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全事故3项主要指标保持“负增长”,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去年先后获得“全国综治优秀市”、“全国治安最好城市”荣誉称号……杭州,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之城,已经成为一个亮丽的平安符号。
近日,杭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说,新的一年,杭州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整装出发,深入推进平安杭州建设,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打造一座“平安之城”。
“大平安”理念统领平安创建
“稳定是第一责任,平安是第一目标”。早在2002年,杭州市委就作出了打造平安杭州战略决策,并探索形成了“严管严控保平安、基层基础固平安、群防群治筑平安、公平公正育平安、联调联处促平安、各行各业创平安”的杭州版平安创建经验。
“我们不仅要打造治安好、犯罪少的‘小平安’,更要打造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大平安’。”王金财说。
在“大平安”理念的统领下,杭州将平安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通过打造“六安”工程,切实消除平安“死角”、“盲点”,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地抓好平安创建。在领导干部考核上,要求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同样精彩。
为了夯实基层基础,杭州通过推进“平安网格”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零案件、零事故、零激化、零上交、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高的“四零一高”平安网格。王金财说,要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金融、平安医院等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平安为大平安,积区域平安为全市平安。
形成杭州特色社会治理模式
平安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还是老百姓说了算。王金财说,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努力形成杭州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平安创建的成果。
杭州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进一步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可能发生重大涉稳问题实行项目化监管。去年,通过对194件重大涉稳问题实施项目化监管,145件得到化解,其余得到有效管控。
杭州扎实推进以区(县、市)110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为重点的“一网三中心”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到户、触角灵敏、反馈有力的基层服务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形成杭州特色的“六和”工作模式。去年,全市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4353件,标的额超过20亿元。
杭州还不断完善以科技为主导的立体化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并努力把警力投向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时段。同时,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问题予以重点整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推进司法公正 坚守防止冤错案底线
平安建设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2013年,杭州依法对两起历史错案进行了纠正。“我们要坚决守住防止冤假错案这条底线”,王金财对此态度坚决。
“司法机关必须努力健全预防和纠正冤假错案机制,轻微刑事案件惩办矫正机制,以及执法司法信息公开、内外监督等机制。”王金财说,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执法办案运行机制,提高干警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提高司法透明度,实现“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要让执法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电”,有力遏制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问题。
王金财说,新的一年,杭州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平安杭州、法治杭州、过硬队伍建设,为杭州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着眼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全面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天津政法委:扎实做好校园平安建设工作
·青海表彰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
·宁夏综治委:制定深化平安建设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