的司法水准,就是法官职业“心传”的鲜活样本,一切所谓经验、教训、体会、感悟,无不在具体个案的办理中由资深法官的言传身教,通过年轻法官的眼观手比,完成司法职业的代际传承,让人类的司法智慧穿越千年时空仍闪现着珍贵的灵光。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越是深刻宏远的道理,越是显得直白简单,法官们的职业发展离不开职业精髓的心口相传,只有在强调专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司法经验的传承,才能强健法治中国的内在筋骨,坚实地走在法治发展的大道上。(吴仕春)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