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别人干活时被其他人伤害到,如何获得赔偿?”“给人干农活却因身体原因死亡,接受劳务方需要承担责任吗?”“帮别人盖房子过程中被他人伤到,可以向谁要求赔偿?”……12月10日,上海市崇明县人民法院举行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审理情况通报会暨《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指引》书籍发放仪式,帮助农村群众解决这些事关切身利益的“难题”。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多涉及到个体的基本权益,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和社会关注,而崇明作为上海的农业大县,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以及原有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致使涉农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多发难解。
针对这一情况,崇明法院编写《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判白皮书》并举行审理情况通报会。记者在通报会上获悉,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崇明法院共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类案件6,486件,其中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类案件的有5,797件,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类案件的89.38%,呈现出占比较大,收案数逐年攀升,案件类型集中,农村特色明显,“涉老涉少”现象突出,调解比例低,审理周期长,纠纷化解难度大等特点。审判白皮书详细分析了该类纠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为指导农民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崇明法院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涉农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新路径,将组织编写《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指引》列入2013年的重点调研工作。“‘涉农’系列丛书是我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推进司法公开,打造司法公信的一项重要举措。”崇明法院院长倪金龙说。
记者看到,这本《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指引》通过分析梳理68个具体实例,汲取“涉农”审判经验,总结矛盾纠纷化解方法。每个例子采取“标题+要点提示+案情再现+法官解析+相关法律规范链接”五部分结合的形式,将严肃的法理与鲜活的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而在风格设计上,书籍语言尽可能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具有基本文化水平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一目了然。
以第一章“农村劳务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例,记者看到,书中借助10个具体例子详细厘清了这类纠纷中责任主体及赔偿责任划分的标准,并将专业的法言法语“翻译”成了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大白话”,确保一般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得上”。
据悉,《农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理指引》一书是崇明法院继去年出版《农村房屋土地纠纷审理指引》后的又一力作,也是崇明法院打造“涉农”司法品牌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崇明法院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涉农”纠纷专项审理庭,开展送法下乡、巡回审判,成立“涉农”执行工作室,有效维护了农村广大老百姓合法权益,提供了有益的司法指引,也为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上海崇明县新海派出所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活动
·上海崇明:代表联络“一二三”齐步走
·上海崇明区法制故事进社区 互动巡讲普法忙
·上海崇明:蟹塘边的回访
·上海崇明 涉农审判的聚合效应
·上海崇明涉农巡回法庭开进村委会
·上海崇明涉农巡回法庭开进村委会
·端午节上海崇明交警力保游客旅途通畅
·上海崇明检察院开展涉农职务犯罪预防法律宣传活动
·上海崇明检察官走上街头为民送法
·上海崇明检察官走上街头为民送法
·上海崇明:职务犯罪预防借鉴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