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风廉政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多年来,秉承着这一理念,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扎实推进清廉建设,通过制度助廉、文化助廉、网络助廉三大平台,为该院审判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铸就廉政制度铁笼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和全局性。要坚持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案的原则,始终将制度建设放在反腐倡廉建设的龙头位置,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铁笼,有效保障公正廉洁司法。”北京一中院院长吉罗洪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院在深入调研、问计于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切实以制度联动促进司法权力规范廉洁运行。
在防范机制建设方面,该院盯住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探索制定了《关于加强廉洁司法风险防控的管理办法》,明确界定高、中、低度三个等级风险点的含义、三级风险预警处置步骤和计分考核管理程序,切实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
依据该管理办法,如果发现法官有“违反规定迫使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撤诉、接受调解、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损害其利益”的中度风险行为,纪检部门会发出《廉洁司法监察建议书》,被建议的法官接到预警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且该法官要被计两分。若年内发生风险行为累计被记3分,行为人要接受全院范围内的通报批评,当年评优、评先、立功资格一并取消。
在保障机制建设方面,该院以权力界定和权力设限为突破口,积极为腐败设置障碍。一年来,该院扎实推进权力科学化配置工作,清理确认了包括党组决策权、干部任免权、立案审查权等共计42项权力,明确权力内容、行使依据、行使主体和责任人员,并编制职权目录下发至各部门,切实为法院权力运行设定了轨道、规定了路线。
拧紧拒腐防变开关
“作为一名法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防糖衣炮弹的攻击,杀出情、权、钱、色的重重包围,在工作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该院刑二庭庭长王燕在《忠法廉心》一书中写道。
该院始终秉承“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廉政宣教工作理念,倾力打造具有本院特色的“忠法廉”系列廉政文化品牌,全面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辐射带动作用。相继推出干警自主创作的廉政歌曲《忠法廉歌》、廉政文化作品集《忠法廉心》、廉政微小说、平面公益广告集《忠法廉情》。同时,该院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建立了融文字、图片、视频、动漫于一体的3D网络廉政教育基地。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该院在廉政教育方面坚持不搞“一刀切”,不求“大场面”,注重突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了以节日、任前、岗前等关键时间节点为横轴,以新入职干警、青年干警、中层领导等不同群体为纵轴的分层分类施教工作体系。根据干警思想、岗位特点,量身定做包含党纪条规学习、警示提醒谈话、廉政知识竞赛等不同内容的“廉政套餐”,及时为干警补充易于吸收的个性化清廉营养。
织密监督制约网络
网络是最好的“民声快车道”。2013年以来,该院坚持“敢较真、出实招、动真格、求实效”的廉政监督工作理念,将网络作为新的收集民意、强化监督的重要窗口,探索建立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督工作机制,成立了纪检组长亲自抓的涉廉网络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设立涉廉舆情信息员,及时收集举报信息,一站式处理,全面确保网络监督效率效果。
同时,该院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全面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截至今年11月底,该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68人次,听取意见建议8次,接收群众来信165封,接待来访群众近50人次,并严格按照《纪检监察信访投诉件分类处理工作办法》对信访举报件逐一进行了登记、核实、处理、签批和说明,切实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真正将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上,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信任。
·北京一中院着力打造法院精品微博纪实
·北京一中院建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基地
·北京一中院调研发现民间借贷纠纷普缺诚信
·北京一中院:肖像纠纷案8成涉明星
·北京一中院: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司法路径
·北京一中院: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司法路径
·北京一中院: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司法路径
·北京一中院法官开讲网络公开课
·北京一中院完善法官培养机制打牢公正司法基石
·北京一中院:完善法官培养机制打牢公正基石
·北京一中院法官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小区
·北京一中院分析毒品犯罪变化趋势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