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初八,人们正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但家住南昌市苏圃路142号2单元的章老爷爷却一点也不快乐。因老伴早年去世,五个子女因赡养及房产处置与章老发生纠纷,撇下九旬老人一个人独自过年。
公园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刻召集章老的五个子女,以个别谈话或集中交换意见的方式,一边讲解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规定,一边动之以情讲孝道。很快,五个子女就达成了赡养老人的协议,全家人感情重归于好。
这是江西省南昌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镜头。近3年来,南昌市司法局在着力加强和完善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使之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优化组合的发展轨道,较好地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地处南昌县的小蓝经济开发区有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企业用工、意外伤亡、征地拆迁等纠纷时有发生。为此,小蓝司法所以开发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平台,在村委会建立调委会,以村小组为单位设立调解员,同时在企业建立调解组织,并借助司法、综治、信访合署办公的便利条件,对全区矛盾纠纷进行“一站式”调解。
今年5月17日上午,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员工熊某在厂区内意外死亡。听到噩耗后,40多位死者亲属聚集在厂区,并运来了花圈、纸钱和播放哀乐的音响,准备就地开设灵堂,藉此向企业提出天价赔偿要求。
小蓝司法所所长张绍平迅速带领调解人员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死者家属的情绪,一边组织双方进行协商。面对死者家属的高额索赔,调解人员耐心做说服工作,提出应在法律框架内计算赔偿金额。最后,在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双方当晚就达成了由企业赔偿78.1万元的调解协议。
“哪里有人群,调解组织就建在哪里;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南昌市司法局局长涂慧玲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市在巩固和完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调委会及企业调解组织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建立各类专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
南昌地区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的设立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涂慧玲介绍说,该中心以人民调解为平台,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创新“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医患纠纷领域建立起新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和科学合理的解决机制,开辟了一条符合省会城市实际的医患纠纷化解之路。
据统计,3年来,南昌市1951个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216件,调解成功48075件,调解成功率达92.07%。其中,化解疑难复杂纠纷3856件,调解“引起自杀”案件233件341人、“民转刑”案件572件2215人,防止群体性上访案件1127件13301人,防止群体性械斗案件282件9191人。
·市司法局召开全市人民调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
·河北表彰人民调解工作双先
·吉林省人民调解组织三年排查矛盾纠纷12.4万余次
·海南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做到“应调尽调”
·北京将在环保和拆迁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
·新疆乌鲁木齐县设立工作室指导人民调解
·新疆乌鲁木齐县设立工作室指导人民调解
·北京法院推进人民调解进立案庭
·辽宁锦州: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湖北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