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杜文举,男,57岁,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杜文举水上救护队队长。自198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水上治安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水上搜救先进个人”、“哈尔滨市民最喜爱的十佳警察”,获个人嘉奖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从警27年来,杜文举坚守着松花江哈尔滨30.6公里长的江段,即便在胃切除手术时还惦记着打捞救护工作,创新运用“冰面搭建浮桥”救援法和“网钩+人墙”应急打捞方式,累计救护落水群众180余人,打捞尸体3000余具,2013年松花江防汛期间保持哈尔滨江段水域“零命案发生”,被群众视为“水上救援英雄”。
冰面救援没有他不行
初春的江面冰层已经开始融化,61岁的李仁学老人在脆薄的冰面上冒险过江,不慎坠入冰冷的江水中,岸边群众眼见老人一点点下沉却无能为力。这是今年3月12日清晨发生在哈尔滨公路大桥距松花江南岸200米处水域的一幕。接到报案,杜文举带领两名民警迅速赶到落水地点并成功实施救援。
“每年在封江、开江时,都会有人横穿江面而坠江,我们必须冒险施救。”开春时的江面冰已经“发酥”,救援电话一旦响起,杜文举和民警们扛起泡沫板直奔坠江地点。凭借经验,长2米、宽1.2米的浮桥泡沫板必不可少,用3块泡沫板轮流在江面上铺路,可以利用减小压强的原理降低风险。乍暖还寒的季节,江水最高温度不会超过2℃,坠江人员很快就会被冻僵,民警将救援绳递过去,他们根本抓不住这根“救命稻草”。每逢这时,杜文举和战友们就要趴在江面上,将坠江人一点点抬到泡沫板上,慢慢向岸边拖拽。每次救援行动结束,民警的衣服、鞋子都会浸透冰冷的江水。
每次冰面救援成功,都得益于杜文举“胆大心细”的工作方法:细心观察冰面的变化,避开冰窟和薄冰区;做好应急准备,救护板、救援钩、打捞绳等救援设施一应俱全;悉心助人,把每次救护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同事,带出一批水上救援能手。
近年来,杜文举亲自或参与救援的冬季坠江事故还有很多:2003年2月,在松花江观光索道区域救助4名坠江游客;2007年12月,一辆面包车在未完全封冻的江面上行驶时坠入江中,成功救出司机和3名乘客……
他是以船为家的“渔民”、与尸体为伴“法医”
仔细调试、保养维护,使船只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带领民警精心准备工具,驾驶快艇开展救护打捞工作;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浮标,通过高音设备反复播放水上安全公告……27年的寒来暑往,杜文举每天24小时在松花江岸边的水上分局里待命,夏天晒掉皮、冬天浸冰水,已成了杜文举和民警的“家常便饭”。“我在江面上呆了很多年,每次出警前都要确保万无一失。”杜文举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传递给身边的同事。27年间,杜文举每天都在重复着出警前的准备工作。
松花江底水草厚密,水下情况复杂,经常会出现无法预知的情况。尤其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后,江底发生了巨大变化,下水打捞人员被碎石、铁钩弄伤是常有的事。
2007年8月,5名学生在江边游泳时不慎溺亡。杜文举带领3名民警在出事地点的下游处设置网钩,民警下水组成人墙分区域打捞,在烈日下连续工作了3天,才将尸体全部打捞上岸。任务结束后,每名民警手脚都不同程度受伤,全身也晒掉了一层皮。
与打捞溺亡的尸体相比,打捞浸泡多日的浮尸更是一种挑战。高度腐烂的尸体散发出的难闻气味几乎令人窒息,这是杜文举第一次打捞浮尸时的感受,从那以后他就养成靠吸烟来驱散异味的习惯。面对各种腐烂的尸体,杜文举逐渐适应并且习惯,在每次将尸体打捞上岸后,他都会向遗体默哀。“每具遗体都曾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经历一次次水上救援的生死洗礼,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水上救护队拥有聚力向上的团队精神
常年没有规律的作息,让杜文举的身体严重透支。2004年10月,正在水上巡逻的他突然胃部剧痛,被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需要手术切除胃部的四分之三。此时的杜文举已年过半百,但手术后1个月,他就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
工作必须继续,经验需要传承。今年6月11日,水上分局举行了以杜文举名字命名的水上救护队成立仪式。成员由3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民警和5名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游泳专业大学生组成。救护队还配备了对讲机、执法记录仪、应急照明系统等救援设备以及9艘先进的巡逻救援船只,同时,来自社会各界的60名志愿者也加入到水上救护队。这支救护队一如既往地继续对沿江危险、重点水域实行定岗、定时、定位的全天候巡控救护,以最近距离、最快速度对坠江溺水者实施救援。
——【数字】——
180——27年间成功救起溺水群众180余人,打捞尸体3000余具。
4300——每天一巡查、每周一梳理、每月一统计,27年间,杜文举巡查走访船只、渔民9万余次,接到群众救助电话4300余个,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情了如指掌。
——【声音】——
“是杜文举救了我,给予我第二次生命。人民警察是百姓的忠诚卫士,是社会的正能量。”
——何振祥(被杜文举从江中救上岸的80岁老人) “遇到疑难救援任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郭瑞金(水上分局救援大队副大队长) “我只希望看到他每次救援成功后流露出的喜悦,而不是打捞尸体后挂在脸上的惋惜神情。”
——杜文举的妻子吴彤珠 “水上救援民警要抓紧每分每秒救护群众,经历了水上救援的生死洗礼,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真谛。”
——杜文举
(记者 冯 锐 通讯员 刘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