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民警叶亦竹为百姓解困乐此不疲

2014-02-23 10:02: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公安局江南派出所民警叶亦竹今年51岁,在基层派出所当民警一干就是28年。他就像那挺拔翠竹,扎根群众土壤,吐露爱民芬芳。

28年来,叶亦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群众工作法,这就是:“插柳栽花”亲近群众,法理交融将心比心,言必有信树立威望。这使他和群众打成一片。辖区居民都喜欢喊他“竹竹”,遇到难事找竹竹成为了大家的习惯。

“叶亦竹能把为百姓解决困难当成自己分内的事,乐此不疲,还和上百个执法对象交上朋友,真是不简单!”松阳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罗孝林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叶亦竹所在的叶村乡很少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信访案件也很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为此叶亦竹先后被评为浙江最美警察、全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派出所民警、全市大调解工作能手、全国公安系统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全省满意人民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为人民服务在路上

□卫中强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叶亦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基层一干就是28年,而且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令人敬佩。更值得称道的是,28多年来,他不事张扬,不计回报,坚持不懈,积极主动地为辖区群众做实事、解难事,群众认他、服他、信他,将他视为亲人。

帮助人一下子容易,但难的是在将近30年里持续助人;打击处理一个人容易,但难的是被打击处理对象不怨恨,反而感恩戴德。叶亦竹都做到了,他用责任、用爱心、用坚守、用奉献,诠释了执法为民的真谛。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的好党员,一个将群众视为自己亲人的好民警,看到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进干部的时代诠释。

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多走群众路线,需要有更多像叶亦竹一样的好党员、好民警。

(作者系浙江省丽水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

一定要认下这个兄弟

圆圆的脸蛋,黝黑的皮肤,腼腆的笑容,激动起来还会脸红,乡亲们对竹竹是再熟悉不过的。从警28年来,送偏瘫老人吴李娟上医院,资助残疾人陶樟火、帮心灰意冷的单宗化缓和父子关系、鼓励迷上赌博的潘养麒重整旗鼓……像这些大小事,竹竹知道了就一定会去做。

但竹竹最“绝”的本事,就是被他执法处罚过的上百个对象,非但对他不记仇,甚至还对他挺感谢。

这一切源自竹竹的工作习惯,有案办案、有事干事的同时,不忘“插柳栽花”培育情感。久而久之,群众支持如绿柳成阴、警民感情遍地开花。

竹竹向记者坦言,“刚开始的想法很单纯,只是想在农村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夜深了有床睡、迷路了有人带路,希望工作能有多数人理解和支持、遭遇误解也有人帮忙说话。”

在叶村乡中心小学,说起竹竹,53岁的徐淑卿老师眼眶变得润湿。

徐淑卿回忆说,20年前,弟弟因胁迫他人卖淫,被判无期徒刑,当时父母气得发病,是竹竹一直在帮着她家。

当时,她给在看守所的弟弟送衣服,一位值班民警叫了一声“徐老师”,后来她才知道,竹竹是自己在玉岩镇当老师时的学生。

弟弟在监狱闹情绪、在农场闹事,徐淑卿每一次都去找竹竹帮忙。此后,竹竹十多次去劳改农场去看望她弟弟,还去看望她生病了的父母,时间长了,父母也把竹竹当成了亲人。

父亲临终前,紧紧拉着徐淑卿的手说,“竹竹给了你弟一个新人生,他是咱们的亲人,你一定要认下这个兄弟。”这是老父亲给徐淑卿留下的最后一个遗嘱。

“我弟别人的话听不进去,单单就听竹竹的,每次有什么困难或者心事,只跟竹竹说。”徐淑卿说,2008年,在竹竹的鼓励下,弟弟因表现突出,提前释放后回到原先改造的农场当技术员,现在每月挣4000多元。“竹竹的恩情,我们是无法回报的。”徐淑卿感慨道。

竹竹还走进深山结穷亲,把村民当兄弟待。村民也把他看作亲兄弟一样,支持他的工作。

叶村乡官田砖厂宿舍失火,人员无伤亡,但烧毁了16名工人的财物,砖厂老板为稳定大家情绪,同意赔偿被烧毁的财物。

有些工人得知有得赔偿,就耍起小聪明,在报损时趁机虚报,老板又不愿意吃哑巴亏,这就闹起了赔偿纠纷,对立情绪严重。

老板叫工人打官司,工人认为打官司成本高,不愿意。乡政府、工业园的干部多次组织协商,均不欢而散。

眼看有工人扬言称得不到补偿就要报复、把事情闹大,竹竹立马来到砖厂,挨个找工人做思想工作。

工人们都跟竹竹很熟悉,把他看成“亲兄弟”一样,都很信任他,于是纷纷对竹竹说:“兄弟,听你的,你说损失多少就是多少。”

根据相关举证,竹竹理出详细的赔偿事宜,轻松摆平了这起纠纷,老板和工人们均满意。

从不戴有色眼镜看人

麻廖村村民何根兴曾被竹竹处理过,但他却一直对此心怀感激。在竹竹的帮助下,他不仅开了一家烟酒超市,买了辆车子,家里种上茶叶和水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3年前,叶亦竹就在东圬村认识了年仅17岁的何根兴,当时的何根兴是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经常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直至拿刀把水库上一名工作人员的手臂砍伤。得知要被拘留7天,他忙讨饶:“叶大哥,你可不可以别关我啊?”

