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无锡:为守护公正积聚能量

2013-12-10 11:23: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无锡开发区法院举行2013年度书记员计算机录入考试。缪 苗 摄

  无锡中院、北京大学环境法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揭牌。郭继光 摄

  无锡中院组织青年法官“五四”青年节宣誓活动。 苏晟元 摄

  北塘区法院审委会组织新民诉法、新刑诉法专题讲座。 刘彦丽 摄

  今年,江苏省无锡市两级法院共有5人获得全国法院司法人才库入选资格,卓越法官人才培育工程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表明了无锡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无锡市两级法院高度重视法官队伍建设,采取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标本兼治的系统工程,运用入脑入心的教育手段,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严格细致的管理机制,热心关怀的暖心办法,全面提升法官素质,努力造就新时代的优秀法官。

  铸魂:公正入脑入心

  2013年4月,一项活动受到全市法院青年干警的追捧,这就是“守护公正、缔造公信、追求卓越”主题实践活动。这是无锡法院卓越法官人才培育工程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在法官灵魂深处镌刻“公正”。

  “五四”青年节当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院长时永才与全市两级法院60余名青年法官代表面对面交流,围绕实现中国梦与法治梦,追求司法公正和实现人生价值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座谈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大家意犹未尽。“当下,我们要有理想信念,不仅是追梦者,而且要通过公正司法实现梦想。”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青年法官、宜兴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审判员盛熹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这是时永才第二次与青年法官座谈,去年刚到任无锡中院不久便召开了类似座谈会。

  2012年4月下旬,全市法院相继召开“我为‘四个无锡’作贡献,青年法官在行动”座谈会。时永才在全市青年法官座谈会上从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对青年干警提出殷切希望。

  这年“五四”青年节,无锡中院举行全市两级法院青年法官宣誓活动,与团市委联合下发有关实施意见,并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鼓励干警建功立业,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随后,无锡中院“井冈山党性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举行。全市两级法院参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培训的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出席了揭牌仪式。无锡中院党组成员及全体中层正职、各基层法院院长共40余名领导干部在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了为期4天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

  与此同时,无锡中院在清明节后第一个星期六专门组织全院200多名干警集中学习公务员职业道德,并现场组织考试;组织干警观看主旋律电影《郭明义》,并撰写心得体会;举办全市法院公务员职业道德征文和演讲比赛;开展雷锋式好法官评选活动。

  历练:游走司法前沿

  “不会调研的法官不是优秀法官。”这是无锡市两级法院的共识,这一共识引领法官成长,由此推出一大批游走于司法前沿的学者型法官,他们会办案能调研。

  2012年8月,无锡中院民二庭法官陆晓燕撰写的《票据类纠纷案件飙升应予关注》一文被国务院办公室刊用,这份调研报告深度揭示了当前国内金融问题,不仅成为司法审判的理论参照,而且为高层解决金融潜在问题提供了参考意见,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这是近年无锡全市法院调研成果之一。2012年至2013年间,十大调研陆续完成:关于无锡地区房地产市场涉诉矛盾纠纷的调研;关于无锡地区民间借贷纠纷的调研;关于无锡地区金融安全与秩序的调研;关于无锡地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调研;关于无锡地区530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调研;关于无锡地区涉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纠纷的调研;关于无锡地区破产企业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调研;关于无锡地区“退城进园”引发涉诉矛盾纠纷的调研;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下无锡高新企业经济风险司法应对的调研;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下无锡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2012年11月,无锡市主要领导在阅读法院专报《宏观经济形势下无锡地区民间借贷纠纷的调研报告》后作出批示:这份司法调研很有价值,希望相关部门认真学习研判,采取措施规范金融秩序。

  当年,这份调研报告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民间借贷司法应对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被《人民司法》刊用。

  无锡中院副院长金飚主持,执行局和研究室合作的课题《关于民事执行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调研报告》获2011年度全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2013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结项验收会在武汉召开。无锡中院与西南政法大学高一飞教授共同申报并中标的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关系研究》,获评审组高度肯定,顺利通过了结项验收。

