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报2011年以来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本情况
同时公布10起环境资源典型案例
新闻发布会现场
2月18日上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1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理环境资源案件的基本情况,同时公布10起环境资源典型案例,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16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该院副院长田昌兵介绍,湖北法院紧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环境司法保护职能作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资源环境刑事、民事案件2036件,审结2012件。其中,刑事案件1416件,占案件总数的70%,生效判决罪犯1587人;民事案件审结596件,调解撤诉率93%,诉讼标的达1422.54万元。刑事案件主要集中为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等,民事案件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传统类型外,还出现了噪声污染、光污染、油烟、室内装修、电磁辐射污染等不可量物引发的新型资源环境案件。
田昌兵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加强环保审判工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是建设“生态湖北”、“幸福湖北”的必然选择,也是湖北法院的应尽职责。全省各级法院着眼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转变环保司法理念,不断加强环保审判工作的调查研究,在审判队伍、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实现审判组织专业化。全省三级法院已成立环境保护合议庭,专业审理、对口指导正在有序开展。二是完善各类审判工作制度。建立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优先办理、快速办理工作机制和重大、疑难环境纠纷案件层报制度,不断加强与环境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沟通联络,形成预防、排查、化解环境纠纷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对侵权人采用惩罚与教育的方法,积极促成侵权人自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自行修复生态环境,依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四是落实案件回访和执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切实履行义务。
田昌兵指出,全省法院拓展司法保护广度深度,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宣示与教育功能,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加强法治的影响和干预,引导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合理利用资源、支持绿色环保,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健全提供司法保障。不断加强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安、检察机关的协作与良性互动,完善司法调研、司法服务、司法协调,弥补现行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对环保监管漏洞提出切实有效的司法建议,对审判中发现的环境违法犯罪线索、查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公安、检察机关和环保维权机关,对重大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不断推进生态环境资源综合治理向纵深发展。
田昌兵表示,在过去的三年中,全省法院环境资源保护审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还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依法审理好各类资源环境案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司法保护水平,为建设幸福湖北、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湖北“五项考核”均获好评
·湖北监利严查赌博收缴赌博机42台
·湖北法院审结一起新型环境侵权案
·湖北:“小案件”背后的大民生
·湖北黄石:推进警务改革提升治理能力
·湖北公安县民警资助毒贩之女上学
·湖北公安县民警资助毒贩之女上学
·湖北武汉出台48条规定保校园安全
·湖北荆门探路“1+N”警务社会化模式
·湖北交警全员上路用行动温暖回家路
·湖北宜昌:民警关键时刻扑倒持枪劫匪
·湖北: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