竹竹毫不客气地把他拘了,但同时耐心劝导,“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了,如果这次不拘你,下次你还会拿刀,再下次你还要吃子弹!你要好好反省,记住教训!”

7天后,何根兴出了拘留所,但他没回家,而是先跑到派出所找竹竹道歉。此后,每次去东圬村走访,竹竹都要上他家绕一绕,聊聊最近的生活,看看有什么困难。

一天,何根兴问竹竹,“像我这样的人,别人还会看得起吗?”

“只要你改掉过去的毛病,哪个会看不起你呢!”竹竹肯定地说。

“这些年要不是大哥管着,根本不可能有今天!”何根兴坦率地说,“1996年在杭州,一个冲动用开水把人泼了,又蹲进去了。当时家人都不管我了,只有叶大哥对我不离不弃,跟我讲做人的道理。”

法理交融,将心比心。打击违法,竹竹绝不手软,但事后,他又会苦口婆心地劝导执法对象。

与何根兴一样,西屏镇横山村村民吴威武也曾被竹竹抓过。老吴今年42岁,经营着拥有180亩地的农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当年,吴威武就为斗口气,拔了邻居的梨苗树,后来冲动砸了警车,被以妨碍公务罪判了一年。竹竹没有嫌弃他,而是隔三岔五地去看他,不断叮嘱:“脾气改好点,做点正经事,活出男人样!”

竹竹的话,吴威武听进去了。刑满归来,他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逢人便说:“竹竹最让我信服的一点,就是他对谁都一样,这么多年坚持帮助那么多人,从不戴有色眼镜看人。”

这老娘舅还真不含糊

竹竹做群众工作,是没有把握的话不说,说得到就做得到,哪怕吃亏也要履行。靠着言必有信,他就这样在群众中树立了威望。

2011年7月,叶村乡河头村村民葛建弟因精神病发作,不仅打老公、砸家具,还大闹乡政府,惹得周边不得安宁。

葛建弟的丈夫丁长明向派出所民警求助,请求民警一起护送她到丽水市第二医院治疗,但葛建弟被带上车时又哭又闹,丁长明就干脆拿麻绳要把她捆起来,还强烈要求民警给她上手铐。

葛建弟害怕至极,转身哀求竹竹,“我认识你,竹大哥,我从来就听你的,不要捆我行不?一定要救救我!”

竹竹温和地说,“你既然认我为大哥,你只要保证在途中不闹事,可以不捆你,但你要听大哥的话,配合治疗,出院了我还要来接你。”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正在发病的葛建弟果真变乖了,一路上都很配合,住院期间,竹竹一直牵挂着葛建弟的病情,打听她出院时间。

出院时,葛建弟看到来丽水接她的亲人当中还有竹竹,很感动,从此更听竹竹的话了。

叶村乡政府办事中心门外侧有一块空地,成了村民的露天茶叶市场,市场连着公路,乡政府计划在市场与公路交界处建一个垃圾箱。

葛建弟认为这对自家有影响,坚决不同意,还干扰捣乱,提出一连串很难辩驳的大道理,乡村干部多次做她思想工作,无济于事,最后决定派竹竹出马。

结果,竹竹到她家喝一杯茶的工夫,葛建弟就打电话给乡长,“你这垃圾箱的地点是不合理的,但是今天竹竹找到我家,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竹竹的面上,这垃圾箱哪怕建在政府大院内,或建在路中央我都不反对,你们建吧!”

关于竹竹这老娘舅,竹源乡大岭头村村支书叶显周还说了他们村的一件事。2012年春天,妇女阿潘和阿阙本是亲戚,因土地纠纷发生冲突,阿潘的脸被抓伤,阿阙的衣服被扯破,还报了警,叶显周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劝了老半天,收效甚微,最后只好找来竹竹。

要说这老娘舅还真不含糊,把正在打手机搬援兵的阿潘叫回来,与阿阙面对面调解,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把问题解决了,当事人满意回家。叶显周开玩笑说,“竹竹,我叫你老娘舅没有错吧?你就没有摆不平的事。”

竹竹郑重其事地回答说,“这是大家的共同努力、靠的是大家的信任。”

(见习记者 王春 通讯员 胡昌清)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