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再传喜讯,在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征集推荐活动中,该院被评选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五十例之一,是宁夏唯一入选此项目的法院。
兴庆区人民法院年受理案件13000余件,占宁夏三级法院受理案件总数的八分之一,人均结案数达180余件,是宁夏三级法院审判任务最重的法院,被称为宁夏法院的“风向标”、“晴雨表”。
兴庆区人民法院也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命名的首个“全区法院综合示范院”。2011年,兴庆区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13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
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兴庆区人民法院?
“如何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带好全区法院受理案件数最多的法院队伍,是我接任兴庆区法院院长之初考虑的首要问题。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我们最终确立‘文化兴院’理念,突出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院文化对法院队伍的凝聚、导向、辐射、激励等功能作用,以此推动综合示范院的科学发展。”
兴庆区人民法院院长姜戈一语道破了兴庆区人民法院取得殊荣的根源。
文化兴院凝聚法院新精神
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干警精神活动和思想理念的总和,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法院干警的“精、气、神”。
2013年12月23日晚,冬日的银川夜晚寒气逼人。记者在单位加了一会班,离开单位时已近晚上8点了,步行回家路过位于兴庆区上海路边上的兴庆区人民法院,抬眼望去,14层的办公大楼里还有许多的窗户亮着灯。要知道兴庆区法院是按照银川市的要求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夜里8点多还有这么多法官在加班,让人不由地感叹他们的辛苦,并心生敬佩。
“姜院长,最近很忙吧,路过你们法院看到好多窗户都亮着灯,是大家在加班吗”记者不忍心上去打扰工作中的法官们,给兴庆区人民法院的姜戈院长打了个电话。
“是啊,今年我们的案件又上升了近10%,审判人员人均审理案件达188件左右,一线的法官审理执行案件多达300余件,审判执行任务很重,大家经常是晚上和周末加班,在夜深人静和没有当事人打扰的周末写审理报告和裁判文书。”姜院长在电话里向记者聊起了法官们的辛苦。
“忠诚事业、崇尚学习、团结务实、勤政廉洁”是兴庆区人民法院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引领下,培育了兴庆区人民法院干警们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尊崇感,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鼓舞下,兴庆区人民法院的干警们才使"5+2"、“白+黑”的工作状态成为了常态化。
为了使兴庆法院精神发挥应有的作用,陶冶干警的情操,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兴庆区人民法院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该活动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自反省、发善心、送吉祥”为活动主线,教干警学唱《公民道德歌》,赠送法院自己设计的印有“仁”、“爱”、“孝”、“善”、“和”等以道德为主题的吉祥书签,邀请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进行宣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展现法官应有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法院干警崇尚道德,以自身行动践行“忠诚、为民、公正、清廉”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同时,兴庆区人民法院党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法院、党员“评星定格”等活动,激发干警崇尚学习、忠诚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成立了读书会、法官沙龙、篮球队等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审判业务讨论和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干警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工作品格;并将兴庆法院精神纳入到各项工作考核制度中,培育兴庆区人民法院干警“负重拼搏、争创一流”的新风尚。
文化强院展现法院新面貌
法院物质文化是法院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物质保障,也是法院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2013年12月4日,是全国第13个法制宣传日。兴庆区人民法院出动两辆“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来到银川市人流较多的解放街街心公园,开展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
“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是一辆高科技的警用车,集车载录音、录像设备、宣传和引导等设备功能于一体,其流动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达到与实体法庭一样的“数字化法庭”利用效果,是人民法院为积极回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高效、便捷、公开等司法需求的有力举措和强大物质保障。
“这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为我们配备的,不仅极大的方便了群众诉讼,也提升了我们法院规范庭审和法治宣传的质效,应该说也是高院党组对我们兴庆区人民法院物质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
兴庆区人民法院院长姜戈赞赏着“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感激地说。
