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马嘉彦:法官流动工作站的“金牌调解员”

2014-03-31 08:30:4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今年3月初,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梁拆迁征收工作开始以来,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成立西脑包地区法官工作站,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选派骨干法官,在北梁地区驻区入户、辨法析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民生发展,为北梁拆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司法保障。截至目前,西脑包法官工作站已调解十余起婚姻家庭、继承财产等方面的纠纷,日均处理群众法律咨询十余件,切实在群众家门口为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马嘉彦是青山区法院乌素图人民法庭庭长,到法官工作站工作时,充分发挥自己在派出法庭工作多年,熟悉法律知识、具备丰富调解经验的优势,把青山法院“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化解矛盾”的优秀工作作风带到北梁,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个拆迁安置方案,往往联系着一个家庭未来几十年的生活状态,是群众心中的头等大事。对拆迁安置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同理解,往往使得一个原本幸福和谐的家庭内部产生心结和矛盾,这就要求法官心贴心地理解群众,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给予一个公道的“说法”。

  刘老太太是一位居住在北梁地区的70多岁的老人,她和三个继子女已经共同生活了20多年。今年2月,丈夫突然去世,三个子女和她因为房屋安置和财产继承等问题,产生了矛盾。原本在一个大院里和睦生活的家庭,分裂成了四户,在一个城市里各住一个区,互不往来。有个女儿甚至声称要和刘老太太断绝母女关系,把她和另外两个子女起诉到法院。刘老太太很伤心,找到法官工作站,希望法官出面给“说合说合”。

  马嘉彦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后,得知刘老太太年老体弱,需要子女服侍,因此希望能安置一套大房,以便将来能够和子女住在一起,方便起居。但子女们为自己家庭着想,希望多分几套房,且认为父亲去世后,母亲对留下的财产分配不公,彼此有了心结。

  马嘉彦利用周末和公休假日的时间,连跑了青山、昆区、东河等地区,分头做工作,把刘老太太和子女们召集在一起。大家围桌而坐,促膝长谈。法官帮子女们回忆起他们和父母几十年共同生活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还讲起中华传统中孝敬老人的美德,并结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一家人分析科学合理的安置方案。

  经过几天推心置腹的调解,刘老太太一家人打开了心结,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刘老太太的子女们表示,愿意在安置后轮流照顾老人。刘老太太握着法官的手说:“以前看到电视上有个《金牌调解》节目,现在才知道,你就是我们身边的金牌调解员。”(记者 李生晨 杨文斌 通讯员 史燕龙 祁 昕)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李刚:用一只眼睛辨出真相
·边防警察索朗次旦的成长故事
·但凭一颗心
·吴海澎:帮扶残疾人跨越了30年
·吴若辉:公平是法官的天职
·许江龙:官兵眼中的“兵律师”

·许江龙:官兵眼中的“兵律师”
·吕殿发:拼命三郎不顾家因公殉职令人惜
·王京生:不怕死警察的别样人生
·“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做到了”
·广东佛山“神枪手”击伤抓获驾车拒捕毒贩
·四川绵阳“真功夫”协警擒获“酒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