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平安辽宁名片:北镇文化与黑山交通

2013-11-28 14:25: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长安网 

服务百姓是平安文化的一部分

黑山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

【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平安辽宁”建设,省综治委决定,从今年4月起到明年3月底,在全省组织开展“平安文化建设年”活动。

此次活动以“共盼、共建、共享”为主题,以找准平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实践,用先进文化引领和丰富平安建设为目标。从公众平安意识培育、平安理念确立、平安知识普及、平安行为养成等方面,推动平安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守法诚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见义勇为的平安文化,不断提高平安辽宁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北镇市、黑山县,两地各具特色的平安文化和平安交通,通过平安文化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引导激发民众关注平安,参与平安、维护平安,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于平安建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使人民群众生活舒适、安居乐业,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社会平安稳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成为平安辽宁的经典样本。

上篇 北镇市的“平安福”

“围绕平安文化建设年,我们深入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平安文化宣传普及工作,结合北镇实际,创新开展‘四个一’工程,即打造一张平安名片,提升和谐北镇的整体形象;确立一个平安标识,营造古城北镇平安和谐的福文化氛围;传唱一首平安歌曲,实现《祈福》之音响彻医巫闾山大地的美好心愿;塑造一位平安大使,弘扬恪守诚信、无私奉献的‘德营’精神。”

北镇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文洋开门见山,向记者简要描述北镇平安文化的内涵。记者循着这个思路,亲身体验“四个一”工程给北镇带来的新变化。

“福文化”红遍北镇

其实记者踏上北镇这片热土,就已经看到精心设计的北镇平安名片,在最显眼的位置立着的大广告牌,上面是巨幅平安北镇的宣传板,其中艺术化的“平安”两个字,被艺术家巧妙地设计成草书“福”,在“安”字里面有“北镇”二字,这个“平安福”设计极具创意,把平安是福和平安北镇融为一体,完美表达和谐北镇、祈福圣地的内涵。

不光如此,北镇市党政一把手的名片上,也醒目地印着这个“平安福”,把和谐北镇、祈福圣地的内涵张扬到了极致。

为增强北镇“福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扩大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北镇市将“福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作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精心酝酿,悉心运作,聘请著名的青年词作家化方、曲作家沈美精心打造了一首以宣传祈福文化、赞美闾山风光、表达美好心愿、歌颂盛世和谐为主题的旅游歌曲——《祈福》。

这首歌曲结构精巧,意境优美,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充分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达到了时尚与传统的和谐统一,加之演唱者曹芙嘉干净温暖、纯粹而晶莹嗓音的完美演绎,更是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祈福》的温婉与清丽脱俗,听之令人神往:

闾山深处梨花满树/青石板上青苔带露/多少帝王曾在这里/为黎民百姓祈福

对着你的双眸拜读/对着你的光明仰慕/中华北镇祈福圣地/我要约你一起去/谁的梦想还在踱步/为你快乐我们祈福/谁的心灵没有领悟/为你平安我们祈福……

祈福歌声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把北镇的幽古和阳光码进时光隧道,和着平安文化的鼓点,轻轻敲击每个人的心,汇成一种无声无形心灵力量,为北镇祈福,为百姓祈福,最终凝结成大大的平安两个字。

北镇街头的平安文化气氛

北镇街道办事处的平安文化建设年搞得很有特色。

北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亮说,北镇街道在开展新一轮平安文化建设年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市综治委关于开展“平安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定了《北镇街道开展“平安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以“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拉开了新一轮平安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序幕,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街秩序井然,和谐氛围更加浓厚,平安的音符在全街共同奏响,和谐的曲调遍及街道的每一个角落。

平安文化广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7月作为北镇街道“平安文化建设”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月,五个社区分别成功举办了别具一格的周末文化广场,覆盖了整个辖区,达到了周周共唱平安歌,场场奏响和谐曲;8月作为五个村的电影巡回放映月,将爱国主义电影传播到村屯、巷宇及楼院中。贴切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文化系列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素质和修养,同时也充分激发了辖区民众关注平安、参与平安、维护平安的热情。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于平安文化建设中来,数千名群众的热情参与和支持,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张亮告诉记者,为使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街道召开党委会,精心组织谋划,以“共盼、共建、共享”为核心,根据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知识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文化需求,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平安文化建设活动做出了系统的安排部署,街道党委责成街道综治办深入到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抓好工作的组织落实。“十二运”期间,街道综治办会同广宁镇派出所对辖区40多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楼院小区的治安防范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表现好的单位予以了表扬,并以综治简报的形式发送到各个单位,希望以此来调动各单位创建平安单位的积极性,推动平安创建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

