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明年基本杜绝群租

2013-11-27 07:49: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京报 

  ■ 现状

  群租房屡治不绝有“难点”

  从2009年起,北京对群租房的整治就未止步,但4年来,尽管政策频出,但仍屡禁不止。目前,群租房还是很多小区“公开的秘密”。

  记者走访多家群租房房主、中介及租客,各方都有利益是群租房此消彼长的主因。同时,房价高企,找个房租便宜的房屋实属租客的“无奈之举”。

  朝阳区劲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劲松地区交通便利,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租房需求增加,中介等受利益驱动,产生大量群租房。流动人口的不合理聚集,引发包括环境、治安等问题。如2007年劲松派出所110日均接警40件左右,2011年后升至80余件,最多一天超120件。

  其中,百环家园是整治重点。经两年治理,共治理该小区群租房421户,人防空间791间;首城国际小区群租房125户。上述两小区群租房流动人口从治理前的1.5万余人,减少近4000余人。

  但该负责人认为,群租房整治既是一项难点,也是一项常态工作,要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需政府从街道社区人员编制、经费、执法授权等方面给予支持。

  ■ 探访

  小武基村遍布“三合一”仓库

  位于东南四环的小武基村,除了接连成片的院落仓库,河道污浊,林间垃圾遍布。

  2012年前,这里是著名的大型汽配城,占地12万平米,商户达500余家。

  后因朝阳区回迁房占地,汽配城整体迁往五方天雅汽配城南区,但部分商户滞留下来,遗留的院子和仓库成为物流中转站的发货地。

  记者发现,这些院落和仓库除供货物中转、储藏外,还提供工人住宿。多数仓库都在库房内加盖房屋,供员工及家庭成员居住或办公,有的仓库内还有高低床。

  来自四川的工人李师傅称,仓库内堆积货物后,还有剩余空间可搭建房屋,老板为省钱将其改装后摆进床铺供员工住宿,“这里的仓库都这样,没少住人的。”

  “我们库房房租现在每月1平米五六毛钱,大概有2000平米。”一仓库老板于振江说,他在这里租赁仓库已8年,见惯了很多仓库将居住、办公、生活“三合一”。“我们的人有员工宿舍,不住仓库,怕不安全”。

  外来务工者已成小武基村的主流,“这里房租便宜,很多打工的来这里住,有的过年都不回去。”村民称,约20平米的平房每月租金600元。

  ■ 进度

  最新整治时间表

  12月5日

  动员部署阶段

  12月6日

  至12月20日

  调查摸底阶段

  12月21日

  至2014年2月15日

  集中治理阶段

  2014年2月16日

  至2月28日

  治理工作的总结验收阶段

  2014年3月至年底

  全面开展房屋违法出租问题治理工作

  整治群租房历程

  2009年

  市公安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规定,要求房屋出租人违法改变房屋结构或使用性质,应恢复原状,并要求出租房屋房主、中介机构配合开展整治违法出租房屋、违法群租房清理整治工作。

  2010年

  各区县开始整治群租房。但据媒体报道,至年底效果未达预期。

  2011年2月

  住建部发布新版《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出租住房应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2011年5月

  《关于修改〈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出租人违反出租房屋限制条件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2013年7月

  市住建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明确界定群租房,成执法依据。

  (记者 刘洋 王万春)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