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9日山东民生警务平台开通以来,一系列变化悄然发生:民警更加重视群众的诉求,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有了随时表达诉求的渠道,感觉自己被理解、被重视,怨气少了、心气顺了;平台的信息研判功能让公安工作找到了“风向标”。目前,山东民生警务平台平均每天处理群众诉求、办理服务事项万余件,办结事项回访满意度达到99%。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山东公安机关利用民生警务平台实时联系群众,做到全天候服务群众、全方位回应群众诉求、多渠道倾听民声民愿,群众路线越走越宽。
推倒“隔阂墙”
列出清晰明确的“民生清单”,警民更亲近
民生警务平台没有开通前,如何实时了解民意、全面掌握民情是困扰山东公安民警的一大难题。济南市公安局天桥分局为摆脱连续2年全区行风评议名次靠后的局面,要求各业务部门每月在来办事的群众中抽取30%进行电话回访并上报回访记录。但自行上报的回访情况缺乏监督,存在不全面、不客观的情况。
现在,民情民意搜集难的“困扰”由于民生警务平台的运行得到有效化解。现在,全省10类122项诉求渠道中的诉求信息被实时抽取到了平台上,实现了诉求信息“入口”的统一,有效避免了信息不共享、重复多头办理的弊端。在民意的全面搜集方面,山东民生警务平台以电话和短信回访两种形式对所有诉求事项进行100%回访。平台还将110报警、窗口服务、交通事故处理等22项业务中与民警直接打交道的群众列入回访范围,实现了民意的全面搜集。
明确“工作目标”
民警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群众的笑容多了
8月24日,济宁市公安局任城分局红星西路派出所民警蒋庆森接到了民生警务平台推送来的一张诉求事项办理单:辖区居民张士美因为20年前结婚证年龄、姓名填写错误导致未能通过经济适用房申请。张士美希望公安机关能证明他的真实身份。
登录济宁民生警务平台,张士美诉求事项的流转轨迹清晰可见:“2013-8-24,8∶05,市公安局指挥部接收诉求信息”、“8∶40,信息推送至任城分局督办,同时推送至红星西路派出所承办”、“9∶00,信息推送至承办人蒋庆森”。
为了能把事情办成,蒋庆森专门拿出2天时间,10多次到张士美工作过的单位调查取证,拿到了证明其结婚证与身份证上的信息为同一人的证据。有了这项证明,张士美顺利通过了经济适用房申请。当蒋庆森将诉求事项办理结果输入平台后,平台显示:“2013-8-27,15∶30,红星西路派出所办结完毕”、“16∶05,市局短信回访诉求办结情况,当事人表示满意”。
办理时间明确限制、办理动态实时显示、办理过程全程监督、办理结果件件回访……山东民生警务平台“逼迫”民警认真对待、处理群众的每一件诉求。
补齐“工作短板”
根据研判信息“巧”干,警务工作更有效
怎样充分利用民生警务平台上汇集的诉求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提高警务工作效能?山东公安机关通过建立多发诉求预警机制和民生诉求巡查机制快速查找、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发现化解矛盾。通过建立部门共享联动机制实现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了凝心聚力解决民生诉求的工作格局。
为了全面了解群众诉求,山东公安机关通过民生诉求巡查机制对多发诉求进行及时预警和准确的分析研判,下好干好工作“先手棋”。各地通过日常巡查、专题巡查等形式及时掌握多发诉求和影响重大的敏感诉求,深入分析诉求发生原因、态势、规律特点和处置方式,并按照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及时进行处置。
山东公安机关还建立了部门共享联动机制,在信息共享中增强解决民生诉求的合力。对于涉及多个警种的群众诉求,各市公安局落实复杂问题会商办的工作机制,组织相关单位会诊,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和答复意见。对于非涉及公安工作的诉求事项,积极移交相关部门,确保得到及时处理。
·山西:积极践行民生警务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山东滕州公安:“民生警务”铺就爱民路
·山西吕梁:民生警务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浙江金华江南:办好百姓"小事"做实民生警务
·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践行民生警务打造亲民公安
·民生警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