  “加强调研成果运用,实现从理论到实务的链接,努力运用创新成果解决司法热点难点问题。”这是无锡法院对调研的要求,也是检验法官能力的有效办法。近年来,一大批由调研促成的司法创新成果出现在各业务部门。

  近两年,涉钢贸市场金融纠纷案件骤增,形成系列案件,涉案标的额达数十亿元。

  无锡中院民二庭和金融审判庭共同完成了《涉钢贸市场金融纠纷案件的司法应对策略研究》专题调研,起草并推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涉钢贸市场金融纠纷审判工作的意见》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大对金融生态的司法保障力度。

  这项调研成果的运用,使原本十分复杂的系列案得到及时圆满处置,稳定了无锡地区的钢贸市场。无锡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了法院工作。

  给力:孵化复合型人才

  2013年11月3日,无锡中院与北京大学法学院签约成立环境法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双方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及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无锡中院副院长顾铮铮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剑锋教授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

  环境法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云集了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潘剑锋、汪劲、王成教授等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郑云瑞认为,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走向深入,从而为环境司法界培养更多的环境法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环境司法实践的良性快速发展。

  2008年5月,无锡中院率先在江苏省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审结了国内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完成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破冰”之举。

  2013年4月,滨湖区人民法院创立异地补植新办法,实现处罚理念从“金钱罚”到“行为罚”的跃升,损害赔偿方式从“原地恢复”固化模式到“异地恢复”灵活模式的拓展。

  然而,环保审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法官渴望不断在司法实践中获得前沿理论指导。法院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受到法官欢迎。

  据介绍,目前,无锡地区8家法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有7家法院曾到苏州大学、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进行了短期培训,内容涉及审判的方方面面;30余名专家先后到无锡法院指导;6名青年干警赴香港城市大学、英国大学学习。

  法官走进高校,走上讲堂,从事教学,与师生直接交流。今年,无锡法院开启了培训法官的又一新模式。

  2013年3月,无锡中院法官孙晓敏走上了大学课堂,为学生们讲授法律实务。

  据介绍,孙晓敏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班二年级的法律实务课程,今年以来已授课10次,讲课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民商事审判实践活动中常见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学生们很欢迎听到这来自司法实务界的声音。

  短期培训是培养法官的常见办法之一。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组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25期,其中国家级培训29期,省级培训35期,市级培训61期,累计受训人数达5600余人次,远超去年同期水平。积极组织每周三“审判业务培训日”授课活动,今年共安排14期,内容涉及民事、商事、刑事、行政、立案、审监、执行等十四个审判业务专题。

  法官职业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式指导培训。制度推行四年多来,青年干警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无锡中院评选出的28篇优秀裁判文书中18篇为青年干警所写。在近年来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评选中22名青年干警获奖。青年法官审判质效水平提升。19名初任法官都能积极完成和超额完成岗位目标任务,有3名初任法官被评为“公正案、精品案、和谐案”办案能手。

  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改善法官的知识结构。“院长荐书”是无锡法院的常态做法。今年初,“院长荐书”中,时永才向青年法官研究会成员和审判员推荐《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一书,并要求在5月完成读书体会文章,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目前,已收到100余篇读书体会文章。

  打磨:练就踏实作风

  2013年4月,无锡中院发布《关于在全市法院系统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开展工作“走基层、听心愿、办实事”主题活动实施意见》,这是司法走群众路线的总动员,也是培养法官良好司法作风的具体办法。

  无锡市两级法院以开展“三解三促”和大接访活动为抓手,纵深推进服务基层、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三服务”活动。

  日前,无锡中院知识产权庭3名法官来到新区动漫产业园内的慈文紫光数字影视有限公司参观、走访。了解到该公司针对制作的动画电影《藏獒多吉》等优秀作品,现正准备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后,法官建议企业要在产品开发之初即进行商标注册,并就如何开展衍生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及权利维护等方面给予建议。

