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云南

云南代表围绕“两高”报告热议法治建设

2014-03-13 14:28: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云南日报 

    改革进入深水期,利益格局发生巨变,社会矛盾纠纷凸显,如何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如何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职能,深入推进法治平安云南建设?如何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代表们在思考、在热议。

    ▶牵住“牛鼻子”

    “加强司法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争取尽早实施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张学群代表说,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必须要牵住的“牛鼻子”。要抓紧研究具体方案,通过牵住这个“牛鼻子”,牵引、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

    王田海代表建议,要对省以下两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西部、边远、民族地区法院的特殊情况,在机构、编制、经费保障、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效解决西部法院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李松泉、余麻约、罗红江、杨宗亮、杨琼、锁飞等代表也发出相同的呼声:要加大少数民族“双语”法官、检察官的招录、选拔力度,形成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要健全激励机制,解决基层办案人员苦乐不均却待遇一致的问题。

    ▶树立公信力

    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的生命线。推行“疑罪从无”原则、预防和纠正冤假错案、规范自由裁量权、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等改革举措,正在引领司法改革的前沿。

    “要把司法公信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一部分群众对司法缺乏信心、对法官缺乏信任、对法律缺乏信仰的问题。”何华代表建议,要在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上多下功夫,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人得到“好报”。张纪华代表建议,大力推行“疑罪从无”原则,不搞刑讯逼供。遵循办案的客观规律,改变层层加码“案件必破”等违背规律的行为。范华平代表建议,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和完善量刑不规范、弹性空间大的问题;赛勐代表建议,制定防止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细化办案法律责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李红民代表建议,要堵住法律漏洞,不让权力和关系钻了空子。

    ▶营造好环境

    “许多信访案件,本来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但由于诉讼成本高、渠道不通畅、执行难等原因,造成了群众对法律的不信任。”钱德伟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司法行政工作特别是人民调解工作的覆盖面,对一些负面情绪要采取刚柔相济的原则进行疏导和化解;罗金玲、鲍红艺、段秀英、李光惠、李红梅等代表建议,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法律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乡村,使法律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董华代表说,要把预防打击职务犯罪关口前移,加强对风险岗位的防范约束;许虹代表说,对医患纠纷专门设立医事法庭,开通司法快捷通道,组建有医学专家参与的陪审团,形成集调解、鉴定、仲裁、诉讼、保险理赔为一体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陈科含代表建议,成立专门劳动法庭,有效处理日益增多的劳动纠纷案件;资艳萍代表建议,加大抚养费强制执行力度,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阮永川代表建议,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司法环境。

    代表们表示,期待着在司法公开、惩治腐败、维护民生等领域有更大变化,让司法公正根植于生产生活的每个细节。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