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铜仁“女子法庭”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2014-03-13 15:30: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生活报 

    1月12日,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法院派出了一名女法官、两名书记员在该县合水镇成立铜仁首个“女子法庭”,这是贵州印江法院对民事审判力量重组所做的一次创新改革。“女子法庭”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探访了印江法院合水法庭。

    柔情化纠纷

    合水镇地处印江县城以东,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记者驱车行进20公里,才到达那里。知道记者前来采访,“女子法庭”的负责人代艳早已在门口等候着。

    “设立‘女子法庭’的初衷是什么?”走进合水法庭办公室,记者就直奔主题进行采访。

    “设立‘女子法庭’,可以锻炼女法官基层工作经验,使女法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以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变化和新气象,更是用女法官的柔情,易于和老百姓交流的优势彰显为民司法的人文关怀。”代艳说,作为女法官,在执行涉及女性当事人的案件中,有着男法官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缓和执行工作中的激烈矛盾,促进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水镇高寨村的吴某某和小杉木村的何某某属于未成年人,系在校中学生。前不久,两人相约到相邻的朗溪镇盗窃,盗得现金6000多元。代艳说:“我们知道这件事后,不是就案办案,而是耐心地做两名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让两个未成年人认识到了错误,也让两人的家长认识到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最初的抵触到自愿履行义务,最终让案件以当庭兑现的方式结案,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沟通解心结

    “组建‘女子法庭’后,你首先做的或最先考虑的是些什么事情?”记者问。

    代艳说,法庭成立后,她首先查看了合水法庭的案件类型,到一些村委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的情况,注意到了该村有村委会和人民陪审员这一社会资源。“他们熟悉当地乡情、民意,对老百姓的家庭情况熟悉,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由他们来做濒临破裂的婚姻家庭的调和及其他矛盾纠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或邻里有矛盾反映至法庭后,我们先向村委会全面了解当事人及其亲属意见,和人民陪审员取得联系,先行调解。当场不能调解好的,做好记录,由人民陪审员积极与当事人亲属沟通,法官再顺势打出亲情牌,给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讲法规。从细节做起,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安慰,倾听他们的委屈与不满,让他们有了宣泄空间,分别站在朋友和法官的角度给他们进行分析,让激动的一方情绪得以控制,继而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从而找出了纠纷的调节源。”代艳说,每一起纠纷案件,通常只有一个小时是用在庭审上,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当事人谈心和心理咨询上。“多一些与当事人的交流沟通是十分必须的。”

    “前不久,我们了解到辖区内的一位老大娘与邻里发生了纠纷,考虑到大娘生病多年,且瘫痪在床,我便组织书记员一道来到大娘的家里为她调处纠纷。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双方当事人对我们的调处都很满意。”代艳说。

    据介绍,“女子法庭”针对辖区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在家的留守妇女儿童也较多的实际情况,合水法庭将进一步加强在学校的法制宣讲力度,把感恩法制教育作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村寨,法庭将加大走村串户的频次,把法律知识送到每一位农户的家里,把法庭设在农户的院坝、设在田间地头,营造起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法、用法、守法、遵法的浓厚氛围。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去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是代艳在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审判,带好队伍方面,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