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必须成为我们进入汽车时代的一门“必修课”。只有这门“课”顺利过关,我们才有可能畅享交通所带来的惬意与便捷;反之,我们则很有可能付出生命财产的惨痛代价
■热点评论
评论员 汪振春
好的习惯靠平时养成,而要改掉不好的习惯,却非一日之功。因此,今年12月2日的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确定的主题就是“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毫不夸张地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宽阔的道路开始变得无法承载,拥挤庞杂的汽车阵加上各种交通陋习,使得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据统计,当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驾驶人达2.75亿人,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1.5辆,机动车年均增长1500万辆,按照国际通行的每百户家庭20辆车的“汽车社会”标准,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出行过程中的种种陋习以及由此形成的交通问题,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汽车文明的培育仍然任重而道远。最近,公安部交管局联合众多媒体发起的“我眼中的10大交通陋习”显示,交通陋习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重要诱因。
要避免更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人。纵览这些交通陋习,既包括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随意停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朝车外抛物、吐痰等不良行为,也包括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从表面上看,这些交通陋习只是个人的一种不良习惯,但实则不然,这些个人的行为往往会造成事故,波及其他,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难怪有交警感慨道:“车德比车技更重要。”
正因为如此,文明出行必须成为我们进入汽车时代的一门“必修课”。只有这门“课”顺利过关,我们才有可能畅享交通所带来的惬意与便捷;反之,我们则很有可能付出生命财产的惨痛代价。交通陋习威胁了社会安全,也阻碍了文明交通的发展进程。所以,每一名交通参与者都应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规范出行行为,为文明交通增添正能量。
在这个意义上,每年的12月2日恰好可以成为集中宣传交通安全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和公德意识的一个高潮。在这一天,我们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紧扣安全主题,将珍爱生命、安全文明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行人、司机及其他交通参与者,动员广大交通参与者共建共享,真正使文明交通成为每一名交通参与者的内心自觉与主动追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12月2日虽然只有一天,但交通安全工作的落实和交通安全常识的普及却不能仅停留在这一天,更不可能靠这一天“毕其功于一役”。相反,成事贵在有恒,它需要贯穿一年365天,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并落实到出行的每时每刻。只有摆正了1天与365天的关系,文明交通才不会是“一阵风”,顺利安全出行才不会成为奢望。也唯有如此,汽车社会的“安全带”才算是系好系牢了。
平安交通是出行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对于每一名交通参与者而言,多一点耐心、多几分小心,多一点尊重、多一份理解,摒弃掉那些可恶的交通陋习,不仅将节约彼此的宝贵时间,而且将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明交通氛围,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行进中有条不紊,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车、路和谐景象。
·农村交通陋习为何难根治
·树文明交通新风 向交通陋习说“不”
·摒弃交通陋习 交警上街说安全
·全国交通安全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关注交通安全日:摒弃交通陋习 安全文明出行
·广东省公安厅:摒弃交通陋习 安全文明出行
·广东省公安厅:摒弃交通陋习 安全文明出行
·关注122交通安全日:当前常见交通陋习盘点
·全国交通安全日 摒弃交通陋习远离不该发生的悲剧
·“交通安全日”摒弃交通陋习 安全文明出行
·吉林临江万名学生宣誓摒弃交通陋习
·2013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摒弃交通陋习 安全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