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中老缅泰湄公河水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两年回望

2014-03-13 14:37: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执法合作在深化“黄金水道”保平安

中老缅泰湄公河水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两年回望

中老两国执法人员走访了解湄公河过往船员安全情况。   赵家碧 摄

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至今已成功开展了2年。2年来,共派出执法船艇156艘次,航行635小时,航程9718公里,2736名执法人员参加了行动。

据统计,开展联合巡逻执法以来,湄公河航运船舶增加37.4%,进出口货物增加25%,进出中国关累、老挝孟莫、缅甸万崩、泰国清盛的船舶数量已恢复至停航前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自2011年“10·5”案件之后,随着四国执法合作不断深化,流域治安得到有效管控,沿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沿岸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

2011年10月31日,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受命组建水上支队,负责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来自全国10个总队级单位的200多名官兵,迅速在西双版纳集结。随即,20天完成人员集结,25天完成通讯网络连接,35天完成执法船改装,38天完成临时营房建设,50天完成水上支队组建并启动首航勤务。

“执法人员要接受2到3个月的集训,内容包括船艇业务、查缉业务等,有针对性地训练枪帆、机电、航通这3个专业。因为我们要在船上深入‘金三角’腹地,所以对大家的体能、军事技能要求都很高。”水上支队某艇教导员王定斌介绍。

面对新的挑战,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凭借积淀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顺利完成任务,并在航行途中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了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最重要,我们要的就是安全。”一个做水上运输生意的船长李开权反复强调着这句话。今年39岁的李开权,在湄公河上已经行走了15年,这一次,他刚将200多吨水果和鲜花运送到泰国清盛港口。

“金三角”地区素来被称作“三不管”地带,而湄公河是这特殊称谓形成的一个重要地理原因。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于2013年12月18日发布的《东南亚鸦片调查》报告显示,尽管“金三角”地区各国积极致力于清除罂粟种植,该地区鸦片产量2013年仍然增长了22%。仅缅甸和老挝两国2013年鸦片产量就达到893吨,占全球鸦片总产量的18%。防控毒品犯罪,刻不容缓。

各国警方在此区域内同贩毒分子的较量从未停止,坚决打击“金三角”区域内的贩毒分子也成为四国执法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今年3月,中老相关部门在湄公河水域打掉重大贩毒集团,抓获嫌疑人5名,缴获疑似冰毒579千克。这是中老两国利用四国合作机制破获的首例跨国毒品案件。

案件侦破一个月后,四国又乘胜追击,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期间共破获毒品案件17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34名,缴获各类毒品9.8吨、易制毒化学品260吨、枪支38支、子弹1125发、毒资361.2万美元。

根据2013年7月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治安突出问题联合整治研讨会共识,四国同意将“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常态化并开展打击糯康残余势力联合行动。2013年8月起,四国相继在“金三角”地区抓获多名前糯康团伙成员或与糯康有紧密联系的人,破获了一批贩毒和暴力袭击案件,收缴了大量武器弹药,为净化湄公河流域治安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切实增强水上、陆路执法执勤能力,改变“金三角”地区执法与犯罪力量对比,我国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与老、缅、泰三国的执法能力建设合作。

“我们加强了培训,还设置了奖学金项目,邀请老、缅、泰三国执法人员到内地的院校进行语言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经过培训的执法人员回到本单位后,都成为骨干力量,在四国联合执法合作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年来,中国先后举办情报交流、船艇驾驶、边防执勤业务及语言等多个培训班,培训老缅泰执法人员80多人。

“自从巡逻执法开展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沿岸百姓有了很大的幸福感。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治安形势在变好,通航情况良好,相信你们一路随船行驶,也看到了许多老挝船。”老挝波乔省军区参谋长维东说。据老挝官方统计,目前活跃在湄公河上的老挝商船已有400多艘,“我相信,很快应该能达到500多艘”。对此,维东满怀信心。

■范玉泉 谢丽勋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