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法官潘峰的故事

2013-11-19 09:16: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已是十一月深秋,冷风嗖嗖。我站在他的门口,一股暖暖的味道扑向我:脸上憨厚、祥和,笑纹纵横,身材不高但很敦实,说话满口的方言。与他握手,宽厚的手掌上满是老茧。见到他,是在大丰市三龙镇上的一间民房里,他正用方言跟一个中年妇女说着什么。见我听不懂愣在那儿,他便告诉我,这个妇女来审判点起诉离婚,他们正聊着她的家务事。

    眼前的这个男人叫潘峰,47岁,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法官,岁月让他满身泥土味。先来讲讲关于他的两个“不雅”段子,如果他不生气的话。

    盘腿子:老张已经是潘峰今天接待的第7名当事人了,聊着聊着,潘峰便习惯性地把双腿往椅子上一盘,认真地听着老张的倾诉,看着像自家兄弟般大大咧咧的庭长,原本怒气冲冲的老张,实在提不起气来。

    “鸳鸯袜”:“潘庭长,现在时尚起来了,穿袜子都开始穿鸳鸯袜啦?”看着潘峰从裤腿里露出来一黑一蓝的两色袜子,书记员小杨开玩笑说。潘峰低头一看,略带自嘲地笑了起来:“大惊小怪的,你看习惯就顺眼啦……”

    这些“不雅”的印象,为我了解潘峰提供了一个感性的入口。

    “泥腿子”

    潘峰真不是一个善于言辞总结表达自己的人,我费力地一直在试图从我们琐碎的交流里寻找他“泥土味”的渊源。

    言归正传。潘峰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家里一共姊妹6个。在那个年代,潘家是一个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非常艰苦,但潘峰有着许多难以抹去的记忆。每每想起,总能撩拨起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这种感动、感激和感恩,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一生的行程。

    他称自己就是一个“泥腿子”。在那个年代,大人们受了多少难,孩子们并不清楚。与其他农家不同的是,尽管家里贫苦,他的父母却没有像别家一样让孩子过早地干活糊口,而是随他们愿,艰难地供着他们上了学。6个孩子上学的沉重负担让这个原本贫困交加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了。

    潘峰家里有六七亩地,风调雨顺的时候除去生活开销,还能有些余钱,然而每年学校开学,都成了老两口最犯愁的时候,一年辛苦种地攒下的那点钱在6个孩子的学费这个天文数字面前,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于是,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的时候,老两口都必须找一份副业,多揽些杂活挣钱。

    无论是夏日烈日当空,还是冬天寒风凛冽,只要田里面活忙完了,母亲就要去沟边割草,为的是卖给砖瓦厂供孩子们上学。然而,交学费的时候,总有那么些缺口怎么都补不上。这时,乡里乡亲们总会拿出自家的余粮,接济下潘家的姐弟。“娃娃能读书是好事,别耽误了”,“家里的鸡蛋多,你们拿去给孩子们补补营养……”在潘峰的记忆里,张家大爷、王家婶婶总是这样帮衬着。

    就这样,凭着父母的千辛万苦以及乡亲的帮助与接济,潘家6个孩子都争气地读完了高中或上了大学。其中最有出息的就是潘峰,进了潘家几辈人想都不敢想的法院。知道儿子当了法官,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儿,你是农家娃,莫忘了本啊。”这句话至今还印在潘峰脑子里。

    生长在农村,并且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这是潘峰对农民感情的最朴素的出发点。而真正从理性思考农民利益,应该是潘峰当了法官以后:“农民其实是最最善良的群体,给他们一点点好处,他们就记得清清楚楚。在他们眼里,你就是法律,就是国家。面对这样一个简单善良的逻辑,只要公正良知还在,就不容你对这个职业有哪怕一丝的轻视慢待之意。”

    潘峰讲了个多年前的故事,也是他每天推迟一小时下班的缘由。这是一个天色已黑的冬日,过了6点半,空旷的立案大厅里还坐着一位年近古稀、衣衫破旧的老大爷,门卫正劝他先回家明日再来。外出办案回来的潘峰正好撞见,老大爷拉着潘峰的手急切地说:“我老伴走得早,好不容易把3个儿女都拉扯成人,现在他们有能耐了,像踢皮球一样都不要我了,我没有家回了,我要告状……”潘峰把老大爷迎进了办公室,倒了一杯热茶递过去:“大爷,您先别急着起诉,让我来跟孩子们谈谈。”潘峰神色凝重地拿起电话,大爷家的三个子女陆续来到立案庭办公室。“我处理过这么多的家庭矛盾案件,像你们三个这么糊涂的还很少,你们老父马上70了,辛苦了一辈子,你们却相互推诿,数九寒冬,居然忍心让老人流落街头,倘若真的父子对簿公堂,看你们以后在亲友面前如何抬得起头,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甚至将老父拒之门外,已经是遗弃行为,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番话,重重地敲打在三个子女的心头,他们当场商议好了赡养的计划安排。潘峰仍不放心,把大爷送到了大儿子家安顿好了才离开,几天后又回访看到实情才真正放下心来。

    从这事以后,潘峰每天推迟一小时下班,就是担心有农村或者外地的当事人一旦错过了上班时间,就要多走冤枉路,所以他宁可多等一会。做法官的26年来,潘峰从刘庄法庭到白驹法庭、三龙法庭,再到现在当立案庭长,他办理过多少案件自己都记不起来了,但这些年所办案件没有发回、没有投诉、没有引发上访。因此,他被评为“大丰市劳动模范”、“大丰市党员示范岗”、“全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

[责任编辑:闫天舒]