记者驻足街头,时时看见义务巡逻队的身影,他们佩戴红袖标巡逻在街头巷尾,加强重点地段的治安防范,对犯罪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减少了多起可防性案件的发生。街道社会稳定,他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探求“德营精神”

记者对北镇“四个一”工程中的“德营精神”颇有不解,何为“德营精神”?王文洋笑着说,“德营精神”就是北镇平安大使田德营恪守诚信、无私奉献的高度概括。

北镇市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守仁陪同记者去沟帮子采访田德营。

田德营,这个在医闾大地家喻户晓的名字,与慈善二字紧密相连。

他是北镇市第一个国有企业转制的民营企业家,经过十多年打拼,把一个名不见经传、资产不足千万元的小型石油炼制企业发展成为集科、工、农、贸于一体,拥有10家子公司,员工2000余人,资产总值超19亿元的辽宁德营石油化工集团。

从农民、工人,再到国企老总和民营企业家,跌宕起伏的角色转换和人生跨越,使田德营深深地懂得: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就没有德营集团今天的辉煌。正如他所言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当财富和社会地位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懂得回报社会,勇担社会道义,热心公益事业,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富甲一方,就要繁荣一方造福一方。伴随着德营集团的不断成长壮大和财富积累的日益增多,德营集团已累计实现纳税额过亿元,占北镇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坚持依法诚信纳税的同时,田德营把捐资公益和慈善事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另一条重要渠道。一定要把钱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田德营的财富观。他累计为社会捐款已达4000万元,在他的倡导捐助下,成立了德营温暖工程基金、德营老年娱乐活动基金、德营教育基金、德营爱军习武基金、小学助学基金,设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和考入名校奖学基金,设立了覆盖北镇市中、小学的德营“曙光之星”奖学基金,捐助教育的资金达400多万元。

善举是一粒火种,在给予别人力量的同时,也会鼓励自己前行。

2011年9月16日,中共北镇市委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向德营集团和田德营同志学习,并把德营集团和田德营的出色业绩归纳为“德营精神”——艰苦创业、不懈追求、恪守诚信、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是德营集团的生存之本,不懈追求是德营集团的发展之源,恪守诚信是德营集团的经营之道,无私奉献是德营集团的人本之魂。“德营精神”既是田德营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又是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生动写照。

“我对名誉、金钱看得很淡,我已经60岁了,有生之年要在把企业做好的同时,继续回报社会,造福家乡,每年都要拿出企业利润的5%-10%用于捐助公益和慈善事业。”

记者在北镇采访的一天时间里,深刻领悟到“四个一”工程在北镇的符号意义,平安、诚信、奉献、发展,是北镇平安文化建设的主流,“平安福”犹如一道道彩虹,飘扬在祥和的天空。

下篇 黑山平安交通释放正能量

黑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承载着全县21个乡镇、各等级公路949公里,其中国道44公里,省级公路186公里,县级公路174公里,乡镇村等级公路544公里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地理位置的重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县域内机动车呈几何数增长。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1.7万台,驾驶员总量逾12万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0年12月,交警大队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新班子秉承“抓班子、带队伍、促和谐、保畅通”的总体思路,带领全队民警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引擎,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市)为目标,陆续推出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举措,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技强警保平安交通

黑山县交警大队张志大队长说,他们自主研发了远程巡检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切实应用到交通管理实际工作上。现在辖区不但实现了辖区国省等级公路、县乡等级公路重要路口、县城所在地黑山镇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四个全覆盖”,警务工作区间和行政工作区域、指挥监控系统和路面人力巡逻管控“二个无缝对接”,更使交通安全管理、刑事案件侦查、治安管控、图像技术侦查等各警种信息高度共享。这一成果获得了省公安厅技术革新一等奖。

同时,为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黑山县交警大队改造更新了县城内64个监控点位、33处卡口87个断面,在国、省、县、乡等级公路安装了167盏太阳能爆闪警示灯。

为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2012年,大队投巨资扩建改造了指挥中心,更新了县城内64个监控点位,将原有监控设备全部更新为高清摄像头,根据道路建设情况和道路交通状况,随时完善交通标志,施划标线,整改了存在安全隐患的路口、路段,在国、省、县、乡等级公路安装167盏太阳能爆闪警示灯。同年,自主研发了远程巡检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前端有64组高清晰摄像头,国省等级公路重要卡口33处87个断面。

