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监狱组织服刑人员开展行为训练。
延庆监狱“光明行”兴趣小组活动室启动。
首都监狱历史上第一套为服刑人员编写出版的教育读物——“光明行”教育改造系列丛书启动。
随着监狱工作形势的发展,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2013年,司法部决定在全国监狱系统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强化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提升服刑人员改造质量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契机。
对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来说,2013年是教育改造系统化建设纵深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年初该局就确立了“以教育质量年活动促系统化建设上台阶,以系统化实践促教育质量年活动站排头”的总体思路。教育改造系统化,不仅要实现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的系统化,也要形成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发力的局面。为此,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在“教育质量年”活动基础上,专门制定出台了教育改造系统化实施意见,大力推动教育改造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连串改革创新的效果逐步显现。“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基础工作更加牢固,教育理念创新升华,监狱执法更加规范,系统化建设渐入佳境,具有首都特色的教育改造模式加速形成,首都监狱工作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3年,首都监狱系统胜利实现了连续17年监管安全无事故目标,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服刑人员改造质量全面提升,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在全市范围内对2007年至2009年全部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回归社会后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年内重新犯罪率为5.89%。
加强理念创新指导改造工作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坚决贯彻司法部提出的使“教育质量年”成为设施建设年、手段创新年、特色深化年、成果展示年的工作要求,其标准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活动的扎实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引领。
活动之初,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对司法部下发的实施方案所列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梳理,制定了本局的实施方案和《教育质量年活动折子工程》,确立了改造工作的核心地位,保证一切资源围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优化配置,同时还将教育改造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并把“教育质量年”全部工作细化为72项具体任务,将其中的11项列为重点工作,同时确定主责处室6个、协助处室15个,共同指导督促各监所活动的开展。市局要求各单位“一把手”都要牵头完成一个教育改造课题;设立市局、监狱、分监区三级信息报送网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设立安全教育季、观摩交流季、平安度夏季和百日冬训季,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组织领导到位以外,要实现服刑人员教育质量的提升,先进的理念同样不可或缺。多年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始终坚持“系统建设”、“以文化人”、“知行合一”、“打造品牌”四大理念。所谓系统建设理念,即发掘和整合狱政管理、刑罚执行、劳动生产、生活卫生、服刑人员医疗等手段的教化功能,切实做到向教育改造要安全、要质量、要效益。以文化人理念,则致力于开展监区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安全、规范、美观、育人的改造氛围。同时在干警队伍中培育“忠诚奉献、公正清廉、科学改造、进取争先”的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精神。知行合一理念,强调体验式教育,广泛开展行为训练,帮助服刑人员消除不良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方式。打造品牌理念,坚持“总结、归纳、概括、提升”原则,将以往“效果好、长期搞、影响广”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可以“说得清、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成果。随着“教育质量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四大理念”已成为全局共识,逐渐内化为全局干警的一种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觉行动,成了推进教育改造工作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创新教育方法深化科学改造
在北京市监狱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中,教育手段创新成为切实保证教育质量提升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按照这一要求,北京市监狱管理局重点培育了心理剧、“十大意识”行为训练、服刑人员危险性评估等特色项目,在监狱层面则重点培育艺术治疗、亲情修复、暴力预防、生活技能和创业培训等特色项目。
“教育质量年”活动开展以来,除了坚持对服刑人员的传统教育外,“内观”、“正念”、“艺术治疗”等针对性较强的新型改造技术正逐步深入到服刑人员改造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内观”是一种心理疗法,即由参与者在内观引导师指导下,在独立密闭的空间内对人生经历中重要的人际关系进行系统回忆和反思,最终以自觉的意识来净化内心,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目的。北京市监狱从2012年便已引入这一新的改造方法,截至目前已开展10期共计64名服刑人员的“内观”体验活动。通过对参与体验的服刑人员的前后对比和问卷调查,经历内观体验后,他们在换位思考方面比参与活动前提高了10.3%以上,而在与家人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审视人生等10个方面则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与此同时,能够减轻压力的“正念训练”也在北京市延庆监狱内收效显著。据介绍,“正念训练”对治愈慢性疾病、改善睡眠质量有明显的心理干预效果,延庆监狱便结合在押人员多为“老弱病残”服刑人员的特点,将这一改造方法在全体服刑人员中推广。经过8期60多次的培训,目前已有近千名服刑人员参加了正念训练。正念训练让服刑人员心境改变,促进了身体康复,部分服刑人员的人格得到完善,同时也唤醒了不少病残服刑人员对生命的渴望,有效提升了改造效果。
据初步统计,北京市各监狱累计综合采用的教育形式多达47种,创新拓展的教育载体,如视频、漫画、歌曲、快板、相声、小品等多达14种,初步打造的监狱改造品牌或监区改造品牌达30多个。
活动亮点频出成效硕果累累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质量年”活动开展一年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可谓硕果累累。一年中,北京市监狱系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机制越发健全、首都监狱特色得以凸显,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教育改造系统化建设稳步前进。
不仅如此,在创新方法、丰富形式的过程中,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还收获了一批“特色品牌”,如金钟监狱音乐治疗项目、女子监狱文化育人精品工程、未管所青春文化节、潮白监狱团体心理活动、天河监狱“华德福”教育系列活动等等,其中“光明行”系列丛书的推广成为此次教育改造工作的最大亮点。
“光明行”系列丛书是首都监狱系统历史上第一套正式公开出版的教育读物,丛书推广使用以来,各监狱积极整合社会专家、干警教师和服刑人员教员3个层次,组建了“光明行”师资团队。在选题上,各监狱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全年累计开展行为训练项目336个,内容涉及化解服刑人员矛盾、重建亲情关系、矫正不良习惯等。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开展的首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光明行系列丛书之一《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从全国报送的10455册教材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优秀奖,成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惟一获此殊荣的作品。同时,在“光明行”丛书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各监狱还举办“光明行”故事会70多场,各监狱都有服刑人员走上讲台,讲述自己与“光明行”的故事。而以“墨香艺韵重塑新生”为主题的服刑人员书画手工艺作品展在首都图书馆举办期间,逾2000人次前往参观,社会反响强烈。首都“心灵之光”百姓宣讲团更是应邀走进大墙,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等6位先进人物向服刑人员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
教育改造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监狱内,也体现在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2011年至2013年,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专门成立了16个调查组,对2007年至2009年全部刑满释放人员开展了回归社会后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年内重新犯罪率为5.89%。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刑满释放人员都已成为守法公民。
·青海戒毒管理局召开全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经验交流会
·青海省监狱局教育质量年活动取得新成效
·全国监狱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推进会召开
·全国监狱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推进会召开
·山西太原市劳教所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年活动
·山西太原市劳教所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年活动
·山西太原市劳教所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年活动
·河南:郑州市监狱纵深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年活动
·海南司法厅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
·山西省劳教(戒毒)局确定“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确保教育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
·阳泉一监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年”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