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在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记者浏览了该局警务平台上的“群众不满意警务事项平台”,翻看了几页,分局回访这一栏几乎没见到有“不满意”的,终于逮到了一个,是富康路派出所民警高峰,1月2日处理金色水岸小区养狗带来安全隐患的事,因居民不满意被反映到“网络问政”上。记者打电话找到高峰询问情况。
“难道狗还没弄走?可2日处理时主人已经答应弄走的啊!我马上去看看!”高峰语气中透着惊奇。随后他带记者到小区一探究竟。来到小区,远远便可看到,在13幢楼下的一棵树下,2米多高的铁笼内,趴着个头挺大的两条名犬。“怎么回事,真的还没弄走?”高峰望着狗一脸无奈。他立即爬上4楼,来到狗的主人家,敲门,没有反应。“估计人又不在家!”高峰随即拿出手机,用免提拨通了主人的号码。“你好,我是高峰,上次我们不是谈好了,把狗送到工地上的吗?怎么还没送走?又有居民网上反映了,打算什么时候弄走?”“哎呀,我知道给你添麻烦了,这两天忙,还没来得及送呢。”“还得麻烦你抓紧啊,居民一直认为我处理这个问题不力,所以很不满意!弄得我很被动,且压力很大!”“你放心好了,我一定尽快,保证不再给你惹麻烦。”高峰回忆说,自2013年12月3日上午10点14分,他第一次接到110接处警中心指派处理反映两条狗的安全隐患,几乎每天跑一趟登门找主人协调,狗的主人每次都很“配合”,并表示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但就是不见动作。“拉锯战”一直坚持到今年1月2日,当天下午5点45分,高峰又一次找到主人,他才松口答应立即把狗送到一个工地上。“这几天我得一直盯着,直到把狗弄走为止,狗只要在一天,居民对这件事的处理就不会‘满意’的。”这个工作刚满4年的小伙子说得很坚定。随同的宿城分局政工办吴建聪说,现在群众有事就找民警,不管大事小事,也不问能否处理。像弄走狗这件事,其实就不是高峰能处理的,因为对养狗这块,目前地方仍没有具体的管理章程,所以只能靠苦口婆心地去说服解决。但分局的考核依据是唯一的,就是群众对警情处理结果是否满意。高峰随即给记者拿来一张巴掌大的“一警一评”回执单,实际就是一张当事人对警情办理质量、办事效率和执法规范的评议表,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档,如果“不满意”,由当事人写上原因何在,有何具体意见及建议,最后还有签名、联系电话和时间。“凡属110指派的出警,首先得把事情处理好,然后再找到当事人填写这张评议回执。”每4天值一次班,24小时内,多的时候要接处警40余次,涉及经济纠纷、噪音扰民、打架斗殴等各类事情。“每次出警的目标就是能弄个‘满意’而归,但有时花了大量的精力,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让当事人感到满意,弄回这两个字,真的很难!”高峰感叹道。最早推行“一警一评”做法的宿城分局府苑派出所所长唐明清深有感触:“你别看那么一张很小、很普通的单子,但民警是要付出代价的,可以说是用心血才能换来的,因为老百姓对你所处理的事情只有从心里感到满意,才会心甘情愿地填‘满意’。”唐明清随后搬出满满两纸盒的“一警一评”回执单,“1年多来,全所4000余张回执单,只有11张‘不满意’评议,2013年就1张。”而在每张“不满意”甚至“基本满意”回执单上,记者看到,都有民警反思不足之处及所长向当事人的反馈。不少民警反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真心实意地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去处理、解决,才能获得认可和‘满意’!”
“一警一评”做法如今已在宿城分局全面推开。今年截至3月份,共回访群众6500余人次,通过平台交办群众不满意事项375件,涉及户籍业务、警情处置、案件办理、矛盾纠纷化解、涉法信访投诉等,其中已反馈办结366件,办结率为97.6%,群众对办理情况满意率达到99.1%。(来源:宿迁市局)
·江苏宿迁:特色文化助推法院科学发展
·江苏宿迁率先建成苏北首家失信人员曝光平台
·江苏宿迁泗阳组织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
·江苏宿迁建消费投诉快速处置机制
·江苏宿迁中院:拓展公开广度 挖掘公开深度
·江苏宿迁市宿城公安分局部署开展“我到警务室做客”警民相约活动
·江苏宿迁市宿城公安分局部署开展“我到警务室做客”警民相约活动
·江苏宿迁宿城:代表专题调研案管工作
·江苏宿迁生态保护案集中管辖三审合一
·江苏宿迁实现环保案集中管辖和“三审合一”
·江苏宿迁检察院打造警示教育平台2.0版
·江苏宿迁宿豫区:领导讲堂 百姓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