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访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
在现代公共服务中,公共法律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不用出门,就可以享受到村(社区)律师的服务;遭遇难题,即使在最偏远的山村也能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有了纠纷,打个电话就有调解员上门当和事佬……一个个贴心的举措,把法律送进了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保障民生是政府的天职,权益保障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就要做好公共法律服务这篇民生文章,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浙江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第一句就提到了公共法律服务。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未来,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布局将更均衡、配置将更科学,真正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赵光君说。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社会治理末端延伸
2014年1月,宁波鄞州章水镇杖锡村村民鲁师傅用了20分钟就在镇司法所申请了法律援助。他享受到了公共法律服务向最基层延伸带来的巨大便利。
赵光君说,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就要实现法律服务与群众的“零距离”,健全完善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窗口)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服务网格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将法律服务触角更多地向农村延伸、向基层拓展。目前,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93.2%;人民调解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基本实现村(社区)、乡镇(街道)和重点单位、行业、领域全覆盖。
将法律服务送进山区、送往海岛、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需要信息化的支撑。赵光君说,今年,省司法厅将着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电子网络平台,构建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使法律服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真正实现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目标。
让公共法律服务成为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赵光君说,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通过法制宣传,让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
在普法宣传中,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不仅让法律知识进了单位、进了学校、进了百姓家的院墙,更是通过新媒体的手段增强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目前,全省已建成覆盖城乡的电视、广播、报刊等普法栏目360个、普法网站110个,开通155个普法微博,拥有“粉丝”652万人。
在普法的同时,省司法厅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服务供给机制,向全省村(社区)推介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协助基层组织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出台了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等一系列意见,加大对困难群众和特定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秉公扶弱,解难暖心,彰显社会公平正义。2013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129件,受援人数达84921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00242.35万元。
着眼民生助力发展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
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对污水、洪水、涝水、饮水和节水的治理中,少不了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服务。
此前,在金融风暴冲击我省时,司法行政系统力助企业“过冬”;在“三改一拆”行动中,又组织开展了专项法律服务活动。赵光君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针对省委省政府推出“五水共治”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我们将整合各类职能资源,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目前,省司法厅已在全省部署开展了“五水共治·法治同行”主题活动,组织编写《“五水共治”法律知识读本》等法制宣传资料,组建法律服务“五水共治”专家团,由厅机关干部和执业律师组成的20多个“双服务”小组也即将奔赴全省各地开展法律服务“五水共治”工作。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推进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为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赵光君说。(记者 陈岚 文 王志浩 摄)
·浙江浦江检察院实现电子阅卷 律师开心点赞
·浙江:充分发挥政法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浙江:三论扎实推进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浙江杭州:"双料"案件并查 化解反渎"四难"
·浙江2013年移送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线索114件
·浙江张氏叔侄4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突破司法实践最高纪录
·浙江张氏叔侄4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突破司法实践最高纪录
·浙江温州警方严打虚假诉讼 力治逃废债
·浙江: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浙江检察院启动法警“大练兵”
·浙江乐清协警追捕嫌疑人时被刺英勇负伤
·浙江义乌:公正高效审判 力促“五水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