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入职宣誓是思明区法院筑牢干警为民理念、加强队伍建设的“妙招”。12月2日,加入思明法院不久的10名年轻干警在鲜红的国旗下,面对着全院300多名干警庄严宣誓。
“我是来自行政庭的张栎,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我将坚决拥护宪法、永远忠于法律,牢记‘思法崇德,明理笃行’院训,弘扬思明法院精神,秉公办案清正廉洁,为维护社会正义,捍卫法律尊严而奋斗。”面对庄严国徽和胸前佩戴的天平徽章,青年干警许下誓词,这是对其职业理念的再教育,他们在牢记誓词的同时,也担起这份职业背后厚重的责任。毕业于福州大学法律硕士的年青干警张栎,现在在思明法院行政庭担任书记员一职。“我很荣幸加入思明区法院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与这么多优秀的同事一起学习成长,身边同事们的一行一举,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一丝不苟的谢主任、沉稳和蔼的谌庭长、细致严谨的叶萍姐、演讲出众的希华,文笔不凡的小简、利落能干的婷婷、井井有条的小林,太多太多。”张栎说,在他们的帮助与爱护下,她从一个刚走出校园莽莽撞撞的学生蜕变成一个细致认真的书记员。
“法院徽章上的天平象征着公平正义,麦穗和齿轮象征着法官权力来自人民。我参加这次新人入职宣誓,心中充满了谢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定努力工作以对得起胸前的天平徽章。”政治处陈小芬如是说。
“戴上天平徽章的这一刻起,不仅意味着你们成为法院的一分子,也意味着你们肩负起为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在活动过程中,院党组还特意向新进干警赠送法律书籍,期许他们更快融入工作,践行“为民司法”的理念。
2008年以来,思明区法院受理案件位居全省基层法院首位。思明区法院围绕“抓好队建促审判”,积极对接“美丽厦门”和“幸福思明”建设;成立“智慧服务站”,健全与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络机制,全力支持“智慧城区”建设;加强与市企业家协会等团体的对接,定期开展“法律服务月”、“法务培训”等活动,打造“司法助企”升级版。
“我们更强调时代赋予我们的职业责任,在更大广度上服务人民。在推进司法为民、便民、惠民、护民上下工夫、求实效,使法院工作更好地落实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思明区法院张嵘副院长介绍说。
浇筑公信之花 推进司法公开
如今,公民司法体验基地坐落在鼓浪屿岛上,已成为一张璀璨的司法名片,为民众所熟知。基地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开启了一扇了解法院、亲近司法的窗口,为群众知法、学法、用法提供一个崭新平台。它所具有的“动感体验式普法”的特色元素在全国独一无二,是思明法院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司法公开的最新成果。
“公民司法体验基地是我院依托自身司法资源和鼓浪屿人文优势,精心打造的一个集司法体验、法治宣传和廉政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公益项目。我们在鼓浪屿法庭旧址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设置丰富的司法体验项目,让民众通过体验、参观,增进对法院工作的了解。”思明区法院鼓浪屿法庭江玉华介绍说,基地落成至今,已经接待了社会公众人士38批近千人次来访,成为“美丽思明 共同缔造”的重要司法品牌。台湾地区大法官、澳门妇女普法参访团等嘉宾参观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果司法公信比作一朵向阳花,那么司法公开就好比滋润花朵的阳光。思明区法院坚持司法公开,努力增进民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通过内部制度、外部监督等举措,推动司法公信力:创新人大代表“一对一”联络机制,为代表委员配备专门联络人,定期发送工作简报,拓宽接受监督渠道;连续12年举办“小法官夏令营”,举办11期“法制之旅”和多期公众开放日,邀请在校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全面升级“微博曝光台”,将社会监督力量引入执行过程,增加司法拍卖、限高令等新内容,全年曝光“老赖”955人次。
“想不到通过网络就可以参与拍卖了。”拍卖意向人小黄在11月份参与了一场执行网络拍卖会。思明区法院举办了全市首场网络拍卖会。小黄表示,“这不仅极大方便了拍卖意向人,同时也让拍卖过程更加透明和公开。”围绕民众关心的问题,思明区法院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执法公开透明,办案提速提效。
外强监督,内塑机制。思明区法院在加强外部监督的同时,更注重打造制度“内功”,通过机制改革等举措,推进司法公信公开:在全省率先成立“军人法律实践基地”,并聘任现役军人担任法官助理;成立全市基层法院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诉调对接中心”,挂牌成立全市法院首个以法官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中心调解案件平均4.3天,仅为普通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的十五分之一;在全国首创“法庭义工”机制,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法庭义工,提升司法亲和力。
“我们还注重对案件质量的考核,加强案件评查和清案督查,建立‘立体式’案件质量控制体系。”思明区法院审监庭庭长李克梅介绍说。据了解,思明区法院2013年全年33率指标优化率达75%,四项主控目标全面达标,平均审理时间指数、发改率等关键指标均有显著提升。
建设“三德队伍”
深化司法交流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妈妈叫光明。”在12月的一场全市政法系统“道德讲堂”上,来自西藏米林法院的贡久次成法官与思明区法院的年轻法官共唱了一曲西藏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思明区法院与共建法院——西藏米林法院的关系也正如姐妹一般。
今年以来,思明区法院邀请米林法院的两名法官来院交流。他们不仅为全院干警带来了丰富的调解经验,也拓宽了干警的生活和文化视野。而交流干警也一同参加了法院的“道德讲堂”和青年沙龙等活动。“我到思明区法院交流学习,看到了干警负重奋起,面对繁重工作压力,任劳任怨。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贡久次成法官表示。
思明区法院强化司法交流,让干警从中获得学习和提升,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今年来,思明区法院以“山海协作”、“藏汉联谊”等形式与南平法院、米林法院等地的法官开展交流。来厦门交流学习的外地法官给思明区法院干警带来不同地域人文见闻,拓展干警生活视角,也丰富了审判经验。藏族法官还在法院内部开设藏歌藏舞课程,丰富了法院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我们打造以‘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勤政廉德’为核心内容的‘三德队伍’,举办‘思法智慧课堂’、‘审判长讲堂’等系列培训,健全‘导师制’,坚持竞争选任助理审判员,全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思明区法院政治处主任谢露茵说。据介绍,思明区法院还开展“学身边先进,创一流业绩”主题活动,开展“贯彻层级管理,提升履职能力”活动,强化干部队伍管理。
“在法院工作,更要强调案结事了。法官的职业是定纷止争,因此要更多地考虑当事人的诉求。”在11月30日的一场“院长讲堂”,骆小雄副院长与全院干警分享了自己从业以来的工作心得。思明区法院从2010年开辟“领导讲坛”以来,坚持定期开、常常开,由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主讲,针对司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向全院干警做深入系统的专题讲座,提升队伍的政治理论与法律专业素养;连续7期举办“思法论坛”,针对时事法律热点和难点,与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展开探讨,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互动合作。
思明区法院还将司法作风巡查制度化、定期化,时时抓、事事抓,定期开展司法作风的“周巡查”,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针对干警遵守纪律、接待当事人态度、庭风庭貌、办案效率、机关事务管理等情况进行“巡查”,并按规定通报、奖惩,坚决落实到位,有效地提升干警的工作责任心及组织纪律观念。
·向科学管理要队伍素质
·四川:建章立制 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四川司法:建章立制 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浙江东阳:开办“检察夜校”提升队伍素质
·台州椒江开展大讲堂活动优化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