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中院青年法官到基层法庭锻炼。王 彬 摄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现有干警314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干警就有137人,占全院干警总数的43.6%,却办理了全院67%的案件,承担着70%以上的综合服务工作。如何充分深挖青年干警的才智潜能,使其早成才、快成才,成为法院工作的多面手?在这方面,南阳中院积极探索,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教育青年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青年干警走进基层,感受基层司法的艰辛,了解基层群众的司法需求;到矛盾尖锐的信访一线接受锤炼,建立“以老带新工作班组”,提升审判技巧和业务能力等,在青年干警的教育培养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上好入门第一课
“大家要以定岗的心态对待轮岗,虚心向老同志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发扬青年干警思想活跃、敢想敢干、朝气蓬勃的特点,力争在一年的时间里,把自己培养成为能适应法院各项工作的复合能手。”3月19日,在新招录人员轮岗培训动员会上,南阳中院政治部主任宋涛向大家发出号召。
南阳中院此次新招录的10名干警均是典型的“85后”,他们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直接通过考试进入法院工作的,普遍存在着学历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社会经验不足、群众工作能力较差的特点。为了让这批同志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法院工作,南阳中院对他们进行轮岗培训。这也是该院制定《青年干警培优规划》以来,第二次按照规划规定开展此项工作。
2013年4月底,南阳中院针对青年干警身上的一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青年干警培优规划》,规定对新招录人员将在岗前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分别在立案信访和综合部门各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轮岗培训。试用期满,按照培优考核表由各实习部门确定其得分,然后再根据个人表现、能力特长和工作需要确定轮岗人员的职级和岗位。
“上班之前觉得法院的工作就是办案,但把我分到政治部后,才发现除了办案,很多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拿政治部来说,只有我们把工作做好了,才能让法官腾出身心办好案件,是更大意义上的‘审判’。”去年参加过轮岗培训的郭栋,通过一年的轮岗见习,对法院的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规划》规定,每年将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干警到基层法院、法庭和上级法院挂职锻炼,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较发达地区法院进行学习锻炼,使青年干警了解上下级法院、不同地区之间的工作特点,拓宽个人视野;建立了人员流动机制,规定每三至五年综合部门和业务科室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干警进行轮岗,使之掌握不同岗位的基本技能,力求一专多能,造就复合型人才。
“办案不仅仅是出个文书就完事儿了,还要通过努力,想方设法,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提升办案的社会效果。”南阳中院民一庭审判员孙小刚之所以对办案有此理解,源于其曾在审判管理部门有过近三年工作经历。
去年以来,南阳中院共先后组织21名青年干警到基层法院和法庭学习锻炼,安排24名新招录干警到综合及信访部门进行轮岗培训,推荐47人次参加上级各类型培训,先后有56人实现业务与综合部门之间的轮岗,有效提升了青年干警的综合质素。
言传身教育新人
“今后我要以老前辈们为榜样,继承发扬好老前辈的光荣传统,在自己退休之后,也可以像老前辈们一样自豪地向后来人讲述自己今天的事儿。”2013年7月12日,南阳中院青年干警曲旭在认真聆听该院专门为青年干警组织的传统教育报告后这样说。
这天,南阳中院特意邀请在法院工作过多年的老前辈、老法官为青年干警作传统教育专题报告。老前辈们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展示了那个时代法官们优良的司法品质、朴素的群众感情和扎实的实践经验。老法官们寄语青年干警要具备以朴为乐、以公为荣、迎难而上的职业情操,努力从一个个案件的公正办理中找寻到法官工作的快乐。
