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律师身影

2014-01-02 11:13: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有困难找律师!”“一个电话解决法律问题,我们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这是拥有2000多家律师事务所、22000余名律师的广东律师队伍给出的承诺。

    为了兑现承诺,广东律师们不仅在法律服务方面积极奉献爱心,为不同社会阶层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咨询,还积极为救灾援助捐款捐物,为困难地区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说,那里有困难,那里就有律师的身影。采访中,有律师这样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其实只要有一颗热爱公益事业的心,可以发挥的地方多了去了。” 献爱心履行律师社会责任

    不久前,广东省律师协会公益法律事务工作委员会与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等部门,在深圳市宝安区万福广场联合举办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平安和谐社区”法律宣传咨询活动,40位律师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免费为市民解答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刑事案件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免费咨询活动,在广东各地比比皆是,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广东律师的自觉行为。

    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梁震告诉记者,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广东省律师行业共向灾区捐款达1118万元,其中广东中大中律师事务所的党员律师丘金锋一人捐款捐物总计达23万元;2008年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2006年夏天的台风洪涝灾害、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灾难以及其他众多救灾、扶贫活动中,广东律师都带头献爱心,以这种方式尽心履行着社会责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广东律师还为履行社会责任赋予了新使命,广州律师启动的“责任社会·美丽中国”律师社会公益活动就是代表之一。

    “责任社会·美丽中国”律师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成立公益基金和每年给予每位律师40小时带薪志愿服务时间,鼓励律师为社区提供志愿法律服务。该活动由社会公益基金、企业公民治理及社会责任能力改善计划和律师志愿者社区服务计划等四部分组成,采用给予员工带薪志愿服务时间的方式开展律师公益事业。

    该活动的主体是律师所和律师,服务对象是企业和个人,旨在提升企业和个人社会责任。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认为,与直接捐款相比,更宝贵的是律师的专业才能和时间,该计划通过律师事务所购买律师的专业服务用于服务企业和个人,有利于帮助企业和市民提升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300多名参加“责任社会·美丽中国”律师社会公益活动的广州律师表示,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并倡导更多律师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据介绍,该活动还建立了完善的考评机制,在广州团市委的支持下,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将通过团市委志愿者服务中心,向参与活动的律师发放志愿服务IC卡,律师每次参加服务的内容将记录并上传到志愿者服务中心,由接收服务的对象对律师给予评价,律师事务所也将对律师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考评。  “法制副主任”忙在田间地头

    在广东省惠州市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批批法律志愿工作者,他们走进农村社区,为驻点百姓提供法律援助,调解各种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这得益于该市于2009年首创的“法制副主任”制度。

    “伴随着 法制副主任 制度的成功推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律师参与到这项志愿者行动中。目前,全市共有919名 法制副主任 ,已经实现1249个村(社区)的全覆盖。”惠州市司法局局长陈少青向记者介绍说。

    2012年,“法制副主任”制度被广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组织系统年度特色工作”。

    4年前,惠州在惠城区、惠阳区试点探索推行村(居)委聘任“法制副主任”制度,广东日升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君安自愿报名,成为了全市第一批“法制副主任”,驻点田头村,义务为田头村的乡亲们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参与村里的大事小情。

    回想第一次到田头村,钟君安印象深刻。田头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村民们早早来到这里,等着钟律师给大家上法制课。“田头村的父老乡亲,今天给大家讲一下村民自治法,和有关婚姻方面的法律。”

    讲座结束,掌声热烈,村民们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不断有人向钟律师咨询法律问题。钟君安一一解答了村民们的法律问题,遇到情况复杂的问题他会主动跟村民约时间,了解情况。

    4年来,田头村邻里纠纷少了,互敬互爱多了,上访闹事绝迹了。惠阳区沙田镇田头村党支部书记曾兆雄告诉记者:“以前发生矛盾时,村民最常讲我打你,现在有了 法制副主任 ,村民讲得最多的是 我告你 !”

    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田头村,自“法制副主任”制度实行以来,很多像钟君安一样在基层村居为百姓服务的法制副主任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收获了老百姓的信任,感受到了潜移默化带来的改变。

    截至目前,惠州全市“法制副主任”为全市村(居)委解答法律咨询4万多次,提供法律援助766次,提供法律意见1022条,调解矛盾纠纷696宗。弃百万收入只拿两万补助

    在司法部开展的“1+1”律师志愿者行动中,广东律师的奉献精神值得大书一笔。

    2009年7月,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发起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广东省中山市卓正律师事务所律师邱爱山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最终经过筛选,他成为此次活动中广东省唯一一名志愿律师。

    出发前,邱爱山了解到,察右前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旗(县),全旗没有注册执业律师,法律专业人才以及群众法律知识相当缺乏。

    来到察右前旗的头一天,邱爱山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便到村里展开调解。当时,几十个村民围在村委会吵吵闹闹。了解情况后,邱爱山与同行人员耐心向村民们解释了相关的法律,村民听后情绪慢慢平静,也最终让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面对记者,邱爱山说:“在察右前旗,我是整个旗里唯一的律师,越艰苦越能体现我的价值。在这里的法援经历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记者了解到,2012年,广东从众多报名者中选派出了22名律师志愿者参加“1+1”行动。一年的时间里,志愿律师为当地困难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协助开展普法宣传,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0多件,涉及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妇女等多个群体。接待法律咨询8000多人次,有效满足了服务地的法律援助需求。

    2013年,广东的21名“1+1”法律援助律师再度奔赴西藏、新疆、甘肃等中西部省区的偏远县区。他们中有8名“续签”律师,年纪最大的59岁。

    今年续签的唯一一名女律师江亚芳是律师事务所主任,她已从业20多年,“一年收入几百万元是没得说的。”然而,她放弃几百万元的丰厚年收入,情愿去拿每年仅有的两万余元补助。去年,她去云南澜沧地区进行法援,今年则续签去了新疆。

    去年支援西藏那曲的王云松律师,今年仍坚持留了下来。“那曲的海拔4600米,强烈的高原反应起初让自己几乎支撑不下去。”王云松对记者说,一次,他参加一宗故意杀人案的庭审,早上十点开庭,一直开到下午四点钟。下午两点,在询问到最后一名被告人时,王云松突然喘不过气来,“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就像死了一次但又马上活了过来一样。”

    在那曲的一年里,王云松共为300多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代书诉状、答辩状近50份,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9件,司法调解3件。

    报名的时候,王云松开办的个人律师事务所经过两年时间的打拼,律师人数已达近30人,律所经营逐渐走上了正轨。也正是王云松的离开,律所的经营重新陷入困难,为了减轻经营的压力,他将律所从高档办公楼搬到一个破旧的地方,律师也走了大半。“回头看来这个不经意或许是必然的,我不后悔,我的人生道路因此而发生了改变。”王云松说。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东律师进村居服务将于2020年实现全省覆盖
·[视频]广东:律师社会公益计划 推动免费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