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中央动态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主题征文评审结果公示公告

2013-12-06 09:55: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长安网 

    日前,由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共同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社部、全国妇联、全国律协等十余家单位作为支持单位,中央综治办综治一室、共青团中央权益部、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承办,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协办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大型系列活动之一——主题征文活动圆满落幕。本次征文活动自7月16日发布征文公告至9月30日截止,共收到征文4040篇。

    征文组委会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法学院校的专家学者,经初评、复评、终评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拟确定一等奖论文30篇、二等奖论文50篇、三等奖论文75篇以及优秀奖97篇(拟获奖论文名单附后)。

    获奖名单在中国长安网、法制网、中国法院网、正义网、中国法学会网、中国法学创新网等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2月5—11日。

    联系人:肖志威

    联系电话:010-66517773,13581790425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大型系列活动组委会

    2013年12月5日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主题征文拟获一等奖名单
序号      
1 论少年法庭机制改革的完善——以L区法院未成年人综合案件审判庭为视角 王宇堂;武波
2 以经济发展重构受教育权的国家给付义务体系 莫静
3 现实与愿景:未成年犯缓刑扩大适用的障碍及其解决 季凤建;李伟哲
4 儿童权利的证成 管华
5 论监护权撤销制度的建构与配套——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为楔入点 黄鸣鹤
6 少年犯罪预防视野下的工读教育研究——以我国工读教育现状为视角进行实证考察分析 蔡青;滑智文;纪胜利
7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合适成年人在场问题研究 彭新林;张润平
8 我国未成年人人身性监护职责立法路径探讨 高丰美
9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若干问题之审视——以我国司法实践为视角 马珣
10 中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政策初探 苗生明;程晓璐
11 合适成年人制度研究 韩索华;于伟香
12 社会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基于陕西省的实证研究 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组
13 限制与张力——离婚诉讼中未成年子女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甘菱铭
14 论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特殊保护制度 黄纯玉
15 禁止令:一纸难以轻易发出的禁令——以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为视角 于明
16 论受虐儿童的救赎—以家庭暴力中受虐儿童司法保护机制为视角 赵彩艳;卢安林
17 “三审合一”的改革与反思——论少年审判综合模式的困境及其消解 刘佳娜
18 在公开与不公开之间——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有限度公开审理制度的完善 陈盎然;陈琳;宁佳
19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研究报告 张建国;钱天彤;吴金禄;王文雅
20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对象 陈苇;石婷
21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社会调查制度之运行困境与出路 ——以调查程序启动的强制性为落脚点 张培芹
22 助力新生:失足未成年人帮教实务考查 ——以关工委介入的适度性为思考方向 郭婕
23 上海率先建立少年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张海棠;朱妙;张世欣;吴建华;陈慧;钱晓峰
24 从上海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看政府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中的职能——以上海法院近10年判处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例证 张海棠;顾建荣;朱妙;王建伟;张世欣;吴建华;陈慧;张倩
25 校园体育伤害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夏盛
26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在基层检察院的应用 ——以东丽区检察院做法为视角 孙敏英;李湘
27 我国被拐卖儿童救助保护问题研究 李春雷;任韧;张晓旭
28 青少年毒品犯罪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裴虹博
29 我国互联网内容分级制度研究 杨攀
30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犯罪状况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J区务工农民子女实证调查为切入点 程建;王春丽
"二等奖50篇"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主题征文拟获二等奖名单
序号      
1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社会调查材料的法律性质 马迪;张宏伟
2 试论虐待儿童的法律规制 张军;王登辉
3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捕不诉社会调查 
风险评估特别程序探析
陈瑜;米卿
4 实体法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遇研究 庄乾龙
5 侵害婴幼儿生命权的死亡赔偿金研究 王炳军
6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司法适用:难题、对策与前景 张恺;王东海
