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南京全国首推预防腐败“心战术”

2013-12-30 08:52: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当你读到这手册时,或许腐败的剧情已经上演,此时此刻你该考虑正视问题以悬崖勒马,还是作践自己继续腐败官员的人身怪圈。”从明年1月起,南京市鼓楼区的公职人员都将陆续收到一本特别的手册:《职务犯罪风险自评手册》。

  2013年12月27日,南京在全国首家推出《公职人员职业风险心理评估手册》,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开启心理预防职务犯罪大门。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剑虹出席了当天在鼓楼区举行的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推进大会并发言。

  腐败分子到底是怎么一点一点地蜕变变质的?除了制度、监督等外部因素外,心理贪欲也是重要的催化剂。

  南京市鼓楼区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主任、鼓楼区纪委书记冯雯兰介绍说,从2008年起,鼓楼区纪委、检察院和南京大学犯罪控制与预防研究所合作,分析医疗行业、高校系统、工程建设三大领域职务犯罪情况,面对面访谈47名服刑人员,持续开展职务犯罪心理预防调查。为深入剖析职务犯罪心理发生、发展、演变规律,2011年,又对近200名职务犯罪罪犯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职务犯罪心理构成、心理演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国内首份职务犯罪心理调查报告。

  “职务犯罪的畸变,通常有以下历程:掌握权力——受到诱惑——欲望增强——选择手段——动机斗争——侥幸心理——选择权钱交易——钱财来得容易——欲求变得强烈——以权谋私手段强化。”主导这项调查的南京大学教授狄小华说。

  调查报告指出,不论是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外化还是恶化,有的与职务犯面临的挫折有关,有的则与他们对问题的不当归因有关,还有的甚至就是心理变态的结果。为此,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职业的风险,对于防止他们心理问题恶化,行为出轨甚至违法犯罪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职务犯罪风险自评手册》中的自我评估部分为公职人员详细设计了腐败指数34问,从动力因素、调节因素、特征因素、心态因素、潜意识等五个方面自测腐败心理倾向和风险评估。答完这34道题,算出得分,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腐败心理指数。

  狄小华如此解读:“某一因素风险的高低直接说明了这一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接近职务犯罪心理的构成。如动力因素的评估如果是高风险,就表明它已经接近甚至达到职务犯罪心理结构中动力因素所需要的水平,但还不能说已经具备了职务犯罪所必须的心理条件。只有当调节因素、特征因素和心态因素都处于高风险时,才能说明已经实施过犯罪或犯罪正在逼近。”

  《手册》由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编撰,对风险与防范做了生动细致的说理和剖析,避免了生硬灌输和说教,有利于公职人员认同和接受。

  “推出这项预防举措,目的是在深入研究并推动建立不敢犯的惩罚机制、不能犯的制度机制和不必犯的分配机制的同时,建立官员不愿犯的自律机制,从心理源头上开展职务犯罪预防。”鼓楼区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杨建萍介绍,手册推出后,在部分辖区内单位开展测试应用,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下一步,他们将根据实际反应继续改进设计,为职务犯罪预防提供更加有效的“读心术”。(记者 宋世明 通讯员 孟军)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江苏: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江苏:严格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推进司法改革
·江苏南京秦淮法院文化育廉筑牢公正基石
·江苏无锡中院对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集中公布
·江苏对十类涉民生执行案件布天罗地网
·江苏法治先导区建设要大树特树“法治标签”

·江苏法治先导区建设要大树特树“法治标签”
·江苏惠山调处600民工千万欠薪纠纷
·江苏南京首个未成年犯罪人重回校园
·江苏公安厅向社会通报12项惠民措施落实成效
·江苏对十类涉民生执行案件布天罗地网
·江苏: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