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只有坚持依法审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才能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一是依法审计是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建设性作用的前提。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提出“国家审计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因此,要发挥好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必须依法开展审计。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审计监督的程序、审计事项的评价、问题的揭露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和处罚等,都必须依据《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其实质是审计机关通过独立、主动地行使监督职权,促进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民众福利不断改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依法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实施国家治理,而国家审计的制度安排则是为了确保政府有效履行这种公共受托责任。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审计,就是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开展各项审计活动、规范财经秩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因此,依法审计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审计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前提。
三是依法审计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有效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指出,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目标总是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审计职能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主观认识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纵观我国国家审计30年的发展史,尽管审计目标在不同的时期都有所不同,但每个审计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的。当前为了发挥国家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在不断完善国家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审计机关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
四是依法审计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佳选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未能察觉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误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给国家审计机关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防范审计风险,必须从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自身入手,提高风险意识,提升防控能力,将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在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基础之上。因此,依法审计可以促使审计主体按法定的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可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可以保证审计机关依法评价、处理处罚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可以促使审计客体遵守财经法规,依法办事,规范管理,推动发展。
(河南省审计厅 郭森华)
·吸收文化精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强化理论思维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司法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
·专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用法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充分发挥立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于世平代表称国家治理体系立法应浓墨重彩
·从两会民主法治进程看国家治理现代化
·从两会民主法治进程看国家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