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四川

四川新津:检察官走进乡村宣传法制化解矛盾

2014-04-02 08:26: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我来自新津县花源镇共和村,是一名普通基层干部,自从检察官在我们那里开展了茶馆说法活动,我才晓得检察院是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机关,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检察院、检察官的认识……”

    3月27日下午,共和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忠林双手紧握话筒,紧张而激动地站在四川省成都市“我最喜欢的政法干警”群众交流会现场,讲述他和检察官之间的故事。为了这简短的五分钟讲话,老潘忙活了一周,老伴笑他这是准备上“星光大道”,他笑呵呵地回答:“是检察大道!”

    从陌生到熟悉

    潘忠林家经营的“老邻居茶馆”就在路边,因为人缘好所以生意也好。

    2013年8月的一天下午,茶馆门口突然停下一辆“检察”字样的警车,接着走下来两名身着检察制服的一男一女,一人手里拿着海报,一人两手都提着大西瓜。刚割完猪草回来的老潘有些茫然。男检察官一脸微笑,上前询问了解到老潘是茶馆老板后,乐呵呵地说:“老板,赶快把刀拿出来,切西瓜!”

    “大哥、大姐、婆婆、爷爷,来来来,吃西瓜,我们是新津县检察院的检察官。”正在打牌的村民接过两个年轻人热情送上的西瓜,再看看警车,放心地吃了起来。征得同意后,检察官将带来的海报贴在茶馆最显眼的地方:“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检察官邀请您免费喝茶吃西瓜、看小品、学法律。”老潘笑着说:“这是好事!”

    就这样一来二去,老潘和检察人员从陌生变得熟悉起来。“老邻居茶馆”成了检察官在共和村普法的“第一选择”。

    茶馆上演《植物大战僵尸》

    “刘幺妹,搞快点,检察官茶馆说法要开始了,晚了就没位子了。”张大嫂边打电话边急匆匆地走向茶馆。因为是周末,在家的青壮年听到老潘的宣传后也赶来了。

    茶馆里坐满了人,没有凳子,就站着听,路过的村民也停下来看热闹。老潘和家人忙着招呼村民,同时也负责维持秩序。

    “乡亲们,大家吃西瓜,边看小品边听我们给大家说法。”夜幕降临后,检察官扯起嗓门来段开场白。接着,来自新津县检察院反渎局、控申科、办公室和政治处等科室的年轻检察官们扮演着各种角色,为村民上演法治小品《植物大战僵尸》——

    水泥厂的老板僵尸不愿与农民工辣椒签订劳动合同,妄想发生纠纷后逃避法律责任;他故意混淆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逃避购买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他以种种理由拒付农民工的工资,企图恶意拖欠;他在麻将桌上向官员行贿取得工程承包权;辣椒、玉米、豌豆3位农民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后,错误地采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拳打脚踢老板僵尸后又将他关押捆绑起来……每当进入剧情关键节点,检察官会及时穿插法律知识,现场的村民认真地观看、仔细地聆听。当老板僵尸被绳之以法时,村民拍手叫好,发出阵阵喝彩声。

    普法过程中,检察官还和村民互动,用有奖竞答的方式讲解法律问题。笑声、掌声,“老邻居茶馆”灯火通明,检察官给村民送上了“麻辣鲜香的法律盛宴”。

    帮村官解难题

    “村官不好当啊!”常来常往后,老潘开始和检察官掏心窝子。村民说要告别“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灰”,提议用村级公共服务资金把村里的烂泥路修成水泥路。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因为各方的担心与误会引来了太多的烦心事,老潘说他真想生病住院,避开这些矛盾。

    干警了解情况后,给老潘对症开方:第一,按照“村级财务公开”的要求,在村上的公开栏里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让村民了解资金的去向,消除误会;第二,运用法律知识教育村民,私搭乱建属于违章建筑,村级公共服务和管理资金的性质是“财政扶持、项目自治”,决不能成为“唐僧肉”;第三,对村“两委”成员和村民组长进行法制教育,检察院联合村委会利用每周二例会的机会,组织学习职务犯罪预防法律基础知识,明确行为的底线、政策的红线、法律的高压线。检察院还在“老邻居茶馆”里设置了“村民读书角”,帮助订阅了法制报刊。

    目前,共和村的道路升级改造基本完成,老潘的烦心事也处理完了。“法律最好用,也最管用”。老潘感慨道,只有学法懂法,才能通过法律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少一些争吵,多一些讲法。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