7 前科封存适用性解释中“教”与“罚”的价值博弈及权衡——以文本循环理解的突破为路径 史方钊
8 论未成年人强制性教育措施——兼论与社区矫正之契合 程莹;欧丹
9 对未检一体化下“审查逮捕”的思考 鲍俊红
10 审视与构建: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路径选择及完善 黄晨
11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一般化与个别化的冲突与平衡 童映光
12 固守与能动:刑事法官在未成年人法庭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其规范指引 李新亮
13 未成年人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张晓茹
14 关于沈阳市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及政府购买的对策研究——努力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的组织机构 赵勤
15 恢复性司法视角下的未成年服刑人员“假释一体化”实践与探索 柳万立
16 宽严相济语境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改革与构建 吕金芳;郭林将
17 台湾地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究 陈铭聪;朱建中
18 性犯罪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询问情况实证研究 赵晓敏
19 论未成年人监护中的公权干预 张加林;徐新意
20 少年法官帮教责任考核机制之完善 刘立杰
21 突破与保守——新刑诉法未成年人案件特别程序难点问题预判及应对 王晓松;刘立杰
22 论少年法庭延伸职能的实践困境与可能选择 邓志伟;钟玺波
23 从消极走向积极:未成人刑事案件指定辩护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陈婕
24 同龄人司法——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参与模式的反思与超越 邓志伟;赵彩艳
25 从形式走向实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圆桌审判方式的完善路径探讨 范登峰;易慧琳
26 开展相对不定期刑试点的前期评估报告 课题组执笔人何善坚;吴星
27 心灵的探微与涤荡:未成年人刑事 
审判应用心理测评的困境与出路
赵俊;钟淑敏
28 流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益保护 尹蕾
29 善意的隐瞒:探寻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之路 ——以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为视角 吴贵楷;刘阳
30 浅谈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 林兵;李琼宇
31 揭下犯罪的标签:从“封存”走向“消灭” 邓龙堂;林峥嵘
32 真相与未来:新媒体时代未成年被告人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吴星;郭婕
33 法院参与青少年企业帮教模式研究——以温岭“阳光驿站”帮教基地运行实践为例 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课题组
34 从冲突走向弥合: 中小学校园设施伤害中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再审视——一种法经济学的视角 陈青
35 罪错未成年人再犯现象透视——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为视角
张倩;韦自力;阎敏
36 论少年刑事审判的职能定位——以少年庭法官的“非审判事务”为研究视角
陆文奕
37 民工二代犯罪防控与治理 杜鸣;应慧娟
38 与未来对话——关于完善少年刑事一审判决书特色部分制作的思考 朱妙;王宗光
39 新刑诉法适用下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 齐星;梁文东;赵刚
40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预防 郭开元;焦武峰;魏梅
41 传承与发展 
创新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方式的思考
吕磊;杨帆
42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新思路:以循证理论为导向 杨涵
43 别让孩子在家暴的阴影下成长 ——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研与立法建议 张雪梅
44 儿童血铅中毒事件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黄清华
45 自媒体时代预防未成年人违法 
犯罪工作的思考
陈磊;杨简旭;陈鹏
46 从规范到过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新思路 李少文
47 少年犯罪预防视野下的工读教育反思及展望 高伟;蔡青;滑智文;纪胜利
48 未成年人法定代理权限制制度研究——兼论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的具体应用 王磊;洪磊
49 抓住关键节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课题组(联系人:谢萍)
50 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研究——基于实证和比较的分析 杜萍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主题征文拟获三等奖名单
序号      
1 路径与选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线互动协同”模式 梁栋杰
2 与“天宁模式”商榷——从“受案范围”看涉少民事审判制度的探索误区 黄文娟
3 论儿童离境否决权的监护权认定 ——兼析美国最高法院首例监护权案 杜焕芳
4 论未成年人精神纯正权益的特别保护 张莉;王铀镱
5 少年家事法庭构建论纲——一种中国式路径的思考 何燕
6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社会调查制度适用“破茧”进路 乐永兴
7 开启“模块化”管理服务系统,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新方法 刘政;王跃辉;郭玉桥
8 《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 启示 崔海英
9 论附条件不起诉中的“条件” 谭金生
10 论未成年人地方立法的良法标准 周伟;童靖
11 陕西工读生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道德、社会常识、法律、技能教育为中心的研究 李明恺
