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队伍是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担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公安队伍的性质、特点和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我们这支队伍必须要有铁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基层公安机关是构建和谐、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能部门,基层民警在执法服务中,更广泛、更直接地接触人民群众,因此,基层公安队伍的纪律作风,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公安队伍教育监督刻不容缓
在多年基层公安监督工作实践中,笔者切身感受到,近年来基层公安机关坚持从严治警,执法行为日益规范、管理服务更加高效。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当前基层公安队伍纪律作风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期待、与新时期公安工作承担的历史使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归纳起来,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班子“软、弱、散”;二是民警“等、熬、混”;三是观念“歪、旧、僵”;四是纪律“稀、拉、松”;五是工作“假、懒、庸”;六是生活“俗、奢、贪”。具体表现为:在执法管理过程中,执法不廉、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行上级的政令、警令态度不坚决、不认真;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三项纪律”打折扣;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工作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工作飘浮。这些问题的出现,伤害人民群众感情,阻碍公安事业发展,影响党和政府声誉,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现阶段基层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出现问题的原因
当前,基层公安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多样化,对公安民警各方面观念和需求的冲击越来越大。公安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民警的个人生活日趋复杂化,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越来越广,公安民警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现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除去社会环境影响和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机制原因,在廉政教育方面,还存在针对性不强,教育引导工作的理念、方法存在诸多不适应,没有深入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警思想变化规律,难以拿出管用实用的引导措施,从而使教育活动失去启发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功效;在监督管理方面,监督机制不完善,工作方法简单,管理滞后、被动,无法真正做到事前把关,过程监控,从而使问题禁而不绝。
加强基层公安队伍教育管理的举措
面对当前基层公安队伍存在的诸多难点,加强队伍的教育管理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安队伍的教育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班子建设。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要时时刻刻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公安工作大局为重,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领导表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抓工作落实,当勤政、自律的模范。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抓好作风,带出好队伍,塑造好形象。
三是抓责任落实。要形成党组织全面负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督促、早整改,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和职能正确履行。
四是抓宗旨教育。要坚持在全体民警中广泛开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并紧紧围绕本地公安工作的大局来谋划、部署和做好民警在党性修养、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方面的工作。
五是抓廉政风险评估。每月定期召开中层领导会议,汇报个人及所在单位民警在党性修养、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上级纪委结合每月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并预警,力争把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是抓总结环节。工作中,既要注意总结和借鉴过去队伍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坚持法律法规、警纪警规的要求,又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管理监督方式。
七是抓制度建设。要在坚持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坚持学习好党纪政规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组织生活机制和教育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实践证明,只有立足防范,不断从内部查找原因,认真查找工作中的苗头隐患、倾向性问题,才能堵塞漏洞,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奖罚机制。只有健全奖罚机制,才能促进民警认真执行好党性修养、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对触犯有关规定的民警,决不能手软,对持之以恒遵守法纪的民警要进行表彰,从而使更多的民警向榜样学习。(作者系海南省文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