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到当事人家中开展调解工作。旷心怡 摄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阆水歌》将这座精巧的千年古城描绘得淋漓尽致。现如今,温情司法之风正拂满了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让此地的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和阳光。近日,笔者走近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体验了该院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的点点滴滴。
■有案先调:
用最小的成本化解民忧
“法官,苟文波将工程包给我做,签订了合同,约定了价格,也进行了相应的验收。但五年了,苟文波一分钱也没给我付,也拒绝跟我见面谈这件事,马上儿子要上学了,请你帮帮我!”
在该院立案调解中心门口,一位衣着朴实、神情焦灼的当事人握着立案调解中心主任何维的手,急切地说道。
“你先坐下,喝口水,慢慢说……”何维一边说,一边把当事人请到温馨调解室。
室内,“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宽容和谅解”的劝导语、朴素明朗的米兰花、温馨的圆桌等等,当事人的紧张情绪舒缓了不少。
仔细询问事情原委,不多时,何维便电话联系到了苟文波。在温馨的氛围里,何维、陈自胜两位法官背对背,对两位当事人拉家常,释法说理,细细地听两位当事人诉说各自的艰难。
在深表对当事人很理解之后,何维对苟文波详细算了算打官司的可能结果和经济成本账,近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后,苟文波当场立下字据,承诺十日内还清欠款。
“现在案子越来越多了,其中有些案情简单、争议不大、标的额小的案子我们都会事先争取当事人的意见,愿意调解的我们都尽力调解,及时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减轻了当事人讼累,节约了诉讼成本。”何维说道。
“对于进入法院的民事案件,我们都要求先行在立案调解中心调解。调解成功的,当场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再进入诉讼环节,最大限度地减轻当事人诉累。”谈到该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该院分管立案调解中心工作的政治处主任王斌介绍道。
自立案调解中心成立以来,该院通过召开联席会,与市卫生局、法制办等部门签订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意见等措施,加强诉前调解工作。一年来,该院诉前调解矛盾纠纷426件,成功率达100%;发出司法确认决定114份,取得了党委肯定、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效果。
■执行有效:
用最优的方法维护民利
“真是不方便,出境受限!坐飞机受限!就在本地请个客也受限!看来这高消费之前,还真得把以前的欠账还了……”
被执行人王某因承建阆中市某乡的村道工程之需,在阆中市某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20万元。约定日满,该信用社多次向王某催收贷款,均无结果,该信用社向法院申请执行。
经查,王某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但群众反映,王某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生活非常奢侈。于是,法院向王某发出了限制高消费令,并在各娱乐场所、高档酒店以及其居住地进行张贴。
在多次进行本市娱乐场所消费遭拒后,11月6日,王某找到法院,主动还清了信用社的欠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执的案子越来越多、标的额越来越大,规避执行现象也逐年增多,假离婚、假破产甚至假诉讼等‘老赖’也逐渐‘冒’了出来,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设置了执行约谈室,对于约谈不成而又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措施,既化解了矛盾,又提升了执行效率……”阆中法院执行局局长马德春介绍道。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交通肇事、劳动报酬等涉民生的执行案件进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对涉老、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执行案件,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马德春接着说。
9月10日,对拒不履行义务的13名被执行人进行了电视曝光;
10月14日,对态度顽抗、拒不执行判决的3名被执行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11月4日,集中向戚某等65人兑付款项326万元;
……
该院的执行日志里,清晰地记载了该院为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采取电视公告、凌晨行动、温情谈话等措施大力开展执行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效。一年以来,该院共执结各类积案687件,和解执行193件,执行标的款达3000余万元。
■便民网络:
用最暖的方式赢得民心
“真是没想到,我本以为要费很多周折的事,法官不到一周就来帮我解决了,这7万元可是我们家的救命钱啊……”
鲁国平是老观镇玉河村的农民,2012年9月,受邻居杜天成之邀为其搭建房屋时,不慎摔落导致6级伤残,一直卧伤在床,后续医疗费几次索要无果。
今年3月,鲁国平家属去镇上赶集,顺便向前来开展普法宣传的老观法庭求助。
在了解到案件的始末后,考虑到鲁国平的实际困难,老观法庭对其进行了当场立案;与此同时,为让被告杜天成切实感受到鲁国平的处境,老观法庭决定到案发地开展庭审工作。
当天下午,该庭安排一名法官、一名人民陪审员,并邀请玉河村村干部一道,前往鲁国平家处理案子。现场,一行人分别发挥法律优势、熟悉乡情优势、声望优势,分头做工作。在严肃而温馨的氛围下,通过释法析理,杜天成满脸愧疚,当即回家拿出准备给儿子结婚买新房的钱,递给了鲁国平。
“考虑到有些当事人行动不便,我们就把审判庭搬到了当事人家中;逢农忙,我们就在田间地头审案,只要能方便群众,又把问题解决了,跑跑山路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老观法庭庭长杜国微笑着说。
为解决偏远山区群众诉讼难的问题,阆中法院在辖区成立了近20个“法官民情联络点”。每隔四五天,“民情联络点”就会派出两名法官和两名陪审员到各村镇走访,开展法制宣传、矛盾排查、诉前调解等工作,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民情联络点”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430余件。
“下一年,我们将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员、社区调解员的优势,在辖区所有的村镇组建便民网络,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法院的司法服务”,谈到来年的群众路线工作,阆中法院院长李全林充满了期待。(赵英颖 赵卿宇)
·四川:制度先行管好人财物 推动工作高效发展
·四川绵竹:深挖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
·四川政法委派12个督导组全省暗访警容警纪
·四川遂宁:深化法治建设 助推安居科学发展
·四川:身份保密 全省3.6万人社区服刑
·四川: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
·四川: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
·四川部署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
·追记四川金川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许锡蕾
·四川乐山五通桥抓获贩毒嫌疑人一名
·四川:扎实推进公安体制机制改革
·四川全面深化检务公开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