12 观察与反思: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乔继东
13 台湾家事事件程序监理人制度述评及其启示——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中心 宋汉林
14 突破与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裁决前社会调查问题探析 王宏玉
15 收养弃婴中的非法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吴国平
16 论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以未成年人福利和正当程序为视角 刘亚昌
17 美国互联网内容过滤制度研究 杨攀;苏敏
18 未成年犯罪量刑蝶变之三基石 关于我国未成年犯罪量刑的现实检视与转型思考 龙小毛
19 未成年人轻罪封存制度的研究与探索——以江苏省仪征市法院少年审判实践为样本 彭辉;孙红玲
20 异地未成年被告非监禁刑平等适用之程序考量 朱艳萍
21 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 李国和
22 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下的失足少年行为矫正机构之探索 葛恒美;余慧玲
23 社会管理创新引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向“整合模式”发展 张光君
24 远郊基层检察院实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现状、困境与对策——以平谷区人民检察院为样本 李海涛;何祎
25 被害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的 若干问题探讨——以被害人保护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冲突为视角 黄鸿彬
26 少年司法中社会调查报告审查制度研究 ——以量刑证据为切入点 任拴雄;王红梅
27 庭审教育的落差与进路探微——以N市未成年人庭审教育问卷调查为蓝本 田化;郑强;王梦姣
28 刑事责任年龄确立标准新论——从人的社会年龄切入 张训
29 少年审,贵以教——构建以庭审教育为内核的未成年人审判模式 鄢睿
30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邓幼芳
31 欠发达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探析——以平阳法院2006年-2011年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样本 张翀;李新荣
32 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模式新探——关于异地籍青少年犯企业帮教情况的调研 翁欣宇;蒋茜;翁欣宇;金华锵
33 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现状与对策——以南京市玄武区五年案件统计为蓝本 周金凤
34 浅论社会工作参与少年司法——以少年法官“非审判事务”的专业化为进路 陈轶
35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制度研究——以分案审理模式为视角 管元梓
36 论法院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体系之构建 黄岩
37 构建与完善: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的法律问题研究 李文超
38 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之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彭燕;史焱
39 大手拉小手: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制度的定位与设计 陈琳;宁佳
40 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主体的思考 曾雪梅
41 “标本兼治”式诊疗: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叶志敏
42 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目的论:特殊保护说 许维安
43 未成年人独立行使诉权的困境与出路 ——以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为视角 钟淑敏
44 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中刑事和解的路径 ——以“詹红荔精神”为原点 ?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45 我国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 杨善松
46 未成年“富二代”的越轨行为探究 许志平
47 未成年缓刑罪犯的非传统型矫治模式 巫光清
48 从平等权的角度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问题——以福建莆田市、河南宜阳县、新疆石河子市三地为例 翁国山
49 法治保障视野下未成年人量刑从宽的反思 ——基于重罪未成年案件的实证调查 李斌
50 论未成年人检察制度与完善——以修改后刑诉法、刑诉规则为视角 董云;潘博
51 未成年人前科封存的理论探讨与制度构建 李诚
52 论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的路径探索——以刑罚保护为视角 李小丹
53 治理视角下共青团组织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对策研究 李江武
54 农村初中生健康人格发展建议的形成与应用策略 邵剑华
55 谁来拯救我扭曲的心灵——未成年被告人情况调查报告研究 刘琼
56 价值重塑与理性复归:校园运动伤害中校方过失的评判标准及类型分析
奚少君
57 对防卫无责任能力人侵害的行为定性——一个整体不法思路 冷必元
58 检教对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周铁震;杨飞
59 经验审视与知识反思:“问题化”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研究 刘小峰
60 北京市职业高中学生犯罪调查报告 王翠杰;张青聚
61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主体生成论 东方恪
62 对合适成年人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贺英豪
63 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归责逻辑——兼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 刘海安
64 未成年人权益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 黄忠顺
65 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机制的探究及展望 厦门大学法学院课题组