记者随“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走进兴庆区人民法院,就被浓浓的法文化所包围。
办公大楼的门厅两侧墙上的石刻由华表、天平、宪法等图案构成,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特点;东法庭一楼墙面上“灋”的独角兽形象,彰显司法的中立、公平、公正。即使各层的楼道也一点都不浪费,被布置成了以“仁、义、礼、智、信、和”为主题的法文化长廊,寓意古老司法文明与现代法治理念传承与发展的有机融合。
办公大楼第13层,专门建设了一个集廉政文化、道德讲堂、党建阵地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法院文化教育室”,定期在这里召开廉政教育、道德教育、党建教育等精神文化活动,用优良的传统道德、党的先进思想和法律规范、廉洁执法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在审判区域的显眼位置,则悬挂着反映家庭和睦、邻里友好的精彩小故事,为促进当事人和谐化解纠纷营造良好氛围。
方便群众诉讼、司法为民是法院文化的题中之义。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群众了解法院工作的第一窗口,也是对外彰显人民法院文化的主阵地。
为切实落实司法为民便民,兴庆区人民法院加大了对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物质投入。在这里,为当事人配备了体贴入微的老花镜、饮水机、急救药箱,配备了答疑解惑的诉讼指南、各种法治宣传资料,配备了先进方便的电子触摸查询机、自助取款机等,最大限度的方便和满足了当事人诉讼的各种需求,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和法院的司法自信。
文化立院塑造法院新形象
法院行为文化是法院干警执法行为规范的总和,突出表现在法院干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各项审判执行活动中,体现在法院干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点滴行动中。“兴庆区人民法院与自治区医调委建立‘诉调结合’的医疗纠纷处理共建合作新机制,在宁夏构建了一条除诉讼、行政调解以外的便捷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值得推广。”
2013年11月,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视察了兴庆区人民法院的“医疗纠纷案件巡回审判点”后对兴庆区人民法院的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除了“医疗纠纷案件巡回审判点”外,兴庆区人民法院还设立了“城市管理巡回法庭”、“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等针对社会矛盾突出领域和维护特殊人群的专门审判机构,出台了《关于为银川滨河新区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实施意见》、《关于为黄河金岸生态移民工程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法院职能作用。
在为大局服务的同时,兴庆区人民法院更加关注民生,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法文化价值取向。在每年审理、执行好万余件各类案件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法律六进”为主题的法律下基层活动,通过进农村办案、进社区调解、进学校讲课、进企业座谈等方式,增强法官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法官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能力,塑造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新形象。
文化规院推动法院新发展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法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院制度文化的重要来源和外在体现。
“兴庆区法院今年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了审限监控、审限通报、案件审批、质效考核四项制度,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到每个案件的审理进度。”
2013年11月15日,兴庆区人民法院院长姜戈向视察法院工作的自治区政协的委员们介绍到。
通过完善案件审限管理制度,兴庆区人民法院结案率、撤诉率、发改率、延长审限未结率等主要指标居银川市法院榜首,平均案件审理周期缩短了1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了99.17%。
如何保证干警廉洁执法,也是法院制度建设的重点。为此,兴庆区人民法院根据审判执行、后勤综合等各个岗位以及每个岗位干警的职责特点,疏理出了124个廉政执法风险防控点,并明确各风险点的责任人、监管人等,制作兴庆区人民法院各部门廉政执法风险点暨责任监管示意图,张贴在各部门办公室显眼位置,时刻警示干警廉洁执法。这一作法受到自治区党委的肯定,2013年2月,自治区党风廉政教育现场会在兴庆区人民法院召开。
兴庆区人民法院在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制度规范的系统性、制衡性、实效性。制度设计上努力做到各部门、各岗位之间互相监督、制衡,逐步形成了审判流程管理体系、案件质量监督体系、机关效能建设体系、廉洁司法管控体系的“四位一体”内控机制,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我们每周开展至少三次审务督查,由院监察室督查院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督查内容涉及考勤、卫生、审限、庭审等各个方面,并形成周通报排名,每月在院内显示大屏上进行公开。每个人、每个庭室的收结案都一目了然,并进入执法执绩档案,与年终的评先选优挂钩。通过制度设计、制度落实,在全院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局面。”
兴庆区人民法院院长姜戈在介绍法院制度文化功效时欣慰地说。
·湖南省郴州市两级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少数民族地区法院文化建设漫谈
·山东单县法院开展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从心态文化建设中谈法院文化建设
·河南省鄢陵法院五项措施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宁夏区委宣传部和高院联合推进法院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