  一起3名学生鱼塘溺水案在媒体不实报道后引起双方当事人情绪波动。法官到实地勘查,下到水里测量水深,计算出船只的容量,最后得出意外事件的结论,使当事人息诉服判。媒体和双方当事人对法官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心生敬意。这是今年5月发生在宜兴市的一起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案件。

  今年以来,无锡中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共深入基层、企业、社区、学校调研180余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75次,举办各类宣讲报告16场,开展法制讲座31场,各类受益法律服务的人数达2100余人,解决实际问题102个。

  2012年6月16日,以无锡中院与广瑞二村共建项目“青少年成长阳光坊”正式启动为标志,无锡中院的“三解三促”活动向纵深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问需于民,司法在民生节点上律动,积极探索司法为民新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司法为民的司法品牌。

  “特困救助”情暖人心。3年来,无锡中院已向143名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发放救助金576.57万元。这项工作有效缓解了刑事被害人家庭的生活困境,实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零判决”。

  无锡市两级法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司法品牌。南长区人民法院“司法助残”;滨湖区法院“生态司法”;新区人民法院“法律港湾”。江阴市人民法院“1+1+1审判模式”;宜兴市人民法院“绿苗护长”;锡山区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窗口”;北塘区人民法院“老年维权”;惠山区人民法院“护航小微企业”等。

  全市法院把规范化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有机融合,使法院干警的审判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习作风实现新的提升与转变,进一步强化公正为民理念,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度。

  提气:给予职业尊荣

  让民众推选优秀法官,给予法官职业尊荣。今年10月,无锡开展第三届“无锡市民最信赖的十佳法官”评选活动。采取网上、手机短信和书面选票三种方式投票。

  无锡日报刊登28名候选人的简介,无锡电视台和无锡新传媒网反复播出个人专题片,法院官方微博与网民互动。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

  据统计表明,共有1.4万余人参与手机短信投票,878万余人次参与网络投票,全市1200余名执业律师和全市两级法院全体工作人员2100余人参与书面投票。

  近日,无锡中院将通过媒体公布第三届“无锡市民最信赖的十佳法官”评选结果。

  2013年4月,无锡日报、无锡电视台、无锡新传媒网等本地主流媒体公布了本年度首批“无锡好人”评选结果,锡山区法院法官潘洪峰榜上有名。

  潘洪峰成立了江苏省首个以法官命名的“谈心调解工作室”,承担民商事纠纷的排查、疏导与化解职能,向老百姓提供贴心有效的司法服务。

  近两年来,全市法院有3名青年法官被群众评为“无锡好人”。

  首个上“无锡好人”榜的法官是北塘区法院高鑫。高鑫成立了老年维权工作室“高鑫法官老年维权工作室”,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着力打造辖区尊老敬老的社会新风尚。

  潘洪峰、高鑫均被评为“无锡市民最信赖的十佳法官”。他们的事迹当地百姓耳熟能详。

  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司法创新实践,青年干警的司法为民服务能力得到强化,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无锡市民最信赖的十佳法官”和“无锡好人”评选活动等,让社会来评选、评价法官,让人民群众给优秀法官戴上鲜花,法官有了职业尊荣感。(赵正辉 楼炯燕)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江苏无锡开展关爱英模情暖警心活动
·江苏首例污染环境罪案宣判
·江苏检察自我“体检”提升公诉质量
·江苏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区域性打击整治行动
·江苏常熟:打造亲民、便民、安民、暖民“四民”工程
·江苏常州案件评查提升刑案质量

·江苏常州案件评查提升刑案质量
·江苏南京溧水法院抓审判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江苏镇江开通首家网络司法拍卖平台
·江苏泰州高新:“微警务”升级“云警务”
·江苏南京成立“青少年刑案和解中心”
·江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监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