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昌:首善之区实现“平安”新跨越
全力争创“群众最满意平安城区”
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7年被评为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测评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
武昌作为全市人口第一大区,流动人口多、社会治理难、治安形势复杂。凝心聚力出实招,服务群众保平安,首善之区正在跨越平安新高度——争创全市“群众最满意平安城区”,让正能量在武昌不断集聚,幸福笑脸处处绽放。
人民调解“武昌模式”
朱爹爹带着腹痛的孙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参照原医院查血记录,实施输液抗炎治疗,岂料病情恶化。朱爹爹认为医院误诊索赔数十万元,医院坚持诊断结果无误,不应承担责任。武昌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双方异议逐渐缩小,并最终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朱爹爹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彭首席”出马,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这起医患纠纷的成功调解,得益于武昌区“大调解”模式的建立。早在2005年,武昌区就开全市先河,在派出所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担任驻所首席调解员,专职调解治安纠纷。
此后,又在法院、仲裁、信访等部门和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室,便于及时移交、调处纠纷。2011年,武昌区又在全市率先组建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房屋征收补偿、涉访民间纠纷、妇女儿童权益、劳动争议、物业、食品安全等8个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聘请90名相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加盟调解委员会专家人才库。
同时,武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了覆盖182个社区和重点行业领域的首席调解员、专业调解员、社区民调委员、民调信息员队伍。
目前,武昌区已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8个专业调委会为龙头,14个街道司法所和182个社区(村)调委会为依托,区、街、社区、门栋“纵到底”、辖区企事业单位“横到边”的“四纵一横”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社区民调全覆盖。
4年来,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9万余件,化解征地拆迁、医患、交通、劳资、企业改制等领域重大疑难民事纠纷4000余件,为当事人维护权益2.2亿元。被誉为人民调解“武昌模式”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已成为促进武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和谐基石。
零距离服务居民企业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社区律师驻点坐班,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全市交流
湖北武珞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是武昌区“同心·律师服务团”的成员,他与武汉大盛加固实业有限公司签约提供法律服务。去年,大盛公司承建安徽淮南某发电厂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安装公司拒付77万余元拖欠工程款。陈律师五下淮南,收集证据,调查斡旋,促成双方和解,为公司挽回损失。
去年,武昌区成立9个“同心·律师服务团”工作站,为辖区企业提供专业、便捷的全方位法律服务。目前,该区828家税收过百万的企业中,90%以上聘请服务团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今年新增308家签约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762场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17万元。
今年,武昌区采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聘请87名执业律师担任社区律师,每周四全天在社区“坐班”。5月份至今,社区律师解答法律咨询8000余人次,举办讲座124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76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2件。全市社区律师工作推进会上,武昌区作为唯一城区代表交流工作经验。
在重点企业和全区项目建设工地全部设立警务室,实行驻警保卫制度,把警力真正摆在工程建设一线,是武昌政法涉企服务的一项创举。同时,组织全区公、检、法、司副处级以上干部对口联系企业,帮助企业建章立制,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辖区企业发展“零距离”保驾护航。
全区182个社区(村)划分为180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管理员,逐人定格、持证上岗。通过对网格管理员强化培训,变“专科医生”为“全科医生”,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网格管理员改变以往坐等群众上门、被动服务的方式,每天走街入户,采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化解邻里纠纷,上报处置突发事件,为居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
专款帮扶特殊人群
年投100万,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和自主创业
冯某解教回家时,妻子无业,老母多病,女儿还在读书。他一度心灰意冷。经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社区共同努力,对冯某给予临时社会救济,并为他申请了低保。5年来,社区为他家办理了房屋补贴、慈善救济,免费办理居民医保,每年春节还给予“五个五”救助,冯某一家十分感激。
