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淮安淮阴区法院:让青春走在阳光下

2014-04-28 09:17: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让青春走在阳光下

  ——记江苏淮安淮阴区法院青少年维权“融冰”行动

  四月的淮河两岸,阳光明媚,草长莺飞。在这里,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青少年维权的“融冰”行动正在火热展开,通过寓教于审“破冰”、前科封存“融化”、前期预防“活水”,唤醒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竭尽心力让青春走在阳光下。

  破冰——驱散失足少年的心理阴霾

  16岁的小王原本应该在校园快乐地学习,可他却不思进取,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2013年11月,小王参与了一起拦路抢劫,走上了犯罪道路。

  今年3月24日,淮阴法院少年庭法官吴振宇接手案件后,立即启动了庭前调查程序,走访学校、社区,与小王父母交流谈心,深入了解小王的犯罪动机与主观恶性,并了解到小王的抵触情绪相当大。

  随后,一份详细分析小王犯罪情况的《告家长书》递到小王父母的手上。为缓解小王的对抗情绪,采用谈心式的“圆桌审判”,小王的父母也来到法庭上。亲人的泪水和法官的循循善诱温暖了小王麻木的心灵,他流着泪说:“妈妈,是我不懂事,对不起,我一定改邪归正。”

  最终,根据小王的犯罪情节和认罪表现,判处了缓刑。

  判决后,一份司法建议书送到了小王曾就读的学校,建议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新学期开始时,小王又坐进了明亮的教室。

  庭审已经成了改造失足青少年的重要阵地。根据需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以圆桌审判方式,从庭前的调查、走访,庭审中的问答,到判后的跟踪考察,法官都用平和的语气,有时像家长,细心呵护;有时像老师,谆谆教导;有时还像朋友,仗义执言。

  “让庭审充满爱,让爱挽救心灵,这是少年审判工作的理想模式。”淮阴法院院长尤铁梅表示。

  2013年,该院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121件,25岁以下的被告人共193人,93人被判处非监禁刑,其中5人被免予刑事处罚。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被告人中,67%以上都被判处非监禁刑,为未成年犯重获新生创造了条件。

  融化——卸掉失足少年成长的包袱

  “从今天起,我将是一个崭新的人,我的人生重新开始啦!”3月19日,在淮阴法院举行的青少年犯罪记录封存仪式上,小张激动地说。和小张一起被封存犯罪记录的还有11名未成年犯。

  犯罪记录封存,是该院针对未成年犯的一项重要帮教举措。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依法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犯,在判决生效后,将其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封存后,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犯罪记录,以确保犯罪少年能步入正常的人生轨迹。

  与此同时,该院还与淮阴区人才服务中心联系,开展帮扶就业活动,为失足青少年构筑起重新开始的平台。应聘到一家服装企业的小娟兴奋地说:“虽然我现在是给别人打工,但是等我再长大一点,我要自己开服装公司,做自己的品牌!”

  针对在校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淮阴法院还开展了“院校共建”活动。从2013年11月起,该院与区关工委、区职教中心联合开展了“平安校园创建”活动,4名法官受聘担任学校法制辅导员,通过开设法制课、组织学生旁听庭审、巡回审判、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指导模拟法庭等活动,提升在校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他们守法用法的意识。

  活水——矫正问题少年的不良倾向

  “小刚,这次月考成绩怎么样啊?”“三八”妇女节前夕,淮阴法院少年庭庭长郭云红来到某中学看望曾经误入歧途的未成年犯小刚。“郭妈妈,这次我数学考了100分,英语也还可以,但语文作文我写得不太好……”小刚腼腆地说道。

  小刚是一名年仅15岁的初三学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有轻度智力障碍,母亲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现在一直跟着奶奶生活。他因哥们义气跟随一群“大哥”在网吧打架斗殴,造成他人重伤,后因未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没有被追究。

  郭云红了解了小刚的基本情况后,立即将其纳入“铁肩柔情好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帮扶名册中,建立了帮扶档案。聘请一名心理老师进行引导教育,带他到刘老庄烈士陵园接受传统教育,带他到家中与自己同龄的孩子做朋友,以正能量感化,用真性情温暖。在郭云红等人的帮助下,小刚的成绩直线上升,由“问题少年”变成了好学上进的阳光男孩。

  “铁肩柔情好妈妈”是由淮阴法院女法官自发组成的一支专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志愿服务队,经常性深入省内少管所、辖区中小学看望失足青少年、心理有障碍的学生,鼓励他们战胜自我,走进阳光,苦练本领,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化坚冰待时日,爱暖心田总关情。淮阴法院,这个有着“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的先进集体,为青少年的健康阳光成长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徐明成 房春娥)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