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有罪之人,司法所还这样关心我,我一定重新做人。”在淮安区社区服刑人员“点名点评”会上,潘老汉激动地说。潘老汉年满70岁从监狱假释,是司法所人员通过协调,为他解决了白内障手术费用问题。
自2013下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司法局总结推出了社区矫正“点名点评”制度。
“通过点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在矫情况进行核查;通过点评,对他们接受矫正情况进行评价,以此加大管理教育力度。”淮安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淮安区将社区服刑人员分为未成年、严管、暴力型、过失犯罪等几种类型,分期分批由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联合点名核查,每个社区服刑人员都要汇报思想和遵纪守法情况,由检察院人员从思过、悔过、改过等几方面进行评点,再由法院人员根据点评情况和参加活动人员类型,以案说法,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最后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宣誓。
董青因犯赌博罪,被判处缓刑一年。一开始,董青心理上不平衡,认为自己没偷没抢,玩的是自己的钱,对接受社区矫正有很大抵触情绪。
“点名点评”会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针对董青的模糊认识,以刑法为依据向他重点阐述了赌博的危害性,强调了社区矫正有关管理规定,并在会后对他单独教育,帮助他端正思想,自觉接受社区矫正。
经过连续几次的疏导和说服教育,董青心头的“灯”被点亮,表示要改掉不良恶习,走劳动致富之路。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如今他已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去年主动捐资5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活动。
今年,“点名点评”的内容和形式又有了改进和创新,分片式、分类式、入户式、约谈式等多种形式使社区服刑人员集中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村组干部、家人亲属、心理咨询等人员的参与也使帮教工作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前社区服刑人员定期到司法所汇报思想,人员分散,约束力小,管理力度明显不足。”淮安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友东说,“实行‘点名点评’制度后,将社区服刑人员相对集中,因为要在大家面前汇报自己的思想生活状况,所以从思想上就比较重视。根据各人的汇报点评,这种现场一对一的思想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社区服刑人员触动较大。”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在前不久的一次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点名点评”会上,几名少年唱起了《从头再来》。自去年下半年淮安区“点名点评”制度实施以来,已开展相关活动20次,70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无一缺席,无重新犯罪发生。目前“点名点评”制度得到江苏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并在淮安市范围内推广。
·江苏淮安中院服务党委政府淮商崛起战略纪实
·江苏淮安淮阴“点对点”执行查控划系统发威
·江苏省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年会淮安召开
·江苏淮安清河以警务转型提升打击效能
·江苏淮安举办"与法同行 放飞梦想"知识竞赛
·江苏淮安1600村居有了免费“法律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