66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关系问题研究 曾志滨
67 服刑人员生活无着的未成年子救助机制调研——以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为例 毛志伟
68 郯城法院关于我县未成年人犯罪审理情况、存在问题及预防对策的调研报告 冯少辉
69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践困境与理论进路 胡印富
70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运行机制实务研究 路昊
71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证研究——以福建省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数据为蓝本 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72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陈立毅
73 尽快建立统一的新生儿医疗保险追溯补偿机制 冯捷
74 论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 杨勇;李益明
75 寻找成长的坐标: 对少年审判绩效考核模式/体系的检视与完善 李晓龙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主题征文拟获优秀奖名单
序号      
1 未成年人司法权益保护工作机制的创建与完善——以广西玉林市少年刑事审判工作为视角 苏微 ;林志军 ;李宏声
2 论我国未成年人民事审判之定位与基本理念 曲昇霞
3 揭开中国未成年人犯罪与矫正措施之谜——以成都市温江区法院的调查为据(2005-2011) 熊谋林;何霞;覃刚;陈树娇等
4 我国犯罪未成年人社会复归体系的现实构建——基于中日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比较 王徳虹;韩少华
5 美国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胡巧绒
6 美国未成年犯刑罚替代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王小光;李琴
7 网络环境下的流浪乞讨儿童隐私权的保护 杨雅华
8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趋向的若干检讨 邹积超
9 国家亲权的理论基础及立法体现 郑净方
1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 刘慧娟
11 关于未成年人劳动权益保护的实践与研究 李明;陈建平
12 构建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防控机制路径探析——以荷兰毒品犯罪防控模式为启示 王立明
13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帮教责任 元冰凌
14 城乡流动背景下的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防治措施 刘莎
15 新刑诉法视角下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 戴桢钧
16 英国儿童服务制度研究与借鉴 路晓霞
17 系统论视野中的未成年人教育之单元互动 ——兼谈社会权力介入家庭教育的边界 江耀炜;谢长江
18 未成年人分案起诉制度的实施困境与完善路径 
—基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改革背景的分析
罗兆丹
19 有关亲子鉴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研究 ——以亲子关系诉讼为例 余卫琦
20 论我国大陆地区加入《国际诱拐儿童民事方面的公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音
21 论未成年人审前羁押制度的重构 张思文
22 论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以德国最佳利益标准与同性伴侣收养为视角 朱晓峰
23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若干问题分析 苏晓龙
24 幼师虐童行为的刑法评价 夏勇;郭宁
25 美国的父母刑事责任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董蕾红
26 论我国收容教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李双江之子被收容教养谈起 刘国祥
27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徐芬;戴军;隋兵
28 日本少年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张志泉
29 流动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机制的构建 徐凡
30 论我国未成年人家庭监护 
责任履行的国家
严文琳
31 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涉罪人员考察帮教问题研究 邵烟雨
32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讯问的权利保护问题探析——以通知合适成年人到场为视角 杨宝兴;陈婧怡
33 从“封存”到“消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相关制度研究——让迷途少年“无痕”回归社会 蔡日升
34 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 董永格;李婧超
35 平等保护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权利机制研究 关振海
36 创新社会管理视野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检视与完善路径 陈平
37 反儿童性剥削研究 郝中燕;曹建
38 规则实现的司法路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责任 史志君;侯文飞
39 行政审判中未成年人权利的司法保障思考——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适用展开 吴良军;刘萍;胡春;王梦姣
40 适用、规范与推进: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证研究 钟图;雷红英;陈珍建
41 另类公正:论“谦抑性原则”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举证责任的影响 钟扬;刘应江;李丽莎
42 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探讨 ——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个案 黄友章;朱毅
