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浙江法院“公开”分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12-10 16:05: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法治中国与司法公开———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新闻发布会暨司法公开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对外发布了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

    本次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是法学研究所对地方法院所做的首次测评,在全国也是首次。这部测评报告为我省法院目前司法公开做得如何进行了打分。当天,来自法学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多位学者、专家还一起就司法公开进行了研讨。

    测评方的“两个意料之外”

    这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受浙江省高级法院委托,以独立、客观的身份作出的。5个月前,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对我省3级共103家法院开展阳光司法指数测评,并作出分析报告。测评包括审务公开、立案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公开和保障机制5个板块。5个月中,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浙江阳光司法指数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通过查询法院网站、现场考察立案大厅、抽查法院案卷、进行电话验证、法院自报数据等方式,对法院审判全流程的公开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测评。本次发布会,课题组发布了立案庭审、裁判文书、执行公开3个主要板块的测评结果。

    谈到此次测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田禾说她有两个“意料之外”:第一是浙江法院司法公开的分数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是测评过程让她感觉到浙江法院的开放程度高,测评中没有什么干预。“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遭遇。”田禾说,几年前她曾为了调研向两家法院调阅卷宗,但均被婉拒。而这次测评中,课题组从浙江法院顺利调取了7000多份案卷,抽查了3000多份。

    立案庭审公开亮点较多

    测评报告认为,浙江法院普遍重视立案庭审公开,司法公开在立案庭审方面有诸多亮点。

    测评显示,我省81.6%的法院配置了同步视频室;案件查询系统普及率高,97.1%的法院在门户网站开通了此系统;各级法院通过电子屏、网站、微博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开庭公告,省高院还开通了全省法院开庭公告查询平台。

    目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省法院也不断尝试利用公众热衷的新媒体推进庭审公开。不久前,温州市中级法院、宁波市江北区法院均尝试了微博直播庭审,使公众不用走进法庭,就能随时随地“收看”案件庭审。

    公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打官司的流程并不熟知。如何起诉,如何举证,如何申请执行等问题在我省法院的诉讼指南中都有答案。我省98.1%的法院在立案接待大厅提供了诉讼指南,89.3%的法院通过网站分类提供了诉讼指南。其中,50.5%的法院提供的诉讼指南内容比较完整,包括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诉讼流程、法律文书样本、诉讼风险告知等。

    在权利义务告知上,我省法院民商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书、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以及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合议庭组成人员等的比例均高于80%;刑事案件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及诉讼须知的比例分别为99%和98.1%。

    测评同时也分析了我省法院当前立案庭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如一些法院的诉讼指南信息存在更新滞后的问题。不少法院的诉讼指南没有根据2012年《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法院最新公布的司法解释进行及时修改。又比如,对案件当事人的告知率不均衡,在刑事案件的诉讼须知方面,仅有少数法院制定了专门的诉讼须知告知文本,大多数法院只是在送达起诉书副本笔录中简单向当事人宣读有关的注意事项。 (下转12版)

    (上接1版)

    91万余篇裁判文书上网公开

    依法准确、全面、及时、有效地公开裁判文书,是司法公开的核心环节。到目前为止,我省法院已累计公布裁判文书91万余篇。103家法院均在法院的官网设置了裁判文书栏目,并在这一栏目里集中发布裁判文书。

    在公开裁判文书的同时,有54.4%的法院还提供了专门的裁判文书检索,以方便公众通过网站获取裁判文书。省高院就在浙江法院网开通了“浙江法院法律文书检索中心”。其中还有6家法院配置了裁判文书的公众意见反馈渠道。

    不过,测评报告也指出,我省法院裁判文书上网率参差不齐,上网公布的指定期限的裁判文书数量差别较大,裁判文书公开还存在缺乏分类、个别信息链接无效等影响公众获取的问题。

    154万条失信信息上网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破解执行难,我省法院近年来在执行信息发布上下了不少功夫。省高院网站设置了“曝光台”和“限制高消费”栏目,各级法院也普遍在网站或实体公告栏中公示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信息。同时,“信用浙江”网已集中发布“老赖”的信息154万余条。此外,许多法院还通过平面媒体等平台公示典型的执行案件信息,让社会公众都来关注和监督“老赖”。

    一方面是曝光“老赖”,另一方面则是保障执行案件权利人的知情权。我省法院的执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全省法院执行案件基本信息、办理进度等的统一查询。当事人足不出户,只要登录该系统就能查询到案件的执行进展。

    为了打破执行拍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规则”,尽可能让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我省法院在全国率先创新了拍卖机制———网络司法拍卖。到11月,司法网拍已经完成1567件,为当事人省下佣金8449.2万元。

    不过,测评报告也指出,执行信息发布仍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如有的法院在本院门户网站上发布执行信息不够及时、持续。相关执行案卷表明法院在执行中对被执行人送达执行裁定书不够规范。

    不纠结于排名,以测评促整改

    “有些法院网站上公布的投诉电话是空话,有些连续拨打3天都无人接听; 有些执行信息公开没有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还有一半多的法院无法做到在开庭前3天发布开庭公告……”昨天的发布会上,田禾在充分肯定浙江法院阳光司法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对于测评结果,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深院说,“测评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测评倒逼司法公开,切实惠及诉讼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介绍,针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省高院要求各级法院不要纠结于排名,而应进一步查漏补缺。至今,全省103家法院的门户网站全部作出更新调整,在完善诉讼须知、案件查询、便民服务等板块的同时,一律公开了内设机构、审判委员会成员、司法统计等信息;改进了“信用浙江网”、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网等与浙江法院网的链接,提高了各类查询的快捷性和便利性; 进一步规范了案件廉政监督卡的发送范围;改进了裁判文书上网管理系统,使文书排版、隐名处理等技术性工作均由系统自动完成,同时对已入库的文书逐份进行校验,保障上网文书的准确性;对测评中存在的少数单位信息化资金不足、专线带宽不足等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项检查,落实资金预算,专线扩容,并大力争取财政支持,追加了4300余万元下发全省法院,实现了边测评、边对照、边整改、边提高.

    从2009年省高院提出阳光司法至今,我省法院的司法公开有什么变化?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齐奇说“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认识上转变,法官已认识到司法公开不是法院的权力,而是法定义务;二是内容上由单一模式的公开转向全方位的公开;三是运作方式上由单向的“我说你听”式的公开转变为互动式公开; 四是公开的手段方法由传统的书面公开为主转变为依托信息化的现代化公开。

    据悉,今后两年,课题组将继续对我省的阳光司法指数进行测评。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浙江法院召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座谈会
·浙江法院向“老赖”亮剑 抗拒执行遭刑罚
·浙江法院对“执行难”亮剑
·浙江法院信息化服务审判管理和法官办案
·浙江法院探索市场化法治化企业破产
·浙江法院8年仅认定21个驰名商标

·浙江法院8年仅认定21个驰名商标
·浙江法院“零佣金”开拍涉诉房产
·浙江法院首份手机报开通
·评浙江法院“柔性拒腐”手册:预防腐败也需“打疫苗”
·浙江法院能动司法引导民间投资入正轨
·浙江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提出 加强宣传策划用好新兴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