武昌区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措施,推动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和自主创业。对无业人员实行临时救助,符合办理低保条件的办理低保,不符合条件的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予以救助,期限半年;对接纳安置企业实行政府补贴,对接纳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企事业单位,按每人每月补贴500元的标准,实行政府补贴,期限2-3年;对自主创业个人落实创业补贴,自主创业的刑释解教人员,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补贴,为期3年。
截至目前,全区1477名在册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衔接率100%,帮教率98%,安置率93.3%。向各类企业、单位推荐就业275人次,办理低保315人,办理和发放临时救助1258人。
2014年起,武昌区还将探索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和救助工作新路,每年投入约300万元,解决辖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医保、低保问题,并在家属自愿的前提下,每年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实行2个月留院治疗,个人自付的医药费由政府“兜底买单”。
人防技防全时空覆盖
2400名群防力量24小时不间断巡控,4800个探头密织“天网”
今年8月,曾在咖啡馆做“托”的女孩熊某,凭借多年从业经验和过硬心理素质,转行成为职业骗子,先后申请了7个QQ号,还使用2部手机号,通过QQ、微信结交男网友。见面后,她以各种借口骗走手机、现金。武昌警方接警后,迅速开展警情研判,沿线调取视频监控录像资料,锁定了熊某踪迹并将她布控抓获,成功追回13部被骗手机。
武昌区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将职业化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有偿服务与义务巡逻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治相结合,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社区安保队、安保夜巡队、警民反扒队、流动人口协管员等四支群防群治力量总数达2407人。
在居民区,按照治安复杂程度,为每个社区配备6-12名安保队员,并建立公安、房管、工商、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的“六方联动”机制;在社会面,将辖区主干道划分成23个巡控区,新建首义广场、水果湖、中南路等7个警务综合服务站,23台警车24小时巡逻,就近接处110报警求助;在商业繁华地区,10名专业反扒民警带领志愿者组成警民反扒小组,突出重点时段抓现行;在公共场所和内部单位,督促相关单位和企业设立、配备、完善保卫机构和力量,每周组织民警至少两次着装检查。
2011年、2012年,武昌区投资1.5亿元,2800个监控探头组成的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和2005个探头组成的社区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全区,武昌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投入运行,被评为全市唯一“优质工程”。今明两年,还将再投入1.5亿元,按照每60-80米布设一个监控点位的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天网”工程二期,新建的600个道路监控探头和1900个社区监控探头将全部接入武昌“天网”平台,打造覆盖全区所有主干道、连通道、重点及要害部位的视频监控网络。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在时间上、空间上做到了全覆盖,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公众安全感“三连冠”
随机抽查测评治安满意度全市第一,捧再多的杯不如一个群众的口碑
“生活在武昌,我特别有安全感”。家住昙华林的74岁人大代表王琨,亲眼见证了“平安武昌”建设的成果。
2009年,武昌警方第一次举办警民恳谈会,不少市民盼望提升安全感。与会的王琨马上写了一份建议,建议很快被采纳。如今,武昌的背街小巷都有了监控探头,市民出门更放心、安心了。
近年来,武昌区广泛开展了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工地、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每项活动都制定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动员部署,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在群众身边组织开展的平安创建活动增强群众幸福感,以局部平安促进了全区平安。
今年3月起,30万个印有“社会平安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字样的平安宣传一次性口杯陆续发放给辖区群众;盛夏时节,各街道、社区自发创作了一批反映“平安武昌”建设成果的湖北大鼓、三句半、双簧、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在社区居民纳凉晚会等公益活动上演出。11月28日,一场以建设“平安武昌”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又在水果湖步行街拉开序幕。
2011年以来,武昌涌现市级以上见义勇为先进群体6个13人、先进个人7人,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人,武汉市道德模范1人。10月31日召开的全市第十三次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武昌区2个先进群体、3名先进个人受表彰,受奖群体、个人数均为全市第一。
武昌刑事警情连续4年下降,多发性、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抢劫、抢夺、入室盗窃、诈骗警情同比下降23.5%、39.4%、3.5%、13.8%。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武昌公众安全感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省、市政法委分别组织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电话随机抽查测评,武昌区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湖北宜昌人大连续3年监督学前教育见成效
·湖北宜都警方巡逻盘查截获35件非法运输烟花
·湖北房县:警民恳谈每年化解矛盾6000余件
·湖北:西塞山分局打造阳光亲民警队
·湖北孝感中院“判后寄语”彰显司法关怀
·湖北长阳侦破重大非法采矿案
·湖北长阳侦破重大非法采矿案
·湖北枣阳:群众利益无小事 百姓诉求大于天
·湖北孝感中院“判后寄语”彰显司法关怀
·湖北枣阳法院化解涉诉信访工作见闻
·湖北召开大讨论活动视频推进会
·湖北黄陂区法援中心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