43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中几个实务问题探讨与完善 高峰
44 我国校园外来暴力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方益权;张浩;易招娣
45 论刑事诉讼未成年人全面调查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解决 陈尚达
46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制度实证探讨 郑国泛
47 议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林楠
48 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法律保障 黄华庚
49 内地与香港有关未成年人监护法律的比较研究 唐卫华;朱广东
50 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化机制之构建—以常州市未检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为样本 李乐平;吴小强
51 未成年人利益优于社会利益: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选择——以澳门地区为例的分析 张蓉
52 以社会观护制度为视角谈未成年人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之构建 杨畅;马婧怡
53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后监督考察工作机制研究 彭燕;刘晓辉
54 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研究报告——以合肥市为例 课题组
55 从“贬值”走向 “增值”——以未成年人犯轻罪适用和执行罚金刑为视角 谌淼;李兰
56 畅通未成年人犯的回归社会之路——探寻新刑诉法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运行机制 吴鸿强
57 把握公权力介入的尺度:探索未成年子女探视权执行的柔性司法之路 丁晓雨
58 走向“消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实证研究 祁玮;路诚
59 惩教与回归:探寻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路径——基于广东省少年犯罪调查分析 张婧;彭鹏
60 中小学教师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赵丽
6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的完善 李春容
62 既有刑法模式与虐童案中的未成年人保护 沈玮玮;刘璇
63 厦门外来小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及其社会管理路径探讨——基于对文安小学的实证考察 陈静颖
64 懵懂少年泪,谁人晓?——透视铁路线上“流浪儿”犯罪现象 陈亚尔;邱晓榕
65 异籍未成年缓刑犯判后交付执行的衔接问题及对策 纪得军
66 要件欠缺收养关系的法律规制 靳羽
67 我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现实考量 李志芳
68 试论我国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之完善——以社区矫正向审前延伸为视角 吴清平
69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对策建议——以河南法院五年来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为切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70 非上海籍未成年人平等司法保护若干问题研究 张海棠;朱妙;张世欣;陈慧
71 少年法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色定位与路径选择 朱妙;陈卓雅
72 未成年被告人自报身份若干问题研究 黄蓉;张真
73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定罪量刑原则及适用 张华
74 关于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设立心理干预制度的思考
王宗光;杜鸣;章玮
75 少年简单刑事案件快审机制——探索公正、高效、权威少年刑事司法模式的新途径
王宗光
76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模式构建
李亚莉;杨蕊
77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 刁飞腾
78 新刑诉法背景下
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李鸿书;李玉玲
79 从事后惩罚走向事前预防 ——基于未成年人“毒驾入刑”研究 戴陈峰;陈建华
80 行政法视野下政府对未成年人监护义务的实现 王文娟
81 浅析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适用问题及对策 李美霖
82 儿童虐待的行政干预之中美比较 田坤
83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完善 王国栋
84 涉少刑事案件中的双向保护 ——在附条件不起诉和自诉救济制度的衔接中探究路径 王建平
85 难追的救命钱:抚养费案件执行难的窘境困局与解决进路——以G省Z市法院执行实践为证成样本 李世寅
86 法院对未成年犯判后帮教的探索性实践研究 宁红
87 未成年犯监禁刑执行的改革研究 龚君良;翟慧雪
88 关于附条件不起诉若干问题的思考 杜莉雅;王赟
89 论网络虚拟社会中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 谢国斌
90 “中国梦”推动下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新视角——中介经验理论 蒋琪
91 教师骚扰未成年女生案件的调查与处理研究——以美国的司法实践为对象 吴亮
92 论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证人证言 杨金强
93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的执行与完善 易乡莹
94 涉性犯罪研究——以性侵幼女为视角  杨一峰;黄巧琳
95 少年司法改革制度中的检察帮教责任机制探析 张曦;童帆
96 特殊保护:访视制度的构建与规范 ——以未成年人抚养案件中权益涉诉为视角 滕磊
97 少年审判之“正本”与“宽流” 尹华

[责任编辑:张学伟]
相关报道

·未成年人侵害事件缘何频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最高法公布3起惩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防范性侵未成年人的体与用
·未成年人自护教育空白呼唤顶层设计

·未成年人自护教育空白呼唤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