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福建

福建检察机关开展“两提升三过硬”建设纪实

2014-01-04 11:33: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

——福建省检察机关开展“两提升三过硬”建设纪实

张仁平

对群众是亲和有加,还是冷漠无情?对程序和实体准确无误的案子,为何有的当事人不接受、还质疑?顺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检察机关能否做得更好些?

2013年,一个以提升检察机关亲和力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建设政治、业务、作风过硬队伍为抓手的“两提升三过硬”建设,在福建省各级检察院付诸实施,成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贯彻高检院工作部署的实际行动。

一年间,人们看到,福建省检察机关这样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干警带案下访,巡回接访,办案家访,在家门口受理群众诉求,在一线听民声解忧愁;在村庄、在病房、在农家,检察干警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被告人做笔录,甚或远赴千里之外跨省“现场办公”,以让群众看得懂、见得着、体会得到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提升亲和力:让群众感受到检察工作就在身边

家住石狮市宝盖镇塘后村的村民黄某,以往对检察官总是敬而远之,自从自己涉嫌交通肇事,与检察官打交道后,他改变了看法。

黄某发现,检察官办案,不只是看看卷宗材料,还到村里了解他困难的家境,协调赔偿被害人损失。黄某被不起诉后,检察官隔一段时间就上门回访。一回生两回熟,之后黄某看到有属检察院管的事,就直接联系检察官。

提升亲和力,转变的是干警执法理念,是群众路线教育和“民本思想”在检察工作的体现。福建省检察院检察长何泽中说,执法办案当视民如伤,心里有群众,你才会亲近群众,走进群众,才会想着群众的冷暖与苦难,为群众打开方便之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针对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福建省检察院党组相继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意见》和18条措施加以破解,把执法办案过程当作服务群众的过程,深化和巩固被群众认可的便民利民工作方式和长效机制,让“三难”现象不在检察机关出现。

上有部署,下有响应。提升亲和力,福州、漳州、泉州市检察院从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做起——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带案下访、巡回接访、上门回访;在社区、在乡村、在工业园区布点检察室、巡回检察工作室、检察联络站,群众想见检察官,好比到街坊串门走亲戚一样方便。

针对一些年事已高或身患疾病、或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三明、漳州、龙岩市检察机关办案人员主动上门,在他们的居住地或病房或家中“现场办公”。

提升亲和力,不仅仅停留在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一些舟车劳顿之苦,更落在执法为民上,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上,让群众从每个案件中感受司法文明。莆田、南平、龙岩等地检察院把化解矛盾贯穿办案始终,为刑事案件被害人送上救助金,给无助者前行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说,检察工作讲亲和,彰显以人为本理念,丝毫无损法律尊严,人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法条,而是人性的光辉和司法的温暖,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样本。

提升公信力:让群众从每个案件中感受到正义

2013年5月22日,羁押了一个多月的张某无罪释放走出看守所。此前,他因涉嫌在出租房里开设赌场被刑事拘留。案件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承办人发现了疑点,张某的身份信息被人冒用导致张冠李戴,开设赌场的另有其人。

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将毁灭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夺去一个人的生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产生恶劣的影响,极大地损害司法公信力。针对全国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冤案,福建省各级检察机关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程序关,既防“带病”批捕、起诉,也防“漏网之鱼”。

如何在检察环节把好第一道防线?2013年7月,该省检察院出台《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的意见》,特别强调对客观证据和主观证据的审查分别做到“四个必查”、突出“五个重点”和“四个必须”,对提请逮捕在押案件,坚持每案必讯,坚决排除非法证据。《意见》以其针对性和操作性,被高检院侦监厅全文转发。

提起公诉是案件在检察机关审查的最后一道关口,福建省检察院公诉部门从树立科学执法办案观、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制度、落实保障案件质量措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准”字当头,筑牢杜绝冤假错案的思想防线、措施防线和机制防线,强化公诉“防冤纠错”特殊功能。

据统计,2013年1月至10月,该省检察机关共追捕犯罪嫌疑人1187人,追诉812人;依法监督立案675件,监督撤案504件。

队伍“三过硬”:让干警素质能力得到全面锤炼

一年间,亲和力何以提升,公信力从何而来?福建检察机关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队伍。

怎样才算过得硬?何泽中认为,政治过硬,落在忠诚上,看法律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确保政令检令畅通;业务过硬,落在素质能力上,看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工作卓有成效;作风过硬,落在行动上,看说到做到、说办就办,确保言必信、行必果。

围绕“三个过硬”,福建省检察院以“建学习型检察院、做学习型检察官”为总抓手,自上而下引领和助推全省检察机关大兴学习之风。学习成为干警履职的第一需要,成为提升干警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

福建省各级检察院结合实际制定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习培训计划。各种学习和锻炼平台迅速搭建起来。2013年前10个月,该省检察院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班35期,培训检察人员2341人。省院政治部发起“书香八闽检察风”系列活动,向干警推荐百部好书,以读书学习化解本领恐慌,提高工作能力。厦门、南平、龙岩、宁德市检察院或县区检察院与高等院校共建法学教学科研基地;开设“检察讲坛”、“道德论坛”,请专家学者授课;开展刑诉法和民诉法知识竞赛、庭审观摩评议、案例论辩对抗、法律文书比赛、精品案件评选等岗位练兵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在闽北山区,泰宁县检察院每周举行一次党课和业务学习、典型案例讲评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总结学习感悟并在内部网络上公布,与大家分享,促使每个人都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聚积正能量;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员时事政治和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与评先创优及“敬业标兵”评选活动挂钩。

执法办案是检验“三个过硬”的“试金石”。福建省检察院反贪局以“当兵蹲点、服务基层”为平台,由局领导带局内设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到福州、莆田、三明、宁德等23个基层检察院“蹲点”,与一线干警同吃、同住、同办案,为阻力大的地方排除干扰,做攻坚克难的坚强后盾。2013年以来,该局通过初查,“啃下”38件41人大案后,交各地继续查办,发挥侦查引领作用。实践证明,“当兵蹲点”锤炼了作风,鼓舞了土气,推动了办案,提升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队伍“三过硬”创出了佳绩,赢得了信赖。一年间,福建省检察机关有55个集体和103名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在全国检察机关寻找最美检察官评选活动中,包括晋江市院公诉科副科长吴雅芳在内的福建三名候选人,网上点赞人数均超三百万人次。网民“木子木荣”留言说,福建检察官之美,美在亲和,美在公信,美在为民。

亲和之美,公信之美,为民之美,为2013年福建检察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留下最美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