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始终是事关一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工作,事关一个地方的平安稳定和谐,在粤西雷州半岛更是如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湛江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全市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安全、司法等政法战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严打整治、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维护了全市政治和治安大局的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湛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政法部门致力推动再上新台阶,为湛江五年崛起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撰文:范琛 崔财鑫 汪良波 编辑统筹:李国飞
诉前联调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为进一步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早在2011年3月,湛江已经正式启动诉前联调工作。近年来,该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湛江全市法院继续强化重视调解的理念,大力推进司法调解和诉前联调工作,计至2013年12月底,共受理诉前联调案件2380件,诉前联调案件标的5171万元,调解成功2198件,调解成功率92.64%,调解自愿履行率97%,把大量矛盾化解在诉讼之前,受到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诉前联调工作,按照省的部署要求,建立了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法委牵头、综治办协调、法院为主、多方参与”的诉前联调平台。由政法委牵头,全市均成立了市诉前联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两级法院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为保障联调工作的顺利开展,两级政府在办案经费上对诉前联调工作进一步倾斜,为诉前联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同时,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诉前联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多元随机联调制度,促进联调工作管理有章、行为有度、协调有方、运转有序。建立联动有力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方法,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诉前联调工作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实施不同方式的调解手段,如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分组调解,做到有的放矢,使矛盾得到和平解决。善于借助外力,联合司法、公安、妇联、消委等中间力量,形成联动机制,针对不同的案件类型,发挥相关人员熟悉情况的优势,高效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诉前联调工作突出“社会矛盾预防在先,矛盾苗头排查在先,纠纷发生调解在先,群体事件防激在先”的特点,在湛江市矛盾调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麻章法院在办理陈怀二申请司法确认一案中,及时快速确认,保障了湛江市重点建设工程湛江晨鸣浆纸项目的顺利进行。
再如,雷州一中2名高二学生在为学校举办运动会悬挂横幅,不慎触碰了万伏高压电开关触电致一死一伤,死者亲友情绪激动,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成群体事件。雷州法院受理该案后,诉前联调工作人员顶着种种压力,巧妙调解,为死者家属取得了满意的赔偿,并在调解当天为双方办理了司法确认,有效避免了一宗可能激发的群体事件。
铁腕“清枪”“扫毒”保平安
去年以来,湛江市从严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重点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农村恶势力、非法采砂采矿和打假、打传、打击银行卡犯罪等专项行动,全年立刑事案件12705宗,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立八类案件2275宗,同比下降15.3%;立“两抢一盗”案件7300宗,同比基本持平;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34个242人,破获涉黑恶案件179宗;抓获逃犯763人。各级政法机关牢牢把握政法工作首要任务,围绕治安突出问题,从严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2013年春节前后,湛江市连续发生10宗持枪犯罪案件,社会影响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低。全市以开展铁腕“清枪”工作为契机,严厉打击涉枪违法犯罪活动,持枪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全年共立持枪犯罪案件21宗,破15宗,抓获涉枪犯罪网上逃犯50名。特别是4、5、9三个月全市持枪犯罪案件为“0”;赤坎区、麻章区、遂溪县3个县区在“清枪”专项行动期间持枪犯罪案件为“0”;10个县(市、区)持枪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0%。
据悉,去年湛江全市共收缴非法枪支6076支(其中军用枪支12支、猎枪783支);捣毁制贩枪支窝点35个。4月8日,市公安局、赤坎区公安分局联合捣毁了该市近10年来最大一宗特大制贩枪支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收缴猎枪21支及半成品枪支、弹药、制枪设备一批。10月2日,麻章公安分局成功破获一宗特大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案,缴获制式非法枪支8支(其中军用手枪4支)及弹药83颗。全市公安机关立涉枪案件271宗,破涉枪案件293宗(含历年积案26宗),抓获涉枪犯罪嫌疑人362人,呈捕284人。检察机关已批捕涉枪案件215宗286人,移送起诉220宗256人。审判机关受理涉枪案件168宗191人,已判决167宗187人。市中级法院、徐闻县、遂溪县、雷州市、吴川市等先后召开宣判执法大会,依法判处一批涉枪违法犯罪分子,其中判处死刑1名,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清枪”专项行动以来,收缴了一大批非法枪支,严惩了一批涉枪违法犯罪分子。全市“清枪”工作成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群众对“清枪”工作满意度提高了6.3个百分点,达到了91.5%。
去年以来,湛江市公安机关积极开展禁毒斗争,全力以赴投入公安部部署的“肃毒害,创平安”和省厅“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3年全市共破获毒品案件180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655名,比2012年上升55.6%和46.5%;缴获各类毒品(折合海洛因)34895克,同比上升70.6%。查处吸毒人员10244名,其中强制隔离戒毒吸毒人员6444名,同比上升28.6%和31.1%。
在排查涉毒案件过程中,各县(市、区)基层公安机关和派出所通过深入群众、深入吸毒人员家庭,动员举报涉毒人员,及时核查大情报平台预警信息,全面摸查吸毒人员信息和状态。同时,纠正了各地“查得越多,问题越多”的认识误区,把查处吸毒人员作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促进平安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根据排查发现的线索、警情,切实加大吸毒人员查处力度,认真开展吸毒人员驾驶证管理工作。
通过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湛江市缉毒工作各项战果在全省排名前列。其中,强制隔离吸毒人员总数全省排名第一;查获吸毒人员总数全省排名第三;破获毒品案件总数全省排名第四。
农村律师团实践基层维稳
近年来,湛江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剧,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依然复杂,农村维稳任务还比较繁重。如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该市面前的重大课题。湛江市有关部门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农村涉诉涉法上访案件中,与群众不善于依法反映诉求、不善于走法律程序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律师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等特点,借助律师的力量,或许能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矛盾纠纷。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湛江市委于2008年3月决定成立农村维稳律师团,开始探索和尝试运用法治手段化解农村基层矛盾。
