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监狱:创新形式“鲜活教育”带来好效果

2014-03-26 15:23: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教育质量年”活动开展以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在完成好传统教育内容“规定动作”基础上,专门结合“北京籍服刑人员”的改造需求展开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了服刑人员应具备的“十大意识”教育内容,并形成了鲜活的教育系列。与此同时,在各个监狱内,一股积极创新、搞活形式之风悄然升起,涌现出了许多有新意、有创意的做法。

在北京市女子监狱,一部用漫画手法编写的指导教材倍受欢迎。原来,该监狱针对当前服刑人员普遍存在的法制观念淡薄、身份意识差、文化及地域差异大等状况,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刑人员需求,创造性地编辑制作了一部中英文对照版的“指导集”。这部指导集将《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款和含义逐条“写”出来、“画”出来,使服刑人员既可以通过画面“对号入座”,又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对话,先“学其事”后“明其理”。在此基础上,女子监狱又制作了多媒体PPT教学片,同样加入动漫设计。这一创新“元素”为调动服刑人员学习规范、践行规范的积极性增添了“催化剂”。

在出监教育基地,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指导监狱科学设置了出监教育课程,出监教育时间共14周,前5周为改造巩固期,第6周直到释放为回归适应期。据介绍,改造巩固期侧重强化即将出监服刑人员身份教育,让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外聘教师集中授课,讲授就业指导、社会保险等内容。而回归适应期则由监区干警及相关科室干警根据在押人员的特点和需求讲授专门内容,包括“光明行”丛书讲解、“医食住行用”系列课程等,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在“教育质量年”活动中,丰富教育形式已成为北京市监狱系统的一大亮点:北京市监狱模拟法庭敲响法槌,知识竞赛全面展开;延庆监狱立足老病残服刑人员特点,成立励志演讲团,将快板、评书、相声等曲艺形式融入学习之中;未成年犯管教所举办首届“青春文化节”,将演讲比赛、故事会、大合唱、电影周等融入其中;柳林监狱结合外省籍短刑服刑人员特点,引导其创作主题故事;金钟监狱开展健康操、广场舞的创作与演练……截至目前,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累计创新教育形式达47种,拓展教育载体14类。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北京建立区县旅游管理体制
·北京东城区检察院出台《办案说情报告制度》
·北京海淀少审司法救助首涉民事领域
·北京首次发布法治政府建设发展报告
·北京:新闻宣传讲好法官故事树立司法形象
·北京警方调查涉黄“中医临床研究院”

·北京警方调查涉黄“中医临床研究院”
·北京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开展新消法宣传活动
·北京首次发布法治政府建设发展报告
·北京:新闻宣传讲好法官故事树立司法形象
·北京:让涉法涉诉信访走上法治轨道
·北京海淀法院司法保护专项资金救助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