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吴梦露(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湾里派出所户籍民警)
整理:记者 关 清 通讯员 张 红 黄福君
2009年起,我成了湾里派出所的一名户籍民警。在不长不短的几年里,可谓尝尽了苦辣酸甜。
苦——
挺着大肚子上门调查走访
2011年夏季,我怀孕了。
一天,一个女孩来到户籍室对我说:“阿姨,我想办户口。”
“怎么了?有难处吗?”我从她眼神里读出了难言之隐。果然,女孩告诉我,她叫小霞,15岁,由于种种原因,姐妹4人都是“黑户”。我立马向所长汇报,随后到小霞家走访,与小霞的父亲拉起了家常。
原来,他们一家来自乡下,就是想生男孩,没想到一连生了4个女孩,成了“超生游击队”,孩子都没有上户口。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学、工作都需要户口,老大小霞这才到派出所要求办户口。
为圆孩子们的“户口梦”,我不顾身体的不便,冒着酷暑和社区民警、街道干部一起调查取证、收集材料,又向有关部门汇报,每天累得腰酸背痛。经过层层审批,4个孩子的户口办好了。
当小霞从我手上接过户口本时激动不已:“谢谢警察阿姨,这下我可以参加中考啦!”看着孩子的笑脸,我所受的苦累也烟消云散了。
辣——
顶住压力拒绝给亲戚办户口
“梦露,你太不像话了,这点小事都不肯帮忙啊?”面对表姐和亲戚们的责怪,尽管我有些过意不去,但当警察必须坚持依法办事。
表姐不住在我们派出所辖区,2013年8月她的孩子要上小学了。按照有关规定,孩子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学校报名。表姐想让孩子上我们派出所辖区的一所小学,于是便想到我这里办理户口。一听这话,我当即告诉她“不行”。表姐不死心,“组团”向我施压——让我的叔叔、阿姨“威胁”我:如果不办这个户口,我们就不认你!
面对压力,我跟当交警的爱人商量:“要不,我不干户籍民警了,太得罪人了!”爱人理解我的心情,认真地对我说:“只要咱们把理说明白,大家会理解的。”爱人的话给了我很大鼓励。
再见到表姐时,我耐心跟她解释“不能做违规、违法的事”。表姐终于不再“逼”我办户口,我也为此得了个“刺儿头”的绰号。没事儿,谁让咱是民警呢!
酸——
解释半天竟然招来一顿数落
去年我们派出所开展录入户口清理整顿“攻坚战”——清理解决辖区一人多户、年满16周岁未办理居民身份证的问题。
一天,我发现一名叫李兰的女子用的还是一代证,其与户主陈刚的登记关系是“侄女”。我立马跟陈刚联系,他告诉我:李兰多年前离开芜湖了,不知道她在哪儿。后来,我设法查清了李兰的出生地在湖北省,于是我进入公安信息系统查找,发现有一名已办理二代证的李兰。
两个“李兰”是不是同一人呢?为查个水落石出,我又多方打听,得知李兰在深圳……那天,我跟李兰通话说明情况,告诉她必须回芜湖或原籍删除一个户籍。不料,我解释了半天,李兰恼火地数落我:“你这人真烦,这么较真干什么?我两个户口都办了银行房产业务,删除任何一个都会带来麻烦,你承担得起吗……”
我不厌其烦地向她解释户籍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终于,李兰被我的耐心所打动,一周后来到我们派出所办理了户籍注销手续。
甜——
那声道谢包含几多欣慰
2月20日上午,一名妇女走进户籍室。我主动问她:“大姐,你有什么事?”女子叫刘莹,今年42岁,20多年前,她从安徽省当涂县嫁到芜湖,户口仍在老家。2012年底,她的丈夫病逝了,儿子又患精神病,她想把户口迁到芜湖申请低保。她听人说,迁移户口要给民警“送礼”,可她拿不出像样的东西“送礼”……
听刘大姐说完,我笑着说:“别听别人瞎说,只要你材料齐全,我立马给你办!”
“是吗?”刘大姐将信将疑。我接过她的申报材料,发现缺了几项内容,一边向她解释,一边指导她怎么补充、填表。
刘大姐尴尬地说:“我除了自己的名字,啥也不认识啊。”我安慰她:“我帮你办。”接着,我跟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协调,收集刘大姐的户籍材料。看着时间不早了,我留她在派出所食堂吃了午饭,随后手把手地帮她填写、整理。
刘大姐办结落户手续后,哽咽地对我道谢:“谢谢,你是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