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贵州省水城县加大“平安水城”建设社会治安整治“333”工程力度。“333”工程,即:雷霆行动、扫毒行动、净网行动“三个严打行动”,学校周边、医院周边、项目周边“三个周边治安整治”和科技防范、社会面防范、矛盾纠纷防范“三个防范”。
据介绍,自今年9月开展“平安水城”建设治安整治“333”工程以来至11月,水城县共发案28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2.7%;破案363起(含积案),同比上升39.1%。在今年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水城县安全感满意度达93.53%,排名跃居六盘水市第一。
“五严”并举 全面推进“333”工程
水城县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治、严建”五严并举方针,组织开展“333”工程,坚决遏制刑事治安案件多发势头,切实解决各类突出治安问题。
自开展“333”工程以来,水城县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发案大幅度下降,破案大幅度上升。今年10月,该县发案96起,同比下降23.3%;破案97起,同比上升110.87%。11月,刑事案件发案108起,同比下降40.33%,破案198起,同比上升135.71%。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爆炸、投毒、决水、抢夺、盗窃等危害严重的“十类”案件,出现了大幅回落。
9月份以来,水城县破获“两抢一盗”案件,共25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发案率下降50%,破案率上升35.1%,遏制了“十类案件”多发的势头,严重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技防”到农村 24小时立体防控
水城县紧紧抓住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坚持24小时巡逻防范,重点加大对易发案路段、人员密集场所等的治安巡逻防范,加强盘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水城县设置了警务室和警务岗亭213个,建立与110联动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天网工程”,前端监控点已上架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地网工程”共有26家单位安装231个视频探头监控;7个小区安装视频监控,共安装154个视频探头;该县3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均安装了视频监控,共安装有1412个视频探头。
该县在农村推行“大牲畜技防入户”监控系统,结合发案实际,发动企业募捐资金200余万元,在部分乡(镇)大牲畜集中养殖村寨试点安装红外线报警设施,其中,在金盆、玉舍、木果、米箩等偷牛盗马高发乡(镇)免费为5000余户农户牛圈安装了1861个红外报警装置,实现了该类案件零发案,初步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动态防控局面。
层层排查 严防各类恶性案件
水城县强力开展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小旅店、出租屋、洗浴中心、商业批发市场、车站、建筑工地、娱乐场所、校园周边、医院周边、项目周边等易发案区域和场所的排查整治,着力解决治安秩序混乱、矛盾纠纷突出、黄赌毒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
目前,该县共出动警力1200余人,车辆400台,检查旅馆103家,检查KTV1家,检查废旧金属收购点2家,检查网吧5家,电玩城5家,清理出租屋580余户、流动人口1080余人,收缴管制刀具59把、钢管30根。
“四室合一”建设 化解矛盾纠纷
水城县充分借鉴“余庆经验”成果,积极推行“勺米社会管理新模式”,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室、综治工作室、警务室“三室合一”及矛盾纠纷调处室、综治工作室、警务室、社区矫正工作室“四室合一”的建设。目前,已建成警务室143个,警务岗亭71个。
该县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滚动式矛盾纠纷排查体系,及时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研判,及时将新增排查信访突出问题进行责任分解,及时将责任落实到人、问题处置到位,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据统计,目前,该县共有调委会332个,调解员1742人,共排查矛盾纠纷645起,调解645起,调解成功579起,调解成功率90%,有效减少了新的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的产生。
·贵州水城“五治同抓”构建和谐温馨家园
·贵州水城公安户籍管理工作进村寨
·贵州水城消防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贵州水城农业合作社解除特殊人群后顾之忧
·贵州水城妇联组建11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