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福建代表团审议“两高”报告。
45万、49万、56万,收案总数不断刷新;办案重压下,审判质效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九成以上的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讼;“案访比”连续多年列全国低位……一连串成绩的背后是福建法院公正高效司法、夯实公信根基的生动实践。
在总结过去5年司法公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年初,福建高院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提出全力打造司法公信“升级版”。一年来,全省法院制定分解落实10项深化司法公信建设“任务书”,建立起抓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基层党建、综治平安建设四位一体的“责任链”,做好依法公正审判、释法说理取信“两篇文章”,推进公正、亲和、认同“三项司法”,积极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司法公信体系。
视“公正”为生命线
2013年10月23日,漳州芗城法院的法官黄志丽接到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件。
该案中,一家物流公司因丢失承运的200公斤种子,被当地公司诉至法院。为了查清托运货物的内容、数量、价格,庭审后黄志丽就走访了多家物流公司,调查了托运单的行业书写习惯,详细询问原告发货时的包装情况。
面对大量的事实,物流公司终于承认受托的货物是200公斤的种子。尽管输了官司,但公司的代理人仍竖起大拇指:“这样的法官办案,我们服!”
辨法析理、胜败皆服。这就是公正的力量。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对于当事人而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为此,在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中,福建法院始终坚持把实现公平正义作为执法办案的第一追求,坚持疑罪从无和证据裁判原则,加强对重大、敏感、复杂案件的审判工作,严把案件质量关,坚守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同时,不断完善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均衡结案预警机制、超审限案件预警、监督和防控机制等,促进立、审、执各环节有序衔接运转,筑牢守护正义的制度屏障。全年各类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31%。
奉“亲和”作验金石
“小区居民与物业纠纷频发,让社区干部很头痛,希望能解开‘家门口’的纷扰。”
“经常在家里接到诈骗电话,一些老人被骗去养老钱。希望加大打击力度” ……
自从福州市仓山区菖蒲社区与福建高院结成“亲戚”后,法官进社区就成了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去年9月这一天,福建高院法官专程登门听取意见。社区居民发言踊跃,有反映诉求的,有支招解难的,也有当面“拍砖”的。
敞开大门听民意、沉下力气解民忧。这是福建高院在审判工作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场景。
“司法的活力在基层,力量在群众。”福建高院院长马新岚在多个场合这样告诫法院工作人员。“到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去”,福建法院秉承这一理念,坚持工作到基层开展,作风在一线转变,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为民解忧解怨解困。
去年,福建法院干警带案下访1万多件,走访基层干部群众等4万余人,有力地推动群众信服裁判、信任法官、信赖法院。全省法院还通过完善诉讼服务窗口、便民诉讼网络,推进巡回审判、小额诉讼、网上立案、驻点服务等,加强司法便民利民工作,构建便民诉讼体系和多样性司法服务机制,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为当事人诉讼提供更多便利。
将“认同”当硬道理
为增进群众对司法裁判的理解和信服,近年来,福建法院在推动司法认同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早在2011年,福建高院就出台意见,要求尊重和保障诉讼各方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释明说理答疑工作,努力绘制增进群众理解和认同裁判的“路线图”。
“三个人犯了罪,为啥我儿子判得最重?”去年9月,广西的王大爷赶到南安法院,要为儿子上诉。
承办此案的法官徐会霞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腾出时间向老王作了判后答疑。一个多小时后,老王疑惑打消。“法官解释这么详细,我没啥不服的,不上诉了。”
据了解,如今,法律释明告知和说理答疑制度已在福建全省法院全面铺开,老百姓打官司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司法公信大厦须从一点一滴、一案一事构筑。而一些地方为群众所诟病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侵蚀了司法公信的基石。为此,福建高院下猛药、出重拳,专门出台了解决“四难”问题的30条措施,从“畅通诉讼渠道、规范司法礼仪、加强释法说理、坚持公正高效”四个方面,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
“司法公信建设非一日之功,但聚沙成塔、聚水成涓。每走一步,就离‘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目标更近了。”福建省律师协会会长郑新芝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去年,福建法院案件服判息诉率、调解撤诉率、裁判自动履行率等效果指标进一步提升,全省法院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了92.54%,全省法院诉前调解各类纠纷36900多件,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达到64.55%,“定分止争息诉、案结事了人和”目标得以最大限度实现。
·建设过硬队伍 锻造司法公信
·维护公平正义 提升司法公信——检察系统全国人大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
·辽宁基层法院司法公信显升
·福建:“三项司法”打造司法公信“升级版”
·何谓司法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