在南阳中院,定期组织青年干警进行廉政及传统教育是该院党组确定的一项重要机制。通过举办各类型座谈会,听取青年干警对法院建设的意见建议,疏导青年干警的成长烦恼。为了关爱青年成长,该院还通过组织青年干警到革命圣地、企业厂区、社会福利机构参观学习,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等举措激发青年干警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开办青年干警QQ群,引导青年干警加强学习,开展读书讨论会,建立骑行、文体等12个兴趣小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主动给青年压担子,安排他们到信访一线处理突发矛盾,挑选疑难复杂案件交给年轻干警办理,对一些紧急任务,大胆交付青年干警承担,逐步强化青年干警的主体意识,培养其能打敢拼的工作作风。
“以前认为只要我案子办的没问题就行,现在看来审判也是一项群众工作,不仅案件要公正,还要想方设法让当事人满意,这才是案结事了。”通过一年多来的信访接待锻炼,民三庭的沈飞对办案工作有了新认识。
去年以来,南阳中院共举办各类型青年干警座谈交流会6次,开展青年干警集中廉政教育活动4次,组织103人次的青年干警到儿童福利院、困难家庭走访6次,安排573人次到信访值班室接待群众来访,将163起重大疑难案件交给青年干警承办,青年干警的责任意识、公正意识、质效意识、奉献意识和为民意识得到了强化和提升。
实践磨炼出真知
“这个案子还要再调调,先不急着出判决。”不久前,当南阳中院少审庭助理审判员王飞舟将一起故意伤害案的判决书草稿拿给自己的“老师”——副庭长王干祥时,王干祥简单看了一眼开头这样说。
“案件已经调过多次了,再说一审也调过,希望不……。”“被告人是未成年人,倘若这样一判了之,将会影响人一辈子,明天咱们到被害人家中再调一次再说。”还没等王飞舟将“大”字说出口,王干祥便把卷宗放到了王飞舟的办公桌上。
案件的双方都是在校中学生。被告人小张在上体育课时,与同学小李发生矛盾,争执中将小李打成轻伤,一审法院判处小张有期徒刑二年。承办该案的王飞舟经过多次调解,但小李的父母就是坚决要求对小张重判,不同意调解。
第二天,“师徒俩”一大早便来到小李家中,路上王干祥还下车买了营养品。到后,王干祥避而不谈案件情况,反而关心起小李的病情,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接着王干祥结合自己的孩子谈了很多做父母的不易之处,终于说到了小李父母的心坎上,最终促成了案件的调解,得到谅解的小张也被改判为缓刑。
回来的路上,王飞舟在叹服“师傅”调解技巧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记下了当天所用的调解方法。王飞舟和王干祥之间“师徒”关系的确立,缘起于南阳中院确立的一项青年干警培养新机制——“以老带新工作班组”。像这样的工作班组在南阳法院目前有137个,选取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棒、工作作风优的老同志与青年干警结成对子,实行“师徒式”教育,用最短时间使青年干警熟悉相关业务,提高办案能力和调解技巧。
在对青年干警业务能力的培养方面,南阳中院还办有“法官大讲堂”,聘请教授学者、业务专家、典型人物、工作标兵等为干警们集中授课,开展青年岗位技能竞赛和工作标兵评选等,提升大家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实干精神;组织青年干警列席审委会,旁听重大复杂案件审理,开办案件研讨会等提升干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青年干警培优领导小组和绩考办,将青年干警在执法办案、综合服务、技能竞赛、日常表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对业绩突出的予以优先提拔使用,激发青年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的青年干警培养机制不仅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和法官断层的负面压力,促进了法官队伍的优化,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南阳法院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人才,储蓄了力量,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干警已经崭露头角,受到了提拔重用。”南阳市中院院长庞景玉在谈到该培养机制带来的成效时这样说。
三年来,南阳中院青年干警共有52人次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49人次被评为工作标兵,占全院同类荣誉总数的90%以上。在去年10月份进行的人事调整中,共有2名青年干警被提拔为中层正职,13名被提拔为中层副职,青年干警在全院中层干部中所占的比例由调整前的7%上升到19%。(记者 冀天福 通讯员 曹 萌 王 彬 晶 雅 会 平)
·河南高院回应网议话题:只为解决实际问题
·河南公安厅:以实战为基础开展专项训练
·河南合力打击环境污染犯罪
·河南郑州市公安局开展民警武器警械使用专项训练
·河南焦作中站派出所向革命老区捐赠爱心图书
·河南商丘检察院“文明礼仪书”规范干警言行
·河南商丘检察院“文明礼仪书”规范干警言行
·河南法院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河南:信阳法院网络司法拍卖 跨市竞购轿车引围观
·河南长安网
·新版河南长安网及网群系统上线试运行
·河南虞城县视频监控体系构建立体治安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