农村维稳律师团自成立以来,坚持依法反映农民诉求和调解农村纠纷,依法维护农民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有效地架起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把信访引向“信法”,把无序变成有序,起到了维稳“助推器”的作用。近3年来,律师团共接访群众法律咨询10882件,劝回上访群众近3万人次,成功调解民间纠纷8000多起,化解了一批历史积案,促使了信访量的大幅下降,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批次明显下降,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和省委有关部门对湛江市组建农村维稳律师团这一创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向群众进行法律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是农村维稳律师团的一项重要职责。律师团到农村进行法律宣传,不同于过去一般的法律宣传,而是通过参与接访活动,结合案件办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法律知识,热情耐心地为群众释疑解惑,指出解决矛盾的合法途径,提出办理意见,舒缓群众的不满情绪,劝说、引导上访群众理性合法反映诉求,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涉法涉诉案件。
处理农村重大涉法事件或案件,依法调解农村纠纷,是农村维稳律师团的主要职责。农村维稳律师团自成立以来,成功办结134宗矛盾尖锐、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维稳案件,完成了律师团成立时市委下达的“百人办百案”的任务。农村维稳律师团办理信访维稳案件时,立足于调处化解、定分止争,并不简单地引导当事人轻率诉讼,而是利用律师比较中立的身份及法律专业知识,依据法律对群体性纠纷的利弊得失评价意见告知各方当事人,为群众解释相关法律问题。农村维稳律师团充分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优势,通过在全市司法所设立联络站,全面进驻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加强与各级政府信访维稳部门联系,把律师团的日常接访工作融入当地的信访维稳工作受理平台,每天安排律师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准确收集、掌握农村矛盾纠纷信息,注意农村纠纷苗头;特别是在敏感时期,努力做到未雨绸缪,及早介入,发挥律师调解息争的作用,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公正的法律服务。通过向矛盾各方宣讲法律法规,从源头上解决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将事件处理在萌芽阶段,遏制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发生。
平安湛江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全省平安创建10年部署,去年以来,湛江积极稳步推进平安湛江建设。一是全面推进平安试点工作。湛江市选取廉江市作为试点,每个县(市、区)选取一个镇街作为试点。湛江市综治委安排市及县(市、区)622个综治成员单位挂点平安建设试点镇街,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共筹集试点经费近1100万元,为10个试点镇(街)配备警用摩托车350台,警用巡逻自行车2000台,各组建了一支20-3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队和一支100人以上的综治协管员队伍。二是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建设。按照“点面结合、条块并进”工作思路,广泛开展“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活动。截至年底,全市90%以上的镇(街)、村(社区)、学校、医院、文化市场和边防辖区等达到市平安建设标准。三是推进平安十大工程建设。细化平安十大工程创建方案,落实牵头单位23个,协作单位61个,明确责任主体,发挥行业牵头单位主体责任,打造齐抓共管工作局面,平安十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湛江市在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镇(街)一级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推动创安工作持续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有35个镇(街)成立了平安建设促进会,会员达2560多个,2013年筹措综治及平安建设经费1100多万元,为创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全市10个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的试点镇(街)已配备警用摩托车350多台,警用巡逻自行车2000多辆,每个试点镇(街)分别组建了一支20—3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队和一支100多人的综治协管员队伍,建设视频监控平台15个,视频监控探头3678个;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856宗,化解1774宗,成功率达95.6%。立刑事案件2005宗,同比下降20.9%。廉江市罗州街道坚持“六个加强”,推进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邻居理事会”被推荐为“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徐闻县下桥镇平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其通过平安建设促进会整合力量,筹措经费的做法得到中央综治办领导的肯定;赤坎区民主街道四大举措全力推进平安民主建设,实现“两抢”案件连续20日零发案;坡头区乾塘镇刑事及“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53.8%、47.6%。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政法工作做得好,对于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能起到重要作用。去年以来,湛江各级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服务保障职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维护公平正义。各级政法机关坚守法律底线,牢牢把握法律法规这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有效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年内,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案件3264件4440人,起诉3218件4412人。各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6486件,审结25157件。
二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公安机关围绕上海宝钢、中科炼化、鉴江供水、省运会体育场馆等重点工程,加大警力投入,严厉打击欺行霸市、阻工、扰工等违法行为。检察机关通过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等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037.61万元,有效促进了政务环境建设。人民法院积极审理涉及刑事和经济领域案件,较好清理了18.6亿历史欠债问题,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维护了社会稳定。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律师担任316家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办理诉讼案件3133件,办理非诉讼1522件;全市各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18247件,涉及标的金额8778.5万元。
三是主动服务群众。各级政法机关不断改进服务管理方式,推出一系列为民便民举措,受到群众好评。公安机关推出“产权流转房屋入户”新政策,进一步完善积分入户制度,扩大入户规模,推进车管、治安、户政管理行政审批制度“减放转”改革,下放审批权限,全面推广流动人口自助申报系统,拓展居住证应用功能,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法院系统以渔船法庭、农家法庭等方式开展巡回庭审53次,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检察长接访日制度,推行公开申诉活动,司法公信力不断增强。司法行政机关加强12348法律援助平台建设,落实法律援助惠民措施,接受群众咨询11378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4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