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王小东:从“黑豹”精英到优秀特警教头

2013-12-04 15:17: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文/图 记者 谢良奎 通讯员 杨 钧

——【档案】——

王小东,男,1971年6月19日生,中共党员,1988年参加工作,1995年入警,先后任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特警大队民警,成都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训练大队大队长。从警18年来,王小东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嘉奖四次。1995年,通过招警考试加入成都“黑豹”特警队后,他凭借对特警事业的热爱苦练技能,在多次打黑除恶的实战中立功。被任命为特警支队训练大队大队长后,他善于钻研,强化管理,将特警队伍的训练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带领成都特警在全国、省、市各类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骁勇善战,打黑除恶写下“黑豹”传奇

王小东曾是辽宁省拳击队队员,在全国的比赛中夺得过拳击冠军。1995年10月,他从3000多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公安“黑豹”特警队队员。

2001年8月中旬,公安部督办在逃人员、绰号“叶老三”的成都涉黑犯罪团伙头目叶雏,现身成都市区,此人曾指使手下在某区委大院内制造了震惊全国、造成两死一重伤的“8·12”特大枪击案,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王小东和战友驾车采取前拦后堵的战术,包夹叶雏和“马仔”所乘的车辆。为逃脱抓捕,叶雏等人驾车疯狂逃窜,并多次撞击王小东驾驶的警车。在嫌疑人持枪拒捕的情况下,王小东不顾个人安危,依靠精湛的驾驶技术,将其车辆逼停在路边。趁手下吸引特警注意之机,叶雏混入到群众当中企图逃跑。机警过人的王小东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叶雏摁倒在地。在这次抓捕战斗中,王小东和战友们不仅生擒黑老大叶雏,还击毙两名“马仔”,缴获子弹已经上膛的77式手枪一支。

从警以来,王小东和战友协助刑侦、治安、禁毒等部门,成功侦破100余起重大涉黑、涉枪、涉毒案件。

立足实战,强化培训打造全国示范警队

王小东在被任命为训练大队大队长后,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特警队伍的综合素质上,从一名出色“黑豹”特警队员成长为优秀的特警“教头”。

训练中,他创新提出“以训练促管理、以训练强素质、以训练推建设、以训练塑尖兵”工作思路,按照“完善训练体系,落实训练制度,强化训练措施,全面提高执行力”的总目标,强化管理全面推动支队训练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王小东带领的训练大队既负责训练计划的制订,又负责训练的监督、指导、考核、调研等工作,对大队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为此,他想方设法让大队教官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技能,学习授课技巧;并采用试讲评教、互助提高等形式先后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出色的优秀教官。其中,1名教官被公安部评为 “全国全能技战术教官”,6名教官当选为“省厅教官团成员”,他自己更是当选为“公安部、省厅警务技能战术实战教官”以及 “省厅警务技能战术实战专家评审团成员”。

在近年来公安部、省厅、市局组织进行的特警队伍比武竞赛活动中,成都特警在射击、体能、搏击等科目中,与来自各地、(市)州的同行同场竞技,展示出了一流的技战术水平,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支被公安部命名的首批“全国公安特警示范队”。

奋勇当先,在抢险救援一线展现“铁军”风采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后,正在家中轮休的王小东,在妻子疾病在身和一对双胞胎儿女需要照料的情况下,毅然返回单位组织准备救灾工作。

20日10时,王小东奉命带领50余名民警赶赴芦山。21日晚8时,按照上级指令,王小东带领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徒步向道路被阻断的地震 “孤岛”宝兴县城挺进。

救援突击队前进到距宝兴县城5公里时的一处大型塌方区时,王小东沉着镇定、冷静指挥,使救援队伍成功躲避了余震引发的山体滑坡险情。21日7时,在经历10小时25公里的艰难行军,爬越了30余处塌方区后,成都特警救援突击队成为震后第一支成功抵达宝兴县城的增援公安队伍。

到达县城后,王小东不顾身体疲劳和伤病,主动申领救灾任务,全力投入到救援任务中。在8天7夜的抢险救援中,王小东率领民警,保障救灾直升机起降28架次,运送伤员80余人,帮助当地医院搬运医疗器械、药品600余件;帮助群众抢救物资价值11万余元。

——【数字】——

4——他的工作在四川,他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已经4年没有回辽宁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亲了。

5000——从警18年来,他参与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超过5000名。

——【声音】——

王小东是我一手带出来的,我看着他一步一步走过来,他这个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平时虚心好学,办事公道正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自己的岗位上。

——“黑豹”创始人、成都特警支队副支队长黎再坤

只要有他,我们的安全就有保证,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再凶残的犯罪分子在他面前只能甘拜下风。 ——成都市民李强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