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打来举报电话
有人非法制造名牌童装
2013年7月31日,山东省海阳市公安局接到上海某韩国童装品牌代理商的举报电话,称海阳一家服装企业涉嫌非法制造高档韩国名牌童装。这个品牌童装注册名称为 “PAW INPAW”,中文名为“小熊”,属于韩国衣恋(ELAND)集团旗下童装品牌,在我国市场有较高知名度。
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经侦民警发现该品牌童装的款式的确漂亮,价格也不便宜,一件棉衣标价1500元以上,一条裤子动辄七八百元。因为衣服款式洋气,该品牌童装在年轻妈妈群中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
被举报的海阳某制衣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老牌服装厂,60多岁的王老板在当地是相当有名的女强人。
老牌服装厂走上制假迷途
仿冒品成本不及正品十分之一
成衣加工曾是海阳市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2011年初夏,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客商,拿着“小熊”童装的样品找到王老板,要求按这个款式批量生产童装。
衣服吊牌上的价格让王老板非常震惊,仿冒品的成本只是这件衣服吊牌价格的十分之一。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的脑海成形了:先从南方购买可以乱真的“小熊”品牌购物袋、吊牌,再从商场或通过互联网代购部分正品,然后加工出与真品几乎一样的“小熊”童装仿品。
母子联手开设网店
网上批发店铺很快打开销路
如期完成客商的订单,王老板压根儿没有停手的打算,很快工厂库房里堆满了大批假冒的“小熊”童装。可她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销量一直上不去,直到王老板的儿子刘某利用互联网打破了僵局。
刘某毕业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科研单位任职,可是每月3000多元的薪水只够维持日常开销。想到千里之外的海阳老家,年迈的母亲还在苦苦维持经营多年的服装厂,刘某逐渐萌生了回老家的念头。就在这个当口,刘某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让他想办法打开假冒韩国品牌童装的销路。
2011年10月,刘某辞工回了老家。他围着库房转了几天,最终想出了网上开店的主意。借着“小熊”童装品牌的名气以及仿冒品低廉的价格,刘某的网上批发店铺很快打开了市场。
刘某的网上批发店铺销售对象主要是小网店的店主,总数接近80家,其中销售额5万元以上的网店有15家。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刘某的销售收入就超过200余万元。
举报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一件“小熊”童装的平均价格在698元至798元之间,而海阳的这家制衣公司在网上的售价仅为40元至60元一件。按正品与仿冒品价格比率计算,刘某在过去一年制售假冒商品的涉案价值超过3000万元。
售假渠道辐射多个省份
涉及多个服装品牌
案情重大,烟台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很快派出精干力量赶赴海阳,分成5个侦查小组,根据已经掌控的销售流向,再分头奔赴涉案的江苏、河北、安徽、广东等多个省份展开秘密调查。2013年11月25日,在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的协调指挥下,多地警方同时行动,一网打尽全部涉案人员。
全面实施抓捕行动的当天,海阳警方出动20多名民警,着便装从8时起就在王老板的服装厂附近待命。一直等到12时20分,确定王老板及刘某两人都回到了厂里,民警才封锁厂区开始抓捕。
在车间现场,经侦民警查扣假冒“小熊”秋冬童装2646件,按每件800元均价计算,仅查扣的这批衣服涉案价值就达到了200多万元。民警从厂内还搜出其他假冒品牌服装669件。
目前,王某、刘某及江苏、河北、安徽、广东等地部分网店店主,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徐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