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法治文化

种子的力量

2014-01-03 14:11:4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吴明泉

犹记得在鲁院首期公安作家研修班学习的时候,全国公安文联主席祝春林给我们说的两句话。他的第一句话说:军队200万,公安也200万,但公安文化建设与军队文化建设比较确实逊色不少。他的第二句话说:你们这40位学员,就是40粒种子,你们将在公安文化建设和公安文学创作中发挥出种子的作用。前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危机,后一句话则让我们受到鼓舞,增强了信心。

作为一粒种子,回到警察这个现实位置,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自己不仅是一名警察,还是一个公安文化人。而由一个业余作者变成自觉的公安文化人,发现自己的角色又有几分尴尬。身为警察,没有在血与火的第一线建功立业,警察的形象凸显不够;作为文化人,也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身份于是有些模糊。又一想,其实个人的尴尬,正是公安文化眼下的窘境。

警察这个特殊群体,其现实功利性的一面是不需否认的。社会矛盾多发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使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破案打击,维稳处突,各种业务指标的考核,是让公安机关绷紧神经的头等大事。相比之下,公安文化建设则是软指标,似乎不那么紧迫。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境下,公安文化建设被忽视是很容易理解的。

作家班的同学遍布全国。通过与同学交流,各地公安文化建设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地方一以贯之地重视,成果丰硕;有的地方原来重视,现在漠然视之;还有的地方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越往基层走,文化建设的气氛越差。一些同学坦言,他们对文化的参与和引领作用非常有限,甚至连写作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知道落个“不务正业”的罪名。还有的同学说,都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还能坚持多久。确实有不少地方是叶公好龙,雷声大雨点小。

另一方面的现实又特别令人欣喜。公安部对公安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自从2011年开办首期鲁院公安作家研修班以后,2013年又开办了第二期;出台了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出了《便衣支队》《营盘镇警事》等精品影视剧和《丹东看守所的故事》等精品文学作品;组织“天网行动”等采风活动;坚持不懈地打造“公安春晚”;公安文艺小分队持续巡回全国各地演出……这样的氛围和举措让我们看到,公安文化建设不是停留在文件和领导的讲话上,而是落实在具体的行动和成果上。要使公安文化建设氛围更浓,深入到公安机关的每一个细胞,当然还要下更大的功夫。

设想,如果对公安文化建设的考核也像其他业务指标一样,自上而下“硬”起来,从机构设置、人才培养到文化精品的打造,都成为硬指标,让各级公安机关抓文化建设由可做可不做转变到必须做,文化建设的成效将会很不一样。

跟警察有警察的责任一样,文化人应有文化人的担当。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散文,说到种子的生命力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每一粒公安文化的种子,无论力量大小,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分努力。在适宜的阳光、空气和土壤里,种子们聚集在一起,会绿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原野。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