今年1月1日,公安部123、124号令颁布实施。黑山县交警大队通过抓组织,提高民警研学意识;抓培训,打牢民警执法基础;抓整治,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抓宣传,营造强大社会舆论声势,全面提升辖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取得了丰硕战果。

截至10月,大队共查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1910起。其中,无证驾驶1282起,酒后驾驶机动车178起,醉酒驾驶机动车112起,机动车不按规定悬挂号牌107起,毒驾3起;查扣盗抢机动车2台,报废机动车226台;搜缴冰毒14克,吸毒用具3套,铁斧、管制刀具24把,假牌套牌134副。执法中,敢于动真碰硬,坚决顶住说情风,对1982起严重违法行为人,驾驶证一次性记满12分,行政拘留1412人。

一片赤诚保平安交通

“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不仅关系着城市建设,也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始终立足于本部门职能,在简单的交通指挥中寻求创新,在繁琐的交通管理中完善执法,以创新带动机制健全,用执法树立队伍形象,因管理成就顺畅交通。”

张志话不多,却蕴含深刻的哲理。

为着力打造亲民交警品牌和服务型警队,黑山大队狠抓队伍规范化建设,严格内部管理制度,加大服务窗口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坑害群众,牟取利益的不法行为。通过与县属新闻媒体合作开办交通安全宣传专题《交警在身边》栏目,邀请媒体记者随警开展各项交通整治行动,用辖区内典型案例,教育广大群众遵章守法。并成功创造“常兴经验”并向全县推广,使全县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今年,全省公安机关全面开展“人民在我心中”活动。黑山县交警大队全体民警,立足本职,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车管大厅、事故大厅等窗口单位,充分依托新的现代化办公环境,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范围。通过推行自助服务、延时服务、企业上门服务等形式,强化便民利民服务力度。大队“一站式”的窗口服务流程,热情的窗口服务态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收到锦旗3面。

8月15日,黑山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暴雨袭击,至16日2时40分,黑山县镇降雨量达270mm。在此次抗洪抢险救灾行动中,黑山交警大队不辱使命、恪尽职守。涌现出了徒步涉水探路的大队长张志、母亲家受灾坚守职责的教导员兰铁中、无暇看望病重母亲的副大队长宋国双、拾金不昧的车管民警吕涛等一大批感人事迹。他们用忠诚铸就了坚强的堡垒,用行动证明了“人民就在我心中”。

张志说,这三年,黑山交警实现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100%破获,2012年的“9·27”、“10·09”、“10·16”三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和2013年的“1·05”、“8·14”、“9·07”、“9·26”四起重大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都是黑山官方“挂号”的案子,交警能攻下它们,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在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中,张志带着抓逃组跋山涉水,北上漠河、南下海口,抓获11名网上逃犯,3名网上逃犯被成功规劝投案自首。

这几年,黑山县交警大队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2011年大队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单位”;2012年被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文明办、省公安厅联合授予“全省爱民模范单位”;2011至2013年连续三年被省市春运领导小组评为“春运先进单位”,2013年被省公安厅交管局评为“辽宁省交警系统规范执法示范单位”,全队52名同志立功受奖。2013年,张志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公务员局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票当选为黑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膺锦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全县各界对交警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9.8%。

“荣誉展示过去,进取开创未来。”张志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黑山县交警大队将在县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公安交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继续秉承“团结、创新,务实、争先”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最大限度实现“压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工作目标,全力争创全省“最佳警队”。

后记

平安是福。

平安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要做到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平安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省综治委将今年确定为“平安文化建设年”,以“共盼、共建、共享”为主题,以平安文化建设为主抓手,以传承和挖掘凌海精神为主要内容,研讨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载体、突出文化活动,加快实现平安文化建设目标,全力构建平安文化体系,以平安文化建设推动全省平安创建向纵深发展。

平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超过其概念意义。

以找准平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实践,用先进文化引领和丰富平安建设为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文化创建活动,引导激发公众关注平安、参与平安、维护平安,时时处处营造平安的良好平安人文氛围,使“以人为本、崇德尚和、遵纪守法、和谐安宁”的平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是让平安文化“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直至深入每个人的灵魂。北镇的平安文化建设、黑山的平安交通建设,就充分体现了活化形式、创新载体,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物化载体来营造良好氛围、体现平安理念,普及平安文化知识、传播平安文化、弘扬平安精神,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安文化辐射力和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平安文化“六进”活动,即平安